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盏灯缺亮 他们是酷暑下“夜杭州”的守护者(灯具高架维修浙江日报班组)

换上长袖长裤,翻看维修报表,准备好晚上要用的维修材料,周岐这一天的工作也开启了。

今年34岁的周岐是杭州市路桥集团照养护项目部的一名普通电工。
他所在的项目部守护着杭州11多万套市管景观灯的安全。

这些景观灯主要分布于杭州的各大高架,包含中河高架(复兴立交—西湖大道)、复兴立交桥、中河高架(西湖大道—杭报段)、中河立交、上塘高架等。

不让一盏灯缺亮 他们是酷暑下“夜杭州”的守护者(灯具高架维修浙江日报班组)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很难想象没有景观灯的杭州。

灯具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这段时间维修率比平时高了10%-20%

高架维修景观灯,和修理普通灯具不同,它需要高空作业,或坐登高车,或在高架上放置吊篮作业。

前期的路面安全维护准备,再加上高空作业时间,非常耗费时间,周岐所在的养护班组一般一个晚上只能更换维修20多套灯具。

从2010年进入这个项目部,周岐一直都是夜班——晚7点上班,次日凌晨下班。

维修为什么选在晚上?周岐说,一来考虑交通问题,白天修灯会影响道路通行。
二来哪里有灯坏了,换上去的灯效果好不好,晚上看起来比较直观。

尽管避开了白天的烈日,最近的高温天还是让这些高架灯具的养护人员有些心急。

“灯具经过白天长时间的暴晒之后,晚上一通电,线路就容易烧断。
这几天灯具的故障率大概增加了10%-20%。
缺亮如果不及时修补,会影响夜晚的高架景观。
”他说,自己朋友晚上回家都会和他说哪里哪里不亮了。

周岐所在的班组一共5个人,配了一辆登高车,一辆皮卡车。

每天晚上,巡查组的同事会把故障报到他们这里,排好计划后就要挨个去修。
“一般的故障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路过司机说句你们真及时,那就是最好的表扬。

采访当晚,他们的第一个活在上塘高架,靠近大关迪卡侬这里。

一路上,车灯拉出车流线,他们从单位开车出发,到目的地已近8点。

周岐下了车,一眼就看到了那盏不亮的灯。
“一长串柔和的光带,这处断点实在是太惹眼了。

长袖长裤、安全帽、夹胶手套,“全副武装”就如蒸桑拿

班组到达位置后,需要先放置路障及指示牌,搭出一个临时的“安全区”。

按照作业规范,这个区域的长度起码要达到50米。
维护牌须按次序摆放,依次为限速牌、爆闪灯、导向牌和施工牌。

班组5个人,大家分工合作,十多分钟后,安全准备工作才算做完。

接下去,就轮到电工师傅登高把有故障的灯具拆卸下来,再换上新灯具。

整个操作过程需要两个人完成,一个人操控登高车,一个人负责修复灯具。

周岐和另外一位师傅长袖长裤,戴上工作手套和安全帽,再披一件反光背心,系上安全带,“全副武装”之后才登上登高车。

夜晚暑气未消,穿戴这身装备,犹如蒸桑拿。
不一会儿,周岐的额头已经沁出了豆大的汗珠。

这处维修点要换的是一根长1.2米,重20多斤的T5冼墙灯。
整个上塘高架一共有2万多套这样的灯具。

登高车缓缓上升到十多米的高度,经过微调,登高架准确地落在了故障灯的位置。

在换灯之前,周岐需要先把灯盖打开,把电断掉,这样处理起来才安全。
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拆解灯架,没一会儿,“哐当”一声,照明灯被他熟练地取了下来。

“一般我们换的时候都是把整套灯具都换掉,故障灯拆回去后再交给白天的师傅维修。
”周岐说,拆灯具的难易,主要取决于灯具的老化程度。

“像今天这套灯的螺丝还是比较好拆的,没有生锈,不然光拆卸就要费很长时间。

拆完故障灯,紧接着要把新灯具装上去。
20多斤重的冼墙灯,个头不高的周岐举起来还是有些费劲的。

他涨红了脸,使劲抬起胳膊将灯具挂上去,可试了几次都发现灯具的左右两边契合得很不好。

原来,是有几个灯架的孔没对上螺丝,他拿着锤子轻轻敲打,很快就把位置矫正好了。

“只要前后两个电源接上,这次维修就完成了一大半了。
” 周岐带着工作手套尝试着将前后电源接上,随着电流的“滋”一声响起,熄灭的灯重新亮了起来。

从前期安全维护,到维修完成,这套景观灯的修复大约花费近半个小时。

走下登高架的那刻,周岐整个后背都湿了。
回到车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捧起他那个一升容量的大水壶“咕噜咕噜”猛喝水。

马上,周岐和同事们又要出发,下一个维修点正等着他们。

(据浙江24小时客户端,原标题《戌时高架上:他们守护着11万套景观灯的安全,不让一盏灯缺亮》。
编辑 张梦月)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