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览乱弹桐城文庙(文庙孔子乱弹塑像工作人员)

作为一个桐城人,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最没有资格去谈桐城文庙的,今天冒雨雪进入文庙草览了一番,这也是我平生第二次进入,第一次大概是在桐中补习的时候,那时候文庙正在进行第二十次修葺,为讨个彩头,在文庙的泮桥也叫状元桥上走了个来回,如果正式说游览,这次应该是首次。
可惜,状元桥上走个来回,对于高考心里还是没底,只好穿上军装,去上了另一所大学。
少年离开,如今再次进入文庙,已是半叟皓翁。

腊月二十五,刚过完小年,满大街的车流和行人仍在办年货,大街上拥堵着来自全国各地牌号的奔驰、宝马、奥迪,我只好将自己的桑塔纳车停在龙安广场(小广场)的台阶上,幸亏交警蜀黍忙着指挥交通,没空去贴条,我步行至文庙游览。

桐城交警蜀黍很忙

草览乱弹桐城文庙(文庙孔子乱弹塑像工作人员)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由于雨雪交加,我赤手空拳,所以这次游览也只能叫草览了。

进入文庙前,先扫码登记,我仔细看了下登记簿,我是今天第九个进入的游客,九在中国的数字中是最大的,看来很是吉利。
进入后才发现,我是唯一的游客,前面的8人已经离开了,整个文庙是我在独自游览,不过工作人员配备还是挺齐全的,每个该有人的地方都有,只是没有讲解,不明白的地方只好不耻上问了,好在一口乡音,沟通还是很方便的。

进入文庙,首先看到的是棂星门,汉白玉四柱三门石坊式,我没大注意是新修的还是古老的,也许就是“修旧如旧”的魅力吧。

棂星门

我更关心的是那座“状元桥”,虽然我不想再去参加任何的考试了,但仍在桥上走了两个来回,加上回来的一次,就是三次了,可能是我当年高考失败留下的心里阴影太深的缘故。

状元桥

泮池

泮桥两旁是泮池,如果是夏天,泮池里应该有游动的锦鲤,可惜寒冬里啥也看不到。
不过寒冬自有寒冬的特色,一股淡淡的梅香飘然而至,那是大成殿两旁盛开的腊梅在飘香,用手机随手拍摄了左侧的腊梅,大成殿的工作人员推荐说右侧也就是东边的更好看,可惜相机放在车上没带身边,只好用手机再次拍摄了大成殿东侧的腊梅花,更可惜的是雨夹雪,要是沸沸扬扬的大雪花落在腊梅上,那就更有情趣了。

文庙腊梅

大成殿内正中是“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孔子塑像,桐城文庙本来就是708年前为祭拜孔子而建,孔子至今仍是所有读书人的先师,现在很多中小学乃至大学校园内都有孔子的塑像,大成殿的门匾则悬挂“与天地参”,

复制的乾隆题写匾额

工作人员告诉说是从孔庙复制的乾隆皇帝御书,但我知道乾隆是不大愿意参拜孔子的,清朝的文字狱在乾隆时期是最为惨烈的,但乾隆仍能为孔子书写匾额也实为不易。
从小听长辈讲,桐城人有两件宝贝是不能丢的,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所以桐城能文风天下,发展至引领风骚两百余年的“桐城派”。
看到孔子塑像下的蒲团,本想跪下来给孔圣人好好磕几个头,三十多年前要是在这个蒲团上多磕几个头,说不定也能考上个大学,就不至于如今流落他乡了,但看到坐在一旁的工作人员,只好放弃,将磕头放在心里。
孔子塑像边和大殿两侧还有很多先贤塑像,我也没仔细看都是些谁,所以说这次是草览,因为我是利用等人的时间来游览的,不知等的人啥时就会找我。

孔子圣人塑像

询问工作人员还有哪里可以参观,推荐左侧的“桐城派文物陈列馆”,桐城派文物一直是我最敬仰的,移步至此,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都是影印照片,没有实物,要想看实物,得去东边的博物馆。

桐城派文物陈列馆

事实上确实如此,介绍了几位桐城派主要人物和桐城派发展历程,这些我多多少收从书本上了解一些,这里也没有特别的地方,草草转了一圈,倒是对天井式的陈列馆建筑很感兴趣,儿时家里的老屋也是天井四合院式的,下雨天雨水流落到天井中,哗哗流淌,用水桶接满,倒进水缸里 ,就不用与弟弟到很远的水塘里抬水了。

天井

陈列馆外零落的堆放了一些石碑,还有两尊石狮子,工作人员告诉我是出土或收集的,我觉得这些对我更有吸引力,但到博物馆去看桐城派实物,这次就难以成行了。

残碑

这对石狮子在交流什么?

回到文庙内,东西长庑内陈列了72位先贤的画像,工作人员介绍大都是孔子三千弟子中的72贤人,根据文字记载或言传而作。

标准的网红墙啊

走出文庙,发现又来了两位参观者,这下半天前来参观的就达到了两位数,工作人员解释说雨雪天参观人少,平时人还是挺多的。

文庙内看大成殿

站在文庙外的广场上,看着熙熙攘攘的车流和人群,心里有点小感慨,乱弹一下吧。

桐城已经获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是多么高的荣誉啊,但一上午如此少的文庙参观人气确实与忙忙碌碌的为购买年货的人相比有点不成比例,这里有很多是从外地开着豪车回来的成功人士,不知有木有比我来文庙次数还少的人?昨天小年冒雨给老父亲上坟时,一辆挂浙A宝马车打滑横在山头边的小道上,司机说,都来帮我吧,不然谁也别想过去。
我和弟弟下去给推了下,从我前面奔驰车下来一对衣着光鲜的青年男女撑伞在一旁观看,车自然没有推上水泥路,后面四、五辆车倒回去从别的地方转走了。
我不敢对他们说什么,可能我与他们一样,外乡的桐城人,但我们在过年时还必须回桐城祭祖,我们的根在桐城。

我们的根?

记得桐城文庙在闭馆维修6个月后重新开馆时,对外宣传声势浩大,惹的我当时恨不得立马回来参观一番,但这次草览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与“桐城文庙是了解桐城、认知桐城派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重要窗口”还是有些差距,大成殿的工作人员在我提到陈所巨时,她很茫然,看到她茫然,我更茫然。

文庙门口的石狮子被摸出了包浆

现在桐城的发展可真是日新月异,我开车行驶其中,一切靠导航,否则寸步难行。
和平路、五十米大道这些曾经闭眼都会走的地方我现在找不到了,即使在其中行走,我也只是听导航左拐还是右拐或是直行。
楼盘在不停的开发,村里人在桐城买楼房和汽车已成标配,马路也越修越宽,似乎与一、二线城市距离越来越小,但我感觉似乎丢掉了什么,是猪还是书?猪是不让自家养了,但桐城人的书读的还是不错,20院士、3000博士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央电视台一句“我是桐城胡阿祥”让我泪目,看完节目全程。
但到底丢掉了什么呢?希望桐城人与我们这些外乡游子一起去寻找吧。

广场上看桐城文庙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