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兰州财经大学开设了哪些专业

院系设置所有专业 长青学院 物流管理 酒店管理 财务管理 广告学 人力资源管理 商务英语 工商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商务经济学 互联网金融 会计学 资产评估 视觉传达设计 审计学 环境设计 文化产业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保险学 电子商务 金融学 财政学 投资学 旅游管理 贸易经济 国际商务 工艺美术 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科学 物流管理 市场营销 体育经济与管理 旅游管理 工商管理 商务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新闻学 网络与新媒体 会展经济与管理 广告学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 电子商务 信息与计算科学 艺术学院 音乐表演 视觉传达设计 公共艺术 环境设计 绘画 服装与服饰设计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税收学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财政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公共事业管理 金融学院 信用管理 金融学 互联网金融 金融工程 保险学 农林经济管理学院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土地资源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地理信息科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统计学院 投资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 会计学院 资产评估 审计学 会计学 财务管理 法学院 社会工作 知识产权 法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国际商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贸易经济 经济学院 商务经济学 数字经济 经济学 外语学院 英语 商务英语 体育教学部 体育经济与管理 院校介绍

兰州财经大学是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重要的财经类院校,是黄河流域上游唯一一所具有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财经大学。

学校起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甘肃职工财经学院并入兰州商学院;2002年甘肃冶金工业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4年甘肃省计划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设立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和平、段家滩、东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3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547.22万元。

2024年兰州财经大学开设了哪些专业 学类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校园绿化面积31.54万平方米,被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46万册、电子图书837万册,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万余人,博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继续教育学员1.2万余人,留学生21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300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6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人选、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30余人(次)。

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3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6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4个。

学校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统计学为引领,以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为主体,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法学、公共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共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拥有统计学、应用经济学2个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有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等1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统计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有工商管理、会计、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新闻与传播、税务、法律、农业、公共管理等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甘肃省属高校中最早获得MB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资格,具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单位资格。

学校设有64个本科专业,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专业为甘肃省“一本”招生专业。

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66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57个。

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

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

金融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省级首批“众创空间”1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慕课4门。

建校70余年来,共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培养和输送了16万余名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

学校设有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信息工程与人工智能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财政与税务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商务传媒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亚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实践教育中心)、长青学院等20个教学单位。

有甘肃省重点实验室3个、“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智库1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第三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甘肃高校产业研究院2个;有“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西部舆情与传媒研究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院等12个校级科研机构和38个内设科研机构。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被教育部增列为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率先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和“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先后与英国、法国、美国、白俄罗斯的4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建立了“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组建国内首个全日制“1+2+1”项目中美大学实验班,开设全日制“1+2+1”项目中俄大学实验班。

成立“中亚商学院”、“甘肃省白俄罗斯研究院”、“新加坡丝路孔子学院”,积极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向西向南开放的平台。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精心育人、精细管理、精准施策、精品建设,一体推进党建思政、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师德师风、干部作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不断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学校先后被中共甘肃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获第一届“甘肃省文明校园”、“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甘肃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七十余载风雨兼程,七十余载春华秋实。

展望未来,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切实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努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拓展高水平开放办学格局,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加快建设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

(更新于2023年11月)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