原本王福正津津有味地啃着旱烟袋杆,听了这话不由得勃然大怒,当即一脚重重踹在儿子的屁股上,痛骂道:"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竟做出这等糊涂事来!赶紧给我滚回去娶了那姑娘,要是再敢耽搁,老子打断你的狗腿!"
时间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1968年的尾声已至,知青下乡的风潮刮遍了神州大地。王明那时也终于如愿以偿,踌躇满志来到了山西肖峪乡插队。与他同路的还有七八个北京年轻人,进了插队点后就一同分在了第三生产队。
可是那会儿,知青落脚的场所还未建好,队长只好将他们暂且安置在废弃的村学校里,那不过是两排偏僻而且已经破旧的土坑而已。他们就挤在这狭小阴冷的空间里翻来覆去难以成眠,只得将那几块摇摇欲坠的木板垫在坑底,勉强充当床铺。

村里妇女们见城里来的孩子如此窘迫,也都极尽所能照应着。其中有一位姓李的大婶便被派来下地窖房替他们做饭。
刚到农村,这几个孩子再怎么也吃不惯,却也只得硬着头皮强行吞咽下肚。
又过了几月,天色渐转寒冷,李大婶独自来到王明跟前,说她儿子要去相亲,想借王明一件外衣使用。
原来王明当日曾在街头行人中瞥见过一件暗黄色呢大衣,虽朴素无华,在乡下却也算得上时兴了;恰好与她家儿子的体型相仿,所以李大婶才有此一问。
王明未做他想,从箱底掏出那件衣服,双手恭恭敬敬递了过去。
不几日后,一个身着朴素的乡村姑娘便拿着那件衣服走了过来,仔细一看,确实是位艳丽女子,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缕飘拂的发丝在王明眼中皆是如此美妙动人——这份纯真无瑕的美,勾起了他对高中时同窗张娟的温存回忆。
李秀英将衣服还予王明时,嘴角挂着腼腆的一丝笑意,又从布袋里抓出一把糖果,说是母亲赠予的谢礼。王明感觉她的一举一动都娴雅可人,顿时心猿意马,把手中糖果的甜腻和棉衣的芳香尽数抛诸脑后。
从此,李秀英便在王明心头种下了一颗暗香盈袖的种子。每每她来为知青们烧饭、洗衣、打扫卫生,便让他窃窃私喜,暗自将她比作那个曾被他朝思暮想的张娟。
可怜女孩尚年幼天真,气质秀丽,做起家务活来也颇为麻利,因而村中几个单身小伙们也都听闻了她的名声,个个垂涎三尺。
这段日子里,打井水的活也轮到了王明。每当他提着桶在井台上东倒西歪,李秀英的娇小手腕总会挽住他的臂弯,轻声指点着该用什么方向、用什么角度施力,帮他提了重桶。
王明渐渐地对她产生了一股狂热的爱恋,更是经常向她讲述起高中时对张娟忘忧的感情,字里行间满怀哀思。
1973年的春天来临时,王明与一个老大叔顶着阴雨夜在哨所值班。那老头身体抱恙,嘱咐他一人把守便先行离去。只剩王明独自一人在风雨中远眺,却见李秀英撑伞而来,怀中端着一碟热气腾腾的蒸食。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诉说起了近来工厂没能录取王明的遗憾和初恋的依恋之情。女孩见他忧郁万分的模样,不由上前紧紧拥抱着他、安慰着他。
酒酿饭香之际,二人竟不知不觉便情爱缠绵起来。
几月之后,李秀英闪烁其词来到王明身旁,说自己已有一阵子没有来月经了。一时王明仍是浑浑噩噩,待她几番婉转暗示,这才恍然大悟——她怀有身孕了!
王明吓得血色全无,支支吾吾了几句,便让她先回去,隔日自己便急急忙忙返回了故乡。
回到家里,父亲王富见他在家里闷闷不乐,便硬是将他掼在炕上追根问底。王明最初还打算蒙混过关,可王富锲而不舍地盘问个水落石出。听罢实情,王富大怒,狠狠踢了他一脚,把他从地上踢了个狗吃屎,骂道:"你这狗东西,还不赶紧滚回去娶了那姑娘!"
第二天一早,王明便被王富和母亲连夜赶上了开往肖峪乡的火车。谁知到了那里,却听闻李秀英已经嫁予了一个比自己大五岁、体格高大的乡绅为妻,原来不过是她一失足跌了一跤摔伤,导致流产住了院,家人便急于她结婚了事。
王明心下顿时明白,她之所以会如此仓促出阁,定然是在自己一去不返后,自行打掉了孩子。他泪流满面,终于还是鼓起勇气去找了李家。
谁知刚一踏进家门,便被李秀英的父母围攻:李父扬手重重打了王明一记耳光,李母更是不客气,对着他的脸狠狠吐了一口浓痰,大声谩骂道:"滚开,你这个负心汉!"
激动之下,王明差点当场便晕了过去,在原路返回时止不住身体的颤抖,回到住处后便反锁了房门,三天三夜杳无音讯。知青队长见状,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劝他宽心,反倒令他痛哭流涕。
一年后的秋日,王明获学校举荐,准备前往省城就读大学。在火车站等候列车的当口,他竟与李秀英和她丈夫相遇。
双方相顾无言片刻后,李秀英突然快步小跑着来到王明身边,将三元钱塞进他的衣袋,神情坚定地说:"我已经了解你当初的苦衷,也宽恕了你的一时糊涂。你就这样放下吧,好自为之,我们从此不必再牵挂了。"
看着李秀英搀扶丈夫远去的背影,王明终于决堤般痛哭不已。他痛恨自己当初的犹疑踌躇,竟让这段姻缘就此断,白白错过了这样一位人才出众、体贴入微的好姑娘。泪水滚滚而下,在他眼中,李秀英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漫天飞扬的黄土之中。
王明对李秀英一见钟情,却在关键时候犹豫踌躇,错失良机。当他终于下定决心时,命运又将他们生生拆散。李秀英不得不嫁给了他人,两人就此泯然众人矣。最后一幕,李秀英宽恕般将钱塞给王明,那般决绝亦包含着无限惋惜,令人唏嘘不已。
青春就是这么无常飘忽,当局者往往在漫漫人生长河中小小地驻足,却阴错阳差,终无可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