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作坊折腾成集团公司,这个玉林人身上竟有这样的商业传奇!(企业纸袋正泰印刷总厂)

广西正泰印刷包装集团董事长李旺兰。
(资料图片)

从一个参与者,到见证者,到管理者,到受益者,作为董事长的李旺兰亲身经历了这一段历史,在他身上镌刻着的不仅仅是一代人创造财富的商业传奇,更凝聚着一个民营中小企业不断追寻创新与发展的卓越胆识,印证着那段波澜壮阔的经济历史。

玉汝于成

把小作坊折腾成集团公司,这个玉林人身上竟有这样的商业传奇!(企业纸袋正泰印刷总厂)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走过艰苦创业的十年

1968年12月,原玉林镇红星街道的20多位妇女向房管所临时租借一间房子,依靠两台缝纫机,成立手工作坊——玉林镇红星纸袋厂,这即是广西正泰印刷包装集团的前身。

1969年,在父亲的朋友的推荐下,初中毕业的李旺兰进入该厂工作。

“上无片瓦遮阴,下无立锥之地。
几张简陋的工台,连粘信封用的糨糊,都得自己去捡柴火煮出来。
”回首创业之初的艰辛,李旺兰感慨万分。

进入手工作坊不久,李旺兰成功将网版印刷技术引进厂里,代替了原来传统的木板印刷。

后来,李旺兰发现用木薯粉作为黏合剂手工糊纸袋,晾晒时间过长,严重拖延生产。
在父亲的启发下,他将硅酸钠作为黏合剂引用到生产中,缩短了晾晒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975年,玉林镇红星纸袋厂由街道办集体经济转为玉林镇集体企业——玉林镇纸袋厂正式成立,凭着过硬的技术与在员工中的口碑,李旺兰在1978年担任副厂长职务。

路漫漫兮

在发展与困境中探索前行

李旺兰在生产车间里检查产品。

1988年,玉林镇红星纸袋厂更名为玉林市纸袋厂,并与广西造纸工业公司合作,投资建成年产2000吨再生纸生产线,率先发展成为广西乡镇企业中首家产值超2000万元的企业。

“但这样,就能高枕无忧了?”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摆在当时企业管理层面前:单一生产包装袋,经营范围狭窄,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20世纪90年代初,管理层决心拓宽企业经营,承接礼品包装袋印刷业务。

“大家都急着想要找到另外一条出路。
没有经过市场调研,贸然向银行贷款,购进当时最先进的印刷设备。
”李旺兰说,“但礼品包装袋的市场能有多大?生产出来大量的礼品袋滞销了,一下子就把企业逼到风口浪尖上。

为寻找企业生存发展的机会,厂里让李旺兰率调研组前往南宁同行企业调研。
调研中,他拿到玉林市纸袋厂首个书刊印刷的订单。
“时间非常紧迫,拿到订单后我就飞奔着赶回玉林。
我想,书刊印刷将来会是一个大市场。
”李旺兰说。

他将订单带回厂里,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
“很多人不看好,甚至在开印时还遇到阻挠,险些拿不出货。
后来,顶着压力,第一本书印刷成功。
”李旺兰告诉,往后几年里,靠着书刊印刷的创收,企业找到了新的出路,迈出了再发展的一步。

1995年,鉴于李旺兰的贡献,原玉林镇党委任命李旺兰为玉林市纸袋厂厂长。

勇破难题

产权改革的坎坷风雨

20世纪末,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新兴的个体企业、私营经济不断崛起——玉林市纸袋厂依旧原地踏步,让李旺兰隐隐感到了暴风雨前的压力。

“我们被困在计划经济的牢笼里,动弹不得。
”李旺兰说,由于缺少自主权和经营权,玉林市纸袋厂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计划经济体制下,玉林市纸袋厂跟私营企业竞争,处处受限制;印刷技术跟不上时代要求;资金流量不够;干部职工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多重问题令企业一步步走向下坡路。
要改变现状,就要走产权改革的道路。

2001年,玉林市加大乡镇企业改革力度,把玉林市纸袋厂作为玉州区首家改制试点企业正式组建——玉林镇政府退出全部资产,出让企业经营权,玉林市纸袋厂员工以股份形式,一次性用现金把该厂全部买下,成立了玉林正泰彩印包装有限责任公司,走上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道路。

“改制的时候,最大的阻力就在于员工。
有好些员工不明白,好端端的铁饭碗,为什么要摔破它。
”李旺兰重述当年的历史时,语气不免有些激动,“但不打破这个铁饭碗,最后我们很有可能是连饭都吃不上。
”为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正泰公司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耗费百万巨资为全体企业员工买了五险,并持续修建企业住房,为员工解决住房难的问题。

