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是出租车司机?(娇娃不可以霹雳女性谁说)

越来越多政治正确的影片充斥着各大颁奖礼。
强调女权,呼吁男女平等,甚至宣扬女性战胜男性成了获奖影片的标配。
那种毁掉文艺作品故事性的做法,让宣扬女权主义近乎成了一种乏味的说教。
不能触动任何人,甚至是女性自己也感到乏味至极。

当人们对女权主义文艺作品渐渐感到厌烦的时候,《霹雳娇娃》的出现,似乎让人看到了新的方向。
因为它不仅给影视创造指出了新的出路,更为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争取权益指明了方向。

《霹雳娇娃》的英文直译其实是“查理的天使”,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近几年异常火爆的维密天使。
其实本世纪初版的《霹雳娇娃》同维密天使真是有不少相似之处,同样是金发碧眼,同样是大胸、细腰、长腿。
同样是男人一看就无法移开双眼的存在。

不可以是出租车司机?(娇娃不可以霹雳女性谁说)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凭借着卡梅隆·迪亚兹、德鲁·巴里摩尔、刘玉玲的性感演出,世纪初版的《霹雳娇娃》获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也捧红了三位天使,让她们身价倍增。
但票房大卖并不代表观众对影片本身有多么的认可。

影版《霹雳娇娃》翻拍自上世纪70年代的剧版《霹雳娇娃》,而后者实际上被认为是通俗女权主义的开端。
你很难想象,影版《霹雳娇娃》将三位本应身怀绝技、痛扁男人的查理天使,改编成胸大无脑、贩卖性感的男人玩物,所带来的幻灭感。

本月初,2019维密大秀正式宣布取消。
这样一场视觉盛宴停办,不知有多少宅男哭晕在厕所。
而集团董事长给出的理由则是“在当下的时尚产业传播环境中,电视和网络已经不适合播放大秀”。
年轻人们则认为维密大秀的表现形式有些落伍了。

所以新版《霹雳娇娃》也顺应时代潮流,让查理的天使们不再沦为花瓶,而是真的替女性发声。
撕掉花瓶标签的第一步就是选角。
新版《霹雳娇娃》的三位天使确实跟旧版有着很大的区别。
从海报就能看出差别,三位天使分别是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茉莉公主(娜奥米·斯科特)和黑人大高个(埃拉·巴林斯卡)。
她们的颜值虽然也不低,但也绝不是那种胸大无脑的甜心形象。

看完整部电影之后,这个想法得到了进一步印证,这确实不是世纪初让无数宅男魂牵梦绕的那些天使,而是真正独立、机智、勇敢、性感的——查理的天使。

现实中的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就是很A很飒的代表,影片中的她更是如此。
《霹雳娇娃》开场,她在天台就发表了自己的女权宣言。
“谁说女性不可以修理汽车,不可以是出租车司机”。
谁说女性不可以去做那些原本应该是男人做的工作,又有谁给工作做了性别的区分呢?它们本来不就应该男女都可以做吗?凭什么,维密大秀就应该是女性穿着性感的内衣走秀给男人看,而不可以是男性穿着性感内衣走秀给女人看呢?

女权主义最根本的追求,还应该是平权。
既每个人都有去做选择的自由,无关男女。

实际上,《霹雳娇娃》最打动人之处,不在于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说了什么,而在于她是怎么说的。
她在说出这样的宣言时,依然是那么的女人,依然是那么的娇媚,完全不是女汉子的那种形象。

如果《霹雳娇娃》设置大量的文戏,去让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不断地发表宣言,那会乏味至极。
《霹雳娇娃》很巧妙地处理了这个问题,它通过大量的动作戏去表现天使们的刚毅、果敢、勇气与机智。
天使们可以飞车追逐,可以近身格斗,可以辣手无情,可以崩溃大哭,可以运用科技,可以装扮自己。

《霹雳娇娃》中的天使们,用她们在任务中干净利落的表现,去诠释了女权主义的真谛——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一切事情,这是我的权利,无可撼动。

《霹雳娇娃》是一部由伊丽莎白·班克斯执导,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娜奥米·斯科特、埃拉·巴林斯卡主演的动作电影,于2019年11月15日在美国、中国上映。

该片故事根据ABC电视台70年代的同名电视剧《霹雳娇娃》改编,讲述了新一代火辣美女天使“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娜奥米·斯科特、埃拉·巴林斯卡霸气组队强势打击危险势力的故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