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看,是几年前儿子不穿的牛仔裤,老伴穿了几年,觉得太旧了,自己把裤腿剪了一半,准备做短裤。
到了缝纫店,我把裤子给师傅:这两个裤脚缝一下,多少钱?
师傅是个四十多岁的女的,拿过来看了一眼:你这自己剪了,就缝裤脚收15 。

老伴一把拿过裤子,从兜里掏出一块布(应该是剪下的牛仔裤腿上的),指着裤子后面的两个洞:再用这块布把这两个洞补上,多少钱?
我一把扯过裤子:这洞是时尚的表现,人家没有还得抠个洞呢,你这还要补上?!
女师傅笑了:可不嘛,补啥呀,夏天透风,凉快。
正说着,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拿着一条阔腿裤跟师傅说:我这裤子是姑娘的,太长我也穿不了。你帮忙把腿剪一下,然后再把前面拉锁裁掉,重新缝一下,多少钱?
女师傅拿过裤子,比划比划前面再看看后面:35.
老太太一把把裤子拿过来塞到自己的兜子里,一边往外走一边自言自语:还35,35元我都买条裤子啦。
现在捡儿女衣服的父母应该不少,看看两边一个个出租出兑的门面房,我心说:现在做衣服的不多了,可改衣服的还是不少的。就缝个裤脚都要十元二十元了,这个买卖倒不错。
再往前走是一家修鞋店,洗鞋擦鞋修鞋。这家店我知道就有十年了。看着一屋子的鞋子,我想这里的生意应该也不错。
手艺人,靠手艺吃饭啊。
三四十年前,我们刚毕业那会,老伴被分配到一家大型的家电商场,人事让他选择:或者进业务科,或者去维修部。
公婆都是农民,哪懂得这里的道道儿,就咨询老伴的姑父。
姑父是一家大型国企的技术工人,一辈子靠技术吃饭,在厂里那也是很有威望的。退休后就被一家外协厂聘请去了。姑父说:当然选择去维修部啦,将来有门手艺,永远饿不着。
于是老伴去了维修部,倒也适合心灵手巧的他。可惜,在商场效益不好的时候,他没选择跟他们的经理单干,继续做维修。而是做了他最不擅长的靠嘴卖货的所谓生意,一赔就是十年。
退休后,他还真是凭着当年的几个证件和没忘掉的手艺,继续干起“维修”的老本行了。应了姑父的那句话,不但没饿着,还多赚了份工资。
用老伴的话说:没啥技术的,退休后只能做个保安,一个月不到2000。像他这样有点技术的可以做物业维修,一个月3500.
正所谓:一技傍身,吃喝不愁。
可这“技”,必须是永不被淘汰的“技”才行。
比如文员比如木工比如修自行车的,还比如“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