改制之初,李旺兰在企业内部管理实行同心、同利、同向、同德、同乐的“五同”计划,提出“团结、创业、开拓、奉献”的企业精神,初步建立一套职员能上能下、收入可增可减、待遇与贡献挂钩的制度。

多年过去,尽管行业竞争几近残酷,但正泰公司的经营状况却是一路向阳,实现了国家增税,企业增效,员工增收,股东受益的预期目标。

破釜沉舟

一次大胆的投标

若没有专门了解,鲜有人知晓风靡全国的五菱“神车”的座椅,是正泰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玉林正菱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产品。

始建于1976年的正菱公司,其前身是玉林市机动车辆配件总厂,是玉林第一家专门生产柳州五菱汽车配件的镇办企业。

1998年,因决策失误,玉林市机动车辆配件总厂经营走向下坡路,企业最高负债达2000多万元,濒临破产。
被柳州五菱公司亮了黄牌警告——再不按时交货,就取消供应商资格。

同年,原玉林镇党委要求李旺兰带工作组进驻玉林市机动车辆配件总厂,由玉林市纸袋厂暂时托管该厂,以挽救玉林市机动车辆配件总厂的一线生机。

“练内功,抓管理,降成本,提质量。
”李旺兰后来用这十二个字总结他的工作,“我对上门追债的债主承诺,钱我一定会还上。
但得给我时间。
”在风雨飘摇中,李旺兰寻找着让玉林市机动车辆配件总厂翻身的时机。

1999年,柳州五菱公司在南宁招投标,多家企业参与公开竞标。
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若不中标,玉林市机动车辆配件总厂将缩水一半以上的生产计划,濒临倒闭;若能中标,玉林市机动车辆配件总厂将扩大一倍的生产计划,这是一线微弱的希望。

竞标前那几夜,李旺兰几乎彻夜未眠。

“不成功便成仁,几乎是背水一战。
”李旺兰将正泰公司的财务调到玉林市机动车辆配件总厂,参与成本核算,最终做出降低标价的10%的大胆决定——这令玉林市机动车配件厂在南宁一举中标。

“中标以后,有的同行企业不服气,向有关部门状告我们恶性竞标,打价格战。
后来,相关部门招徕企业组成调查组下来调查,我们拿出一整套成本预算方案,当事企业才心服。
”李旺兰说,尽管玉林市机动车辆配件总厂标价降低10%,但生产规模扩大了一倍,因而在采购、经营、劳动力支出等方面的成本控制空间也相对增大,用以因抵消降低标价而损失的利润。

2002年,为了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党委、政府意愿,李旺兰再次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收购玉林市机动车辆配件总厂,将其作为正泰集团的子公司,实行企业资本重组,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接管正菱汽车配件公司后,李旺兰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之成为一家集车辆坐椅及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汽车零件企业。

2009年,广西首家印刷包装集团——广西正泰印刷包装集团揭牌成立,逐步由原来单一生产水泥包装袋的企业,发展成为集水泥包装袋、出版印刷、塑料用品、文化用品、汽车零件生产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

走进新时代

融入大企业经济生态圈

李旺兰(左)在车间检查印刷质量。
(资料图片)

走进正泰公司的印刷车间,一条完整的印刷流水线呈现在眼前。
忙碌的机器,就像李旺兰的脚步一般,从未停歇。

“智能化生产是未来的方向,也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课题。
”李旺兰说,近年来,正泰印刷坚持走高起点、高技术的发展道路,先后投入技改资金6000多万元,引进一系列生产设备,形成了日产40万册的书刊印装能力和日产20万条水泥包装袋生产能力。

在玉林正菱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则建成了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集基础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为一体,技术力量涵盖机械设计、模具设计、检验与试验、机加工等专业,掌握了冲压、海绵、电泳漆、焊接、真空热处理等制作工艺、还研制出海绵骨架连体发泡项目。

同时,李旺兰审时度势,围绕依靠大企业、服务大企业做文章,融入大企业经济圈,借力发展:在水泥包装袋生产方面,正泰公司与华润水泥合作;在汽车零配件方面,正泰公司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座椅、玉柴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挖掘机座椅、海马汽车零部件的重要配套供应商;印刷方面,正泰公司与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广西新泰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是众多国内出版社的教材、教辅资料印刷企业。
在新时代,广西正泰印刷包装集团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信息来源:玉林日报 张钰斌 实习生 覃海婷)

责编:钟丹丹|主编:刘海东

玉林网 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出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