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态,把生态搞得“美美的”,以“大气开放实干争先”的长兴精神和以一贯之谋发展是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党委、政府做得最多、最严实地主要工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为浙江绿色经济和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两发”融合)是美丽经济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不仅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精神,也是浙江省各级政府积极以理论、八八战略为引领,打造美丽乡村、美丽经济产业链传递的新强音。煤山镇党委、政府,正是在学懂、弄通和深入贯彻理论的基础上,将“两发”融合转化为了美丽经济新动能,使得从过去单一、粗放的经济发展到了如今的集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美丽乡村游、红色文化游等多点位、多格局、多路径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成为一个在一定区域内打造美丽经济典范的新翘楚,县政协副主席、煤山镇党委书记余双全表示。
昔日的落后理念
煤山镇坐落于长兴县西北角,位于太湖南岸和苏、浙、皖三省交界,是长三角区域的一个经济重镇,陆路、铁路、水路等交通便捷。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秀美山川不仅赋予了这里百姓聪慧才智、高尚的情操,也赋予了他们勤劳、朴实和豁达的情怀。

靠山吃山,是一种落后理念。长兴矿石资源丰富,且较为优质。90年代前后这里水泥厂、石矿、采石厂多达上百家。水泥、熟料、石料等矿山资源通过火车、船舶、汽车等交通工具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这里成了一个重要的石材资源集散地。靠山吃山,虽然解决和满足了当时人们一阵子的温饱问题,但由此给环境、山体、资源等带来的破坏和浪费也非常严重的。在煤山镇访贤村,村党总支书记林云回味起那时的情景,这样表述:“那时的百姓对环境影响、资源的有效利用思想意识淡漠,被开采过的矿山,到处支离破碎,裸露出了一片片乳白色的苍夷景象。在矿山周围,原本一片片茂密而又葱郁的草木、竹林和整个大山上的植被,仿佛被盖上了一层层厚实的“棉絮”,被压的喘不过气来,空气中到处充满了粉尘和异样的气味.......。”其次,那无数辆被改装过的大型矿石装载车来回穿梭,扬尘和尾气也让人透不过气来,还有道路被碾压的坑坑洼洼、碎石满地。简单、粗放、野蛮、无序的生产不但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影响了环境质量,还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重要的,不但地方经济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百姓生活水平、质量同样没有得到改善,因此,过去那种旧的、传统的靠山吃山的理念真叫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新时期理论和“两发”融合的思想,就是要用新的科学思想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彻底杜绝过去那种无序、粗放的私挖乱采现象,还百姓一个安宁、和谐和碧水蓝天的秀美家园。
如今数据看变化
近年来,煤山镇在县委、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着立足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在结合理论的基础上始终围绕“两发”融合的发展方略科学规划、设计,以断腕求生的气魄大力淘汰旧的、落后的产能和生产工艺,制定了长期、持久的美丽经济大发展蓝图,使镇域经济数据发生了大变化,创出了一个从温饱向小康再到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大发展、大跨跃的新城镇。县政协副主席、镇党委书记余双全表示。
眼下,几组数据填真切切、实实在在反映出了新变化。首先,该镇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改变以往“插花式”的“腾笼换鸟”模式,讲求土地高效利用,2018年以来累计腾出成片低效地近700亩,关停注销边界外“低散乱污”企业累计达96家,回收建设用地450亩。目前,工业区内亿千企业增加到31家,已拥有一家国字、省字号“航母”企业(上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和浙江省能源有限公司),还拥有一家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领军企业天能集团。近3年来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余个,总投资超150亿元。今年1—10月该镇完成税收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18.4%,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5亿元,同比增长5.5%,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6个,获评湖州市级大好高项目15个,全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确保突破50万元大关。3年来,通过对近2000亩废弃矿地的综合整治,成功嫁接天能、浙能产业园和南太湖青年科技创业园,结构得到重大调整,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工业已由原来单一的以“吃”矿山“饭”为主发展到新能源、新制造、新业态等多元化、多要素为一体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2019年,当地工业园区还成功入围“国家级绿色制造产业园”,拥有了自己的国字号金名片。其次,经济发展模式趋于多样性。