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工作服,一个军绿色帆布工具包。里面装着管钳、卡丝钳、扳手、配件,一辆电瓶车上2个维修人员在潞安集团常村煤矿社区的道路上巡查着,随时按照电话通知,到指点地点进行维修服务。
这一坚持就是20年, 20年来流动服务车”志愿服务共计80000多次,维修供水管网共计162195米,维修水表13140块,更换水龙头51000个,维修更换大小控制阀共计123600个。在潞安集团常村煤矿2万余名职工家属口中被传为佳话。
据了解,1985年7月常村煤矿开工建设,1995年9月建成投产。10年间常村煤矿建立了南海小区和北宁园小区,共有约1000户住户。1997年7月,潞安集团常村煤矿供水队成立,主要担负着该矿井下、地面生产生活用水、矿井污水、生活污水达标处理和复用,以及矿区社区供水设施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当时,社区各住户使用的铸铁水管管路,性能比较脆,抗拉性能比较差,需要维修更换的用户较多。为了确保居民的正常供水,供水队组建了“流动服务车”。由于那时的通讯设施匮乏,就由1名维修人员骑着自行车,在社区周围进行流动巡查。如果有需要维修的住户可以到社区寻找,解决诉求,不必走3里多路,到矿区供水队组寻求帮助,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随着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建设和发展,2008年,常村社区由原来的2个小区,扩建成4个小区,增加到2634户。这时的“流动服务车”也换成了三轮自行车,人员增加到3名,水表也更换成了智能水表。有些老年人住户,因为年老体弱,子女在外地工作,常有做饭期间就停水的情况。
有一次中午,维修工张伟正在家中吃饭,突然接到电话,要求到北宁园小区姓王的住户家中进行巡查维修。当张伟到达该住户家中时,发现王阿姨已经70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就是眼睛不好使,老伴半身不遂,坐在轮椅上。王阿姨是正在做饭时,突然停了水,她随即拔打了“24小时维修服务热线”。张伟进到厨房查看后,并没有问题。最后,他检查水表时,发现王阿姨没有交水费,自动停水了。此时,已经12点50分了,现在交水费,工作人员还没有上班。于是他一个人回到自己家中,让媳妇赶紧做了两碗热腾腾的面条,给王阿姨送了过去。尽管初次相见,但张伟说:“虽然我们不认识,除了给家户解决供水问题外,有其它困难,我们也一样能帮就帮!
”随后张伟又帮王阿姨交了水费。
为了进一步提高给职工家属服务的技能水平,供水队定期组织管路维修工开展技术比武活动,切实提高全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通过事故情景演练,如特殊天气演练等,有效提高管路维修工事故工具准备、现场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那是2017年夏天的一天凌晨2点左右,南海小区11号楼一单元二层住户邓爱友打来电话。卫生间自来水管破裂,已经存水有5厘米深了,漏水比下水还快、还多。维修组组长许红旗接到电话后,立即穿好衣服,拿上工具,赶往服务点。据邓爱友反映,当时,正在睡梦中,听见稀里哗啦的声音,迷迷糊糊中的邓爱友还以为外面下起了大雨,慢慢地声音越来越大。他忙起身,才发现客厅地板上流了许多水,原来都是卫生间自来水管破裂“惹的祸”。看到四处飞溅的水流,他也无法补救,便拨打了维修服务电话。许红旗忙脱下衣服,光着膀子,顶着水淋,平常用20到30分钟才能维修好的管路,他仅用了10分钟,就更换好了自来水管,并全部做了检查,确定无任何问题后,才放心离开。
如今,“流动服务车”是潞安集团常村煤矿的一面旗帜,由三轮自行车换成了电瓶车,人员增加到7人。他们秉着“随叫随到、风雨无阻、热心服务”的服务宗旨,把“星级服务”带进千家万户。20年来,志愿服务共计80000多次,维修供水管网共计162195米,维修水表13140块,更换水龙头51000个,维修更换大小控制阀共计123600个。供水队先后被长治市总工会、潞安集团、常村煤矿评为“文明班组”“安全生产先进集体”“文明和谐模范集体”“精神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山西全媒体 张文举 通讯员 李文龙 张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