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雪,岁月清寒,落雪为安。
这个冬天,愿我们有人可念,有雪可赏。
时节无声流转,

不觉间,岁至小雪天,
冬日,最惬意的事莫过于,
在围炉煮茶中,静享生活的悠闲;
在信步寻梅时,感受雪落双肩的浪漫。
从晨曦到日暮,从夏花到冬雪。
愿生命一如既往,与温暖常在。
岁暮天寒,炉红茶暖;
执笔问安,落字为念。
今天分享的是21年一建四科高分通过的,康总写的复盘总结。为便于阅读,细节略有修改,总结很细,可参考性较大,总体较长,分两篇发,干货在后面,希望可以为备考初期的朋友提供一些启发,以下为复盘总结内容。
复习总结仅从个人意见和经历出发,仅供参考,我觉得优化空间很大。先晒一下冬至日刚查到的成绩。
因为考完试每科都进行了估分,先说一下考试结果和预想中的差别吧。经济持平,法规和管理都比估分高一点,也许是我估分刻意压了一下公共课。建筑实务考完估分选择题大约33分左右,后面的大题一对答案感觉惨不忍睹,觉得对的没有一半,所以考完估分我觉得是100左右,但是觉得会差几分不会过的,就算过也就是小100分。所以最后查分一看是 113 分,自己都有点不太相信。这也让我反思了许久,实务应该是按照通过率控分的,考后估分也不会准。
再说一下老师推荐。公共课我觉得差别不大,时间够了,那几个老师都能确保能过。经济第一遍张湧,第二遍徐蓉,我觉得经济把近五年的题目做上两遍基本没啥问题。管理朱俊文即可,龙炎飞可以当成考前两月串一下知识点,但是还是朱俊文为主吧。法规我是觉得最难的,因为背诵的挺多,而我四科同时复习又不想给它太多时间。老师 推荐第一遍王竹梅,第二遍和冲刺陈印。建筑实务的话,我觉得王玮精讲较细,赵爱林,朱红单独说。
再说一下复习时间。我一直号称自己只复习了半年,但是我仔细算了下,其实我 2020 年就把经济一二章看了,然后年后收了个尾巴。
然后开始复习法规,看了二十多天也没怎么做题。这时候快到 2021年3月了。然后开始看管理朱俊文,我开始反思我的复习方法了。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不做题只听课效果会好吗?
我觉得一建是应试考试,所以做题还是挺重要的,所以复习管理的时候我就开始做题了,看完一章万题库刷上几十道题。管理复习的不错,所以后续二遍的时候我没怎么花大功夫,只是按照计划花时间而已。公共课全部看完已经到5月了,新教材也快出了。当时我心想,9 月中旬考试,4 个多月复习实务难道还不够吗。现在我是觉得,不够,尤其对于我现场经验比较缺乏。然后我开始了实务第一遍复习,王玮 2019 年的实务精讲,虽然说60多个课时我花了小一个月,但是效率挺低的。五月底和六月初又把近三四年的真题刷了下,花了得有十天的时间。但是我觉得这个策略不好,现在我实务还没有形成模块和网络就花费十天的时间做比较综合的实务真题,这样有点不划算。然后 6月初我把赵爱林的精讲听了一遍,当时听的时候觉得哇塞,后来一反思我不能因为吃了这个饼,饱了就否定前面的饼,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形成思路了。同时做了他的实务大题练习题。这段时间其实没怎么看公共课,到现在的效率和时间我一直觉得中规中矩,我心里甚至觉得效率偏低,不是我想要的。
接下来快到 6 月中旬了,我定下来的目标是公共课和实务同时二轮复习了,7 月底前结束公共课第二轮。当然我每天都是实务加一科公共课的复习策略。每一科公共课第二轮都半个月左右,包括听课,包括做题。我一般上班时间都花最少两个小时复习公共课,所以时间这方面还是比较游刃有余的。公共课就是听课加刷万题库和金考典的真题,所以在正式刷整套题前我其实已经差不多做了一遍公共课真题了。第二轮我已经开始 1.5-1.8 倍速了,其中徐蓉最高倍速还是 1.5。然后其实第一轮法规复习没做题,我感觉效果很差,3 月看的法规其实白白费 20 多天。所以复习一轮的周期不能太长,同时公共课复习一章后一定要做题巩固,甚至经济第三章每一节和管理的进度模块一节听完课就要做大量的题目复习巩固。其实到现在公共课已经没什么压力了,刷题库正确率都在 75 %以上了。第二轮法规我听了王竹梅,觉得还是挺不错的。管理我听了听挺有名的龙炎飞,感觉也就那样,主要是时间短,听了还可以吧。
然后7月-8月实务我其实复习的挺乱的,听了不下 5、6 个老师的课,比如进度计划这一章就听了龙炎飞、周超第二章和第三章都听得差不多,学天的爱写诗的那个老师,还有后期龙炎飞案例题和突破班,其中龙炎飞百题讲坛又挑着听了一部分。后期赵爱林冲刺串讲也听了一部分。其中有个老师不得不提,朱红,2021 年押中了很多小题,其实也就 20 分的样子。但是我不提倡去追求押题押考点啥的,一建实务在刨除近五年高频考点后,覆盖面尽可能的广而不是深,当然后期各个机构一致认为可能考的点也建议都背一下。
实务到后面选择题我是从 8 月初每天或隔一天做一套,直到考试,所以我搜集了好多押题的试卷,然后选择题每天做一下。其一 是加强巩固,其二是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有的知识点只能融合题目才能记得好。
还有就是复习一定要有氛围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尤其是单身的朋友,毕竟学习还是一件挺枯燥的事。
想一想支持自己学一建的动力是什么? 我反正 2021年就抱着必过的心态,然后我的好朋友也都知道我在备考。特别感谢豪猪闯工地公众号和猪哥的备考群,在这里面通过向真正备考一建的高手学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同时又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如果说人生随波逐流是常态的话,那么那一点点想奋起,让人生更好一点的决心,让我选择去考建。 当然建筑业是夕阳,有志者和有智者自然可以选择更好的赛道。
综上,可以看出康总写的很用心,总结的很全面,把备考的历程以及过程中动态调整学习方法详细记录了下来。
当初写公众号是受豪总启发,初衷是整合资源,信息共享,互惠共赢。今年是风雨路上志同道合的同行考友,明年可能就是互通有无的朋友。
最近听朋友在讲各个圈子,自媒体土木圈、造价圈、建筑圈、法律圈等等,其实晓风认为那个圈子都不大,当我们积蓄了足够的能量,得到了圈内朋友的认可,会被主动吸纳进圈。
多花时间塑造自己,
比迎合别人更有用!
梧高凤必栖,
花香蝶自来。
人生路上走的每一条弯路,都是在为成功积蓄的能量。
努力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30岁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做好,
为的是在40岁以后能够有资格做自己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