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项目建设作为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一直备受关注。尤其作为旅游城市,都江堰市的交通建设成就不仅事关市民日常出行,还时刻彰显着一座旅游城市的对外形象。11月5日,喜讯传来,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定第三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通知》(川办函〔2019〕59号),经考核认定,都江堰市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四川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一年来,都江堰市交通运输局全面梳理交通在建项目和将开工项目清单,认真分析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短板,建立重点项目挂联服务机制、专项协调机制,加强督查协调和指导服务,把贯彻落实《交通强国纲要》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在大力实施旧危桥改造、着力整治水毁公路、不断提升乡村公路品质、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办了一件又一件让群众满意的民生实事。
改造旧危桥

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都江堰市境内桥梁众多,尤其山区大部分乡道桥梁建造时间较早,桥面较窄且构造简单,不少已成为带病运行的危桥,不能满足群众日常出行需要,同时也 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为此,市政府把白沙大桥、弯弯桥、二江桥、双桂桥、水泉4号桥共计5座旧危桥改造列入2019年都江堰市本级政府民生工程。
随着冬季枯水季节的来临,2019年旧危桥改造陆续开工。近日,来到了玉堂镇水泉社区,看到该社区境内的3座危桥有2座已经改造完成,并已相继通车,坚固的桥体和宽阔的桥面,让人眼前一亮。水泉社区2组居民张静告诉:“原来的老桥确实很危险,不能过大车,来收猕猴桃的货车只能停在下面平坝,非常不方便。现在收山货的大车来了可以直接开到绿色蔬菜、‘三木’药材的种植园旁边。”
水泉社区主任王平说:“我们社区属于赵公山景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腹心地带,赵公山财神文化和钱币文化远近闻名。目前,水泉社区到龙凤社区的水泥路已打通,并修建了赵公山森林康养绿道,我们还将借助交通的改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养生等特色产业,带动社区经济发展。”
来到水泉4号桥改造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开展打桩工作。项目负责人刘中岗告诉:“该桥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危桥,且桥面只能供一辆小车通行。我们采用先进的打桩机打桩15米,并把桥面扩宽到5米,可供2辆汽车错车通行。经过前期测绘和协调准备,今天正式开工,我们力争在春节前完成改造,保证在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山货节游客和居民能畅通无阻。”
▲ 建设中的水泉4号桥
据市交通局负责人介绍,2019年都江堰市累计投入资金4220万元,其中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270万元,本级财政配套资金1950万元,对玉堂、石羊、中兴、聚源、青城山、蒲阳、胥家等乡镇实施13座旧危桥改造。其中水泉3号桥、水泉4号桥、徐渡桥、青城景桥、万安电站桥、安龙桥、蒲阳小桥、水泉桥共计8座旧危桥改造续建项目已陆续完工验收。今年新增的市本级民生工程5座旧危桥均与社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力争所有旧危桥在明年汛期之前竣工通车,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着眼为民服务
把交通运输变革向纵深推进
今年初,随着成灌快铁的公交化运营,市交通运输局立即调整 9条公交线路发班密度,增开夜间公交专线,实现公交与快铁末班车的无缝接驳。家住古城区的居民刘敏惠告诉:“我经常跑成都市区,现在即使在成都办事、聚会吃过晚饭很晚回都江堰也非常容易,快铁和夜间公交的配合让来往成都变得非常自由和便捷。”
为了方便学生出行,今年3月,市交通运输局在东软学院与川外成都学院开通首条校园定制公交线路,探索推出都江堰中学至成都茶店子合乘定制客运;在游客景区出行方面,市交通运输局将202A路公交延伸至天马镇玫瑰花溪谷景区、14路公交延伸至熊猫谷、20路公交终点站延伸至都江堰快铁站,同时恢复虹口龙溪片区、中兴镇三溪村、王婆岩班车运行。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到:“今年,全市最后两个社区大观镇艳景、宿仙社区客运开通,全市256个建制村通客运率达到100%,真正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2019年,都江堰市更新30辆老旧公交车为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公交车数量达到263辆,占总数的54.3%。同时,全新改版升级“掌上公交”手机APP并投入使用,优化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大力推进智能交通信息中心建设,实现公交智能支付技术突破,向公交支付方式多元化、智能化的目标又迈进一步。
为进一步推进绿色智慧交通建设,都江堰市巡游出租汽车GPS电话叫车和自主品牌APP叫车服务平台工作建立已完成;APP叫车电话“63121666”已通过多次测试,于11月投入试营运。今年,为推广ETC运用方便群众出行,市交通运输局动员通过网格化走基层行动,到乡镇(街道)、社区指导ETC安装,协调银行到社区开展上门服务和定点安装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一年来,市交通运输局紧扣“两个率先”重大要求和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总体部署,树立为民服务解难题的鲜明导向,围绕问题清单和短板弱项抓整改,突出“实、深、严”,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体现到推动发展、利民惠民上,着眼为民服务,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绿色智慧交通建设,将交通运输变革向纵深推进。
监制/赵龙魁 主管/张 伟
编审/张卫红 责编/王 绯 张艺舸
编辑/周鸿雁 /洪 伟
都江堰市中心•Dujiangyan News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