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碾王村的由来(王村碾盘由来村民村庄)

河北 王志林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能近距离品味燕赵文化,畅游壮美山川,乐享休闲生活,或许真是一种享受吧!

在河北省临漳县东南部有个村庄叫大碾王村,说起这个不起眼的平原沙滩地上的农村,却是个有悠久历史的农村啊!
这个村有个直径一丈二的大碾盘,立起来三尺三寸高的石滚,需要三个成年骡马才能拉的起来,在当时的情景,方圆十多里地的居民都是靠这个大碾来碾米面等粮食的。
据村里老人们讲,自自己记事以来,从民国北伐战争,之后的军阀混战、土匪作乱、日本鬼子统治期,皇协军驻扎期到解放战争期间,大碾王村由于有这个当地唯一的大型粮食加工资源,都没有受到摧残伤害,村民们也由于此大碾的存在,没有受到过度的饥饿之灾,这都是得益于大碾盘的功劳啊!

大碾王村的由来(王村碾盘由来村民村庄)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说起这个大碾盘,还得再说说距村南两公里处的漳河。
漳河属于黄河水系,据考证,北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夏,大水。
漳水累遭决溢,田不可耕。
汉代至元朝这一时期的漳河洪涝灾害也缺乏资料统计,其原因则是漳河到南宋时期才彻底摆脱黄河的干扰而具有海河流域漳卫南水系一支流的初貌,因此,也没有系统的记载。
其典型年的洪灾是: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年)夏伏,漳滏河水泛溢,临漳县斛律口 (邺城北)决口,冲坏官私房屋,伤害诸多田禾;秋,相州 (邺城)漳河决口,淹溺临漳居民及磁州诸县镇。
由于统治阶级的无能,中原大地是连年水患不断,自元朝末年,频繁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导致了中原地区(尤其是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人口锐减,土地荒芜。
这就衍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移。

洪洞大槐树移民对明朝快速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这场移民活动不仅使得荒芜的中原地区得到了重新开发,也促进了各地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但对于百姓们却是个灾难性的举动!
在中原大地有个“解手”之词,你懂的!
就是传说中的迁移途中百姓们真实的写照吧!

就是在这个长长的徒迁的人群中,有几个王姓之人流落到漳河北岸的一块土地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是沟南是沙滩地,沟北却是红土浆泥地,特别适合种植庄稼,聪明的王姓之人自然就选择了沟北居住生活,这才有了王村。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七月初三日,漳河爆发,水泛溢,城中可行舟。
也就是这年,在居住的王姓之人群中,有个会碾米的洪洞县山里人,他看到漳河年年都会发大水,每年汛期,都有大型船只从上游路过,去往聊城、德州、济南、天津卫运送石器瓷器等大型物品,灵机一动,便约上几个王姓之人回到山西,从上党山区中用檩条、木板等做成一个简易木筏,把这个三千多斤的花岗岩白色大碾盘和近千斤的大石滚运到漳河北岸,从漳河到王村,用园木,绳索,撬杠等简易工具,据说动用了相邻村庄六十多人,三天才挪到王村村南一片平地,再配套碾基、碾柱、滚框、刮板等用具,于来年三月初三开碾,三匹高头大马拉着石滚碾米,一个时辰的产量相当于村民一百三十人一天捣米的工作量。
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看热闹,挤的人山人海,再加上碾盘北上方新修立的神灵庙观,更是充满了烟火气息,至此也有了大碾王村的三月初三庙会!

由于大碾的运行高效能的原因,彻底解放了手工捣米面劳动力,迅速涵盖了周边村庄,偏僻的小村庄也迅速括展起来,居住人口达到三千多人,周边的村民也都向大碾王村靠拢过来,至此以大碾王村为中心,周边相距三里地的村庄有大呼村、小呼村、姚村、东寨、黄村、前齐庄、后齐庄、魏县大凹、小凹、南坡头、北坡头、铺旦营等村庄,看现在的卫星地图,几乎就是一个村庄啊!
大碾,也让王村人出门都是扬眉吐气,趾高气扬的样子。
据说大土匪郭清驻贾河口村时都不来祸害大碾王村,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那个特殊时期,好多周边的村民不小心被截住,只要说我是大碾王村的,或我给大碾王村有亲戚,护青队员都会网开一面的。
解放战争期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驻守安阳,牢牢控制住京广线,致使东出太行的八路军绕行清丰、南乐乡村进入桐柏山区抗战,大碾王村南漳河便成了必经之路,淮海战役前夕,关外东北解放大军迅速行军,绕开安阳,也从大碾王村南过漳河进入河南,由于漳河发大水,道路泥泞不堪,一门榴弹炮车陷入沙滩地,部队指挥官听说大碾王村有四匹大骡马,于是决定战时征用,将四匹大骡马牵至河滩拉炮车,并随带牵马的村民九人一起带至淮海战役支前队,至此,大碾由于配不上三马驾辕而废,结束了它硬碰硬的碾米生涯。
1963年漳河发大水,大碾王村村南一片汪洋,大水退去,大碾盘也被淤泥掩埋,后来由于村民为防水患,纷纷挖土垫高宅基地,宅基越来越高,原碾盘处越来越低,最后被挖成大坑,再加上连年水患,大碾盘也被深深地埋在地下,难寻踪迹!

大碾盘虽然找不到了,但大碾王村的村民勤劳朴实的的思路却没有停留,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朴实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传统文化的思维让王村人迅速从体力劳动变更成脑力劳动,迅速发展成了带动一方致富的先锋队,据当时的税务部门统计,大碾王村人员中就有31名务工人员成为缴纳个人所得税级别的包工头,为大碾王村村民家庭收入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时期大碾王村带头人王学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以赴带领全村人民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健康快乐地生产生活着。

愿大碾王村人民越来越好!

(王志林,笔名三台,古邺城临漳人,中国当代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曾主编出版过《时代潮—英采风华录》《中原当代人杰》等五部报告文学集,杂文《猫与鼠》曾在多省市引起争议。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