除了工业经济得到高质量发展外,生态农业、乡村游、文化产业等又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比如:结合当地特色开设的红色文化主题游、美丽乡村游、民宿观光游、红色古道游等等,此外,长兴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还独辟蹊径花重金打造、推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工业企业景街、景市、灯光秀等观光游新景色。“两发”融合的有效结合,不仅提升了产业间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度,还有效促使、整合了各产业元素间最大的经济价值链。特别是,该镇旅游项目从过去的几乎为零提高到了目前的集多点、多线路、多形式、全方位对接的发展形式。据了解,近三年来煤山镇投入乡村建设、改造和美丽经济发展方面的资金达20个亿左右。第三,原本辖区内大大小小矿山、采石矿、水泥厂有上百家,如今减到了只有几家,相反,效益、规模、税收等不减反增;县内仅上海南方水泥企业从整合之前上交税收1.5个亿左右迅速上升到2018、2019年每年上交的税收达10亿左右。同时,上海南方花8个多亿重金建设的22公里长的水泥熟料“空中走廊”(二期13公里长,投资5个亿左右的“地下走廊”也在建设中),不但大大提升了环境质量和资源有效利用,矿山运输车辆也从原先的8000多辆减少到了目前的2000辆左右。展示了一个国有企业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还为地方经济、美丽乡村建设敢于担当的一份责任,上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总裁林国荣表示。另外,天能煤山绿色制造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左右,产业定位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为核心,着力打造一流绿色制造园区,届时,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税收3亿元以上。
把夙愿变为现实
美丽经济是理论的一个重要体现,“硬件”展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软件”体现了百姓思想素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提升。目前,煤山镇已如“凤凰涅槃”。
浙江省长兴县新华陶器有限公司徐福清与浙江长兴晔华实业有限公司聂根华都是土生土长的人,说到镇域生态、工业小城镇建设等发展,他俩感同深受地说,在生态建设上无论是工业企业、乡村振兴等方面,镇里始终坚持以“治水、治气、治山、治土、治路”齐抓共管。所有道路按照“绿、序、美、亮、洁”的要求提升改造。如今,不仅水清、天蓝,家园温馨了,连道路也宽了,整洁了。在工业小城镇建设上,区内按标准科学规划,建有科创园、“双创”基地和小微创业园等,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条件。另外,众企业围绕美丽经济建设的要求,集体以花园式、景观式、景街式的标准进行打造。眼下,镇里不但有了文体中心,村里还都建有了文化中心和活动场所等等,加之各种乡村、景区、民宿、陶瓷文化观光游和红色古道游等,不仅为美丽经济发展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同时,还‘鼓’了百姓‘钱袋子’,为美丽经济发展与新型城镇工业化的产城融合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通过努力,成功获得了4A级景区镇和全县唯一的省级美丽城镇样板创建镇,入围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乡村振兴计划和新农村建设让百姓告别了过去那种脏、乱、差和贫穷的苦日子,过上了美美日子,使昔日想都不敢想的许多‘梦想、夙愿’变为了现实”。
“一镇两线六借”是当地政府立足本地实际,根据不同地域、村打造美丽经济的一个新思路。“借天”500米,就是打造百里红色古道,开发山边攀岩道,建设山顶骑行道;“借地“500米,就是勘探溶洞温泉,开发溶洞茶馆和改造溶洞喊泉项目;“借山”、“借水”500方,就是借秀美山水培育休闲、风情小镇,拓展千百年茶文化园和中国千年南窑文化博览馆等;“借时空”500年,就是沿着480年前吴承恩的踏煤足迹寻梦,培育西游记现代十景。还有是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印记,建起中国长兴长广煤矿工业文化博览馆,再现长广煤矿从创业到辉煌再到如今成为历史时空的故事,镇人大副主席范培强说。
据一位博览馆管理员介绍,开馆第一天,一位长广老工人看到一幅幅老照片和过去一件件老物件,仿佛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他动情地说:“没想到这段历史被当作一段文化保留下来,并经过改造、装饰、声亮化,巧妙地把工业与旅游经济整合发展,打造成煤山镇的工业游风情景街区,让这段“老记忆”从夙愿到现实真是没想到”。
美丽经济重要的除体现绿色经济的发展和温馨、整洁的百姓家园,还有是人们整体的思想素养。这其中,工业经济必须淘汰落后、高耗能、高污染和效能低下等的产业、产能,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发展高效优质、绿色环保等的高新技术产品,打造花园式工厂。另外就是要结合利用好本地资源,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型农业,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幸福指数。就是说,在发展好工业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推动二、三产业发展,积极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两者的关系不仅不是对立的也是辩证的。这样不但丰富了绿色经济发展的内涵,也体现了新时期发展与保护及实现“双赢”的理念。也可以说,在青山绿水的种子播下15年之际,在镇政府、百姓共同努力下为美丽经济交上了一份较为满意的新答卷,为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创业、创新的省级精致小城市夯实了基础,煤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邵永杰表示。(范高明 晓华)
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