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千里江山图故宫建筑细探入题全国高考语文卷

让书香与您常伴

6月7日上午11:30,2024年全国高考的首场语文考试结束。

《千里江山图》

报道|千里江山图故宫建筑细探入题全国高考语文卷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3套高考语文试卷。
澎湃注意到,新课标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材料节选自2023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当代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以1933年党中央机关从上海到瑞金的战略大转移为背景,以“千里江山图”行动计划为线索,讲述了地下特别行动小组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
它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用文学的方式去想象和呈现它的过程。

《千里江山图》

孙甘露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此次高考的材料节选部分,呈现出隐蔽战线上共产党人陈千里、叶桃的鲜活形象。

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权威专家的解析,该阅读材料题引导学生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内涵。
陈千里、叶桃的“别离”是所选材料中的重要情节。
第8题据此设题,要求学生体会“别离”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在去年11月的“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作家孙甘露曾在发表感言时说:“写作引领我们反思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也令我们想象我们未曾拥有的。
两者彼此审视,相互交融,令我们体会到,一生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
就像历史学家常说的那样,荣耀很快就会消失,而那些为理想付出生命的人,才值得后人永久地记忆。

专家还指出,今年试题的有两大显著特点。
一是阅读材料体现出跨学科的综合性,意在引导基础教学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各类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培育学生跨学科的意识和视野;二是试题答案体现出多角度的开放性。
多道试题给出了多种答题的可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真实见解,将学习重心放在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上,而非对答题套路的机械记忆。

《千里江山图》由世纪出版集团下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此外,今年全国甲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的《故宫建筑细探》,该书亦由世纪出版集团(世纪文景)推出。

《故宫建筑细探》

全国甲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的专著《故宫建筑细探》,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古建筑领域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偷梁换柱”。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该试题形式新颖,以故宫太和殿的修缮工程实例为题面,要求学生在理解“偷梁换柱”全过程,尤其是原柱、“假柱”、新柱三者关系的基础上,补写空缺内容。
试题选材饶有趣味,设问基于建筑领域中的真实问题,能够很好激发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解决问题的新知识的动力和深入思考、寻根究底的兴趣。

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古建专家,曾参与太和殿大修工作。
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数十项。
从《太和殿》到《故宫建筑细探》,周乾总结多年研究和实践经验,以简洁、易懂的方式,持续书写故宫古建筑里的秘密。
去年,周乾老师还亲自参与了视频课程《周乾讲故宫古建筑》的录制,让更多人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故宫建筑细探》

周乾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

“偷梁换柱”是一个与古建筑相关的成语,后来该词多指以假代真,用欺骗的手段改变事物的性质。
然而,在以故宫为代表的古建筑工程领域,“偷梁换柱”却属于一种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

资料:澎湃

作者:罗 昕

编辑:葛 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