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新能”•南疆行系列之五:坚守半世纪绽放叶尔羌河生命之光(南疆机组检修转轮泽普)

她性情温婉、又富有能量,坚守着内心的淡静和自然。

沿着叶尔羌河漫步,新能集团泽普水电公司两个水力发电站就座落在河旁。
外表朴素的水电站,已经和美丽的叶尔羌河相守了近半个世纪。

四十六年来,新能集团泽普水电公司一如既往将叶尔羌河的水转换成电力,为泽普县经济发展提供清洁的动力,让叶河赋予新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正是叶尔羌河的最佳知己。

带你看“新能”•南疆行系列之五:坚守半世纪绽放叶尔羌河生命之光(南疆机组检修转轮泽普)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曲水过处生智慧

新能集团泽普水电公司的两个电站规模并不算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机组的满负荷发电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这个地方在戈壁滩上,好多事情都要通过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么多年积累了经验后,技术革新方面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生产技术室主管鲁国平说到,“亚斯墩电厂三台机组中只有一号机组的效率高,一直运行的不错,于是我们仔细研究它的转轮轮毂、叶片,并参照效率高的转轮,对另外两台机组进行改造。
经过改造后今年的发电量明显提高了好多,这段时间基本是满负荷运行。
这一下就给了我们信心。

这也是第一次采用将转轮叶片从轮毂上切下来,把6个叶片改成5个叶片的方法,通过改变叶片的叶形,从而减少了用水量,增加了发电量,所以称为节水转轮。

据了解,改造需要采用特殊的焊条焊接,焊接时的电焊接点温度要求保持在800摄氏度,焊接完成再进行加热、退火处理。
于是加工保温房,架设电炉子升温,检修人员在高温房内进行焊接作业。

在发电机转轮改造以前,75至80立方米每秒的水量才能使机组满负荷发电,而改造后65至68立方米每秒的水量就能满发。

“我们这儿的人就是爱动脑筋、爱钻研,”鲁国平微笑着说,“发电站在戈壁滩比较偏远,如果将设备拉到别处修对发电量和供电的稳定性影响极大,于是我们就一起想尽办法当场解决困难。

“转轮改了以后发电用水少了,相当于是汽车小油门还跑的快。
”检修班长安虎山补充道,“发电用水量小以了后,渠道压力也相应减小,进而缓解防洪压力,水满漫灌渠道的危险大大降低。

然而发电设备改造起来并不简单,之所以能成功改造机组,也和检修工人们长年认真积累一手数据有直接关系,沉下心来对多年运行参数的比对分析,从枯燥的数据中找到制约发电机组输出的核心因素原来是转轮之后,并大胆改造,这不光需要技术过硬还需要勇气。

铁上“挑花”有艺术

手拿三角刮刀,在发电机的保护大轴内瓦上,一刀一刀刻出花纹,刀痕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必须达到三到六个丝的深度。
这真是对操作者技术水准、手腕力量与耐心的三重考验。

这些花纹有的是三角型有的、有的是月牙型等等。
在同事们眼中,检修师傅吐逊江·任志刚根本不像是在进行大修,他分明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这种工艺在发电设备大修中被叫作挑花。

平滑的瓦如果直接与运转的发电机轴接触,会很快发热并产生严重的磨损,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电力人用纯手工在接触大轴的瓦上刻上花纹。
这样可以在平面上存住更多的润滑油,确保在机组运行中润滑充分散热正常。

按照工艺标准,刻的花要达到三到六个丝的深度,一个平方厘米三到四个花才符合要求。

据了解,目前根本没有机械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全部是纯属手工挑花。

吐逊江·任志刚外表粗犷、脸色黎黑,却是心细如发,这样如同绣花一样的“细活”,没有足够的耐心根本坚持不下来,可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炸开河冰保发电

2000年以前,南疆的冬天真是水电人的噩梦。

“冬天发电太辛苦,天气一冷水容易结冰,水过不来机组没办法运行,水冻住后向河道两边漫去。
”一回忆起在冬天保发电的日子吐逊江·任志刚似乎脸上立刻露出苦涩无奈的表情,似乎一不小心就又回到过去似的。

“我们的发电站当时可是泽普县唯一的电站,冬天结二三十公分的冰,为了发电机正常用电,也为了给全县人民发光,那时候县上各单位也来帮忙,河水冻了我们就用炸药包把冰炸开。
”吐逊江·任志刚在回忆时用了一个词“发光”。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是吐逊江·任志刚以及他的工友们为正常“发光”在付出努力和巨大的艰辛。

在冬天,水流会因地形在某个河段冻住,冰块堵塞河道水向两边漫去,下游的电站却因缺水只好停机。
这时候电力人就只沿河道找到这个卡脖子的地方,用炸药包炸开冰块让水正常流动发电机正常工作。

河道结冰是个麻烦事,电站的压力管结冰同样风险更大。

“冬天我们得随时监测设备和水流,就怕给发电机引水的压力管结了冰,”检修班长安虎山回忆。
“压力钢管一旦结冰机器也没办法进去,只能用人工挖出来。

虚心学艺方成师

嗞的一声,焊条和水轮机叶片接触的瞬间,弧光强烈地一闪,也将金属的浓烈味道撒播在工作区的角角落落,仿佛画出一个无形边界。

9月20日,在新能集团泽普水电公司泽普水电站检修分厂院内,检修班正在将水轮机的转轮轮毂和叶片焊接在一起。

水力发电机组因磨损产生的故障和设备缺陷最频繁。
焊接损坏的设备部件是家常便饭。
这儿的人个个会电焊、车床加工等技术。

“靠师傅传帮带加上自己的钻研一步步学的发电机维修技术。
”检修主任马保成回忆自己在水电站工作、成长的经历。

在检修部,大家围着机组不断学习,钻研。
在内部师徒之间互相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向外部的高手请教。

“以前石油基地有一个老师傅在车床机械加工上特别有经验,我们在他们那儿学了不少东西。
”鲁国平愉快地分享着这些令人激动的往事。
“我们的二号机轴领下导偏磨了以后震动特别大,困扰多时,一直想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个师傅偶尔给你提示一下开个窍,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你得好学,不好学的话碰到水平再高的人也没用。

从发电机的外面能看到有个油位计,里面是上导油盆,油盆里面是油,发电机组大轴在中间,大轴四周周围就是瓦,用瓦来固定大轴左右的位置,油盆又分上导、下导、水导,里面都有瓦,所以也称三导瓦。

经过向电站附近石油公司的老机械加工师傅请教后,水电厂的检修人员完美解决了发电机轴领下导偏磨问题,经过大修后的轴领偏差不到两个丝,要知道生产厂家偏差也是两个丝。

“在大修前站在机子上面能感觉到巨大的震动,而则现在是平稳运行几乎感觉不到震动,安全稳定性大大提高,增发了更多的电量。
”鲁国平脸上露出笑容。

在检修班,虚心好学蔚然成风,小发明小创造也不计其数。

站在电站的拦水坝上放眼望去,叶尔羌河似乎依然是当初的模样,横跨在河道上的电站经过岁月的历练显得更加朴素。

曾经,这个小小的电站关系泽普全县人民的光明和工农业发展,现在她已经在经济和电网的高速发展中不再担当主角,然而坚守这座电站的新能人,依然没有减少一分对她的热爱,反而积淀出了更多的技术智慧,他们用自己的勤奋和钻研,让叶尔羌河的生命力升华成南疆小城永不熄灭的灯火。
(图文:张占兵)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