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商洛学院开设了哪些专业

院系设置所有专业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人工智能 物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健康管理学院 应用心理学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社会工作 康复治疗学 护理学 经济管理学院 电子商务 财务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会计学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秘书学 历史学 网络与新媒体 英语 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 网络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应用统计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地理科学 城乡规划 工程管理 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 化学 应用化学 金属材料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 园林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技术 制药工程 艺术学院 美术学 音乐学 学前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院校介绍

商洛学院简介商洛学院是教育部批准、陕西省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秦楚文化交汇地、革命老区、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商洛市。

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距离省会城市西安110公里,东临河南,东南接湖北,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兼容秦雄楚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生态旅游和物产资源丰富,享有“秦岭最美是商洛”“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之美誉。

学校肇始于1976年成立的陕西省商洛地区五七师范学院,1979年更名陕西师范大学商洛专修科,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商洛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上划由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2005年与陕西省商洛农业学校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改建为商洛学院。

2024年商洛学院开设了哪些专业 学类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11年成为省市共建高校,2014年入选陕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入选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确定的全国百所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2018年入选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

学校秉承“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尚教为学 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和“博闻强志 正道直行”的校训,坚持“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秦岭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及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和山区教师培养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培养了6万余名合格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健康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1个二级学院和体育教学研究部。

开办42个本科专业,面向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学生12000余人。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900余人。

聘请中国科学院赵鹏大院士、中国工程院张生勇院士为“双聘院士”,有二、三级教授5人,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陕西青年科技新星”等各类人才项目21人次,荣获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国家级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17人,荣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29人。

建立了一支以侯洵、徐宗本、樊代明、刘加平、欧阳晓平等“两院院士”和著名作家贾平凹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的兼职教授队伍。

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现有省级“一流专业”1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和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陕西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陕西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8个实践创新平台,实习实训基地311个。

获批省级及以上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4项,主持省级以上教改教研课题100余项,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获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30个。

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大力营造良好学风。

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4项,在各类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1900余项。

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3项,陕西赛区省级复赛6金、33银、29铜优异成绩。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多次被评为“陕西高校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兴校”战略,坚持走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校地合作发展道路,促进科学研究水平提升。

现有1个陕西省优势学科,2个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

建成14个省级研究平台,22个市级科研平台。

建成2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校外博士工作站、2个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实验站。

拥有全国冶金矿产固废资源化匠心团队1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4个,市级科研创新团队10个。

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推广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3项,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60余项。

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项、市厅级各类科技奖励260项。

《商洛学院学报》多次入选“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和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坚持扎根商洛大地办大学,扎实履行服务社会使命。

大力实施“根植地方行动计划”,与34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广大教师围绕服务地方的各类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承担科研项目480余项。

承担“国培”“省培”计划140余项,为全省各地市培训养老护理员、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教师2.6万人,为商洛各领域培训从业人员3.5万人。

学校坚持录取报到率与生源质量、毕业去向落实率与就业质量“双提高”的招生就业工作方针,广泛建立省内外优质生源基地,连年高质量完成招生计划。

始终将就业基地建设作为毕业生批量就业、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主动走进园区、走进行业、走进企业,通过产教融合、深入交流,依托“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先后在省内外建立优质就业创业基地260多个。

近年来,广大毕业生积极面向基层就业,840余名优秀毕业生赴新疆、西藏就业,踊跃投身边疆建设,奏响新时代爱国奋斗主旋律。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爱尔兰、西班牙、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4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格林威尔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会计学、财务管理、音乐学、学前教育、护理学5个专业举办ICC国际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项目。

与鄂、豫、陕10所高校联合组建汉江流域大学联盟,与陕南三市地方政府及高校联合成立陕南发展研究院,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先后荣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的“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被省委教育工委、省综治办和省公安厅联合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被商洛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校园”。

当前,学校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改革发展,为建成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