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心坎里——临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纪实(实践群众新时代志愿服务队伍)

“我同意郭景霞评为咱村的好媳妇。
她孝顺老人,从没和婆婆红过脸,为人热情,街坊四邻谁有难事都肯帮一把。
”这是在石桥乡岳庄村,道德评议会成员对村里的先进典型逐个进行讨论评价现场。

无论在城市、无论在乡村,如今的临颍新时代文明实践劲头正足,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接力开展,一件件暖心事温暖群众心田,一幕幕温情画面绽放出群众幸福的笑脸。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该县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决战脱贫攻坚,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打造“让百姓永远跟党走的红色阵地”。

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心坎里——临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纪实(实践群众新时代志愿服务队伍)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思想重视,机制保障,制度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思想重视是关键,建立机制是保障。
该县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试点工作,确立了“深化认识为本,夯实基础为先,创新实践为重,强化保障为要”的“四为”工作方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

积极谋划,周密部署。
该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任中心主任的领导小组,召开县级领导干部,各部委、乡镇(街道)、县直及驻临单位负责人,企业志愿服务队代表、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代表参加的动员会,制定印发《临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
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四级组织架构,在县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县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下设办公室,分设综合协调、志愿服务、线上线下、督导联络四个组,统筹推进全县试点工作;在乡镇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所长,配备专门人员,承上启下抓好辖区内的各项工作;在各行政村成立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村书记担任站长,负责征集群众需求、提供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等;鼓励在老党员、老教师、热心公益的群众家庭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影响带动周围群众参与文明实践。

为确保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该县狠抓责任机制、服务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考核监督机制等机制建设,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上了制度化。
同时,设立“我来帮8861568”志愿服务热线,精准掌握群众需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到供需对接、精准发力,使群众满意、让群众认可。

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集约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整合阵地资源。
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整合中华文化教育基地、图书馆、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演播厅、多媒体厅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了集新时代文明实践指挥中心、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文明传播中心、文明学习中心、中华文化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于一体的富有临颍特色的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平台运营、服务指导、宣传培训、文明展示等功能。
各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文化站、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等公共服务资源,作为乡镇(街道)文明实践的指挥中心,发挥上下联通、协调指导、项目制定、培训管理等作用,努力做到文明实践向全领域延伸。
村(社区)文明实践站,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党员远程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通过征集群众需求、组织承接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本村(社区)群众。

整合队伍资源。
结合实际,聚焦党建、群团、文化、社会公益等领域,把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伍、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巾帼志愿服务队伍、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伍、法律法规志愿服务队伍、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伍等各类志愿服务团队整合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实践中心统一调度,服务全县群众。

整合项目资源。
把系统内外、体制内外、线上线下的资源统筹联动起来,把分散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成员单位的项目统一汇总起来,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立“志愿服务项目超市”,实行带人员、带资源、带项目“三带”管理办法,紧密围绕全县工作重点,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形成拳头、形成火力、形成攻势,有效破解了“融而不合”、“合而不整”的难题,达到了集约化管理、集体化实施、集团化推进的预期效果。

建强队伍,群众参与,规范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建强志愿服务总队。
县级成立县委书记担任总队长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策划项目、志愿培训和统筹协调。
组建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惠农支农、卫生环保、扶贫帮困、应急救援、中华文化传播等常备队伍和若干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11+N\"志愿服务队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
乡镇(街道)、村(社区)根据条件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注重发挥本地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新乡贤、创业返乡人员、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的作用,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根据群众需求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
倡导爱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项目资助、结对帮扶、技术援助、市场对接等方式参与志愿服务。

发展专业志愿者队伍。
组建由各职能部门、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等方面的专业志愿服务队,根据群众需求,结合专业实际,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为群众提供专业、优质的志愿服务。

培育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
主要有长期活跃在社会上、由热心群众自发组成,经过培训后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总队发布的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临颍县组建志愿服务团队900余支,注册人数近3万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5万场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人是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实践理念,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开展到哪里,通过“讲、评、助、育、乐”五种实践方式,因地制宜设计策划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在基层、家风家训弘扬、远亲不如近邻、文化文艺大篷车、移风易俗等实践项目,每月开展经常性、面对面文明实践主题活动150余场次,让群众讲给群众听、群众典型群众评、群众困难群众帮、群众演给群众看、群众引导群众做。
文明实践活动中,创新工作方式,采取以点带面,运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地方话”解读“新思想”。
其中“百姓白金山说唱新时代”,采取亦说亦唱的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
“移风易俗青年先行”婚礼走进村级婚庆礼堂,倡树文明婚姻新观念,引导广大青年朋友争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
学习身边榜样,从身边的故事和典型人物中汲取营养。

敢闯敢试,融合新媒,大众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建立新媒体融合中心。
树立互联网思维,按照“围绕群众需求,拍录时代精品,引领思想潮流,倡树文明新风”的工作理念,坚持网络优先、短视频优先的工作方法,实施“新媒体+”的实践模式,融合新兴媒体资源,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媒体融合中心”,统一注册“临颍‘抖’文明”(抖音、快手、西瓜频道)官方账号,打造适应老百姓需求的“口袋讲堂”,制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指尖作品”,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跟着群众走,围着群众转,拍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真正让新时代文明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老百姓心间。

抓好主流媒体融合。
充分利用现有的县融媒中心、中国临颍网站、云上临颍客户端、精彩临颍公众号等媒体资源,根据群众的关注点、兴趣点、兴奋点、需求点,采取通俗易懂、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法律法规、惠民政策、主流价值、移风易俗等,及时发布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和信息,让群众高兴、满意、赞成,使实践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整合自媒体资源。
该县紧紧抓住自媒体或民间“网红”,发挥大众化、个性化、交互传播力强等优势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适时发布医疗保健、文化文艺、娱乐生活、健身美容、农业技术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短视频,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社会正能量。

据了解,临颍县作为试点县,首先在“守正”方面下功夫,在“创新”上做文章,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努力方向,创新运行方式,打造活动品牌,推动新形势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守正创新中落地见效。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该县精准地分析各个群体、各个阶层的思想状况、现实需求,结合当地实际,发挥敢闯敢干精神,打破思维定势和习惯套路,针对当前农村老人小孩留守在家、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沟通联系手机交流等实际情况,探索采取短视频、微传播的方式,用“临颍话”“大白话”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讲清楚说明白,增强文明实践的亲和力和渗透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