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乌梁素海(河套平原生态记者导航)

“塞外明珠”乌梁素海 李志轩 摄

游客打卡乌梁素海 杨阳 摄

5月底的一个早晨,我和同事、友人一起,驱车前往乌梁素海。

导航乌梁素海(河套平原生态记者导航)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输入“乌梁素海”四个字,导航显示:“全程145公里,起点临河。

驰骋河套平原

沿G6京藏高速,汽车在广袤的河套平原由西向东奔驰。

每每行进在河套平原上,无论是夏日还是冬日,目及之处,总让人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河套平原,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方沃土,种什么长什么,水草丰美,物产丰饶。

导航在不时地提醒:“前方300米有限速拍照……请沿G6京藏高速继续行驶……”

河套平原,是黄河流经阴山南麓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水土光热组合条件好,位于北纬40度黄金种植带,有耕地1000多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等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华莱士瓜、五原黄柿子、三胖蛋瓜子、河套雪花粉、巴美肉羊、河套酒等数不清的好物都产自这里,“天赋河套”品牌的优质农产品输往全国和世界各地。

而如此慷慨的河套平原,其良好的生态世界里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地方,那就是我们此程要去的——乌梁素海!

如果说河套平原的引水口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是河套平原的“生命之门”,那么乌梁素海就是河套平原水脉的“收官之门”:黄河水在精心浇灌了广袤的河套平原之后,汇入乌梁素海,在这里沉淀、净化后,又回归排入浩浩东流的母亲河。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红柳湖”,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乌拉特前旗境内,是历史上黄河改道南移后,北支乌加河和河套地区灌渠排水汇流而形成的河迹湖。

特殊的成因,造就了乌梁素海特殊的功能。
资料显示,乌梁素海是全球范围内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具有极高生态价值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是地球同纬度最大的自然湿地和世界八大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被称为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

有水就有景,尤其塞北,于是人们从风景观光的角度,给了乌梁素海一个美丽的称谓——“塞外明珠”。

我最早听到乌梁素海的名字,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谓闻名已久。
那时,人们口口相传,那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第一次到乌梁素海,是在2003年夏,我作为要闻去调研。

当时在湖上观摩时,我印象较深的有这样一个镜头:湖面上,当前面的游艇转弯时,船尾翻出的水是黑茶般的颜色……

到达前旗乌拉山

“前方2公里到达乌拉山收费站,请从乌拉山收费站出口驶出高速……”导航在不时提醒着。

到达G6乌拉山收费站,按照约定,我们与驻乌拉特前旗的三人会合,一起奔向乌梁素海。
导航显示:“距离目的地24公里。

过了王西线9公里60公里每小时的限速区,不一会儿,我们到达了景区入口。
门卫为我们的车放行,门外东侧,是宽敞明亮的“乌梁素海游客中心”大厅。

当天采访结束返回临河途中,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将我们所需的资料发了过来。

资料显示,2023年6月前的工作重点是改变过去单纯治湖泊的思路,转向系统治流域,构建起点源、面源、内源治理齐发力,湖里、岸上、流域统筹治,生产、生活、生态一起抓的综合治理新格局。

这个思路和举措,看了让人舒服,感觉给力。
巴彦淖尔全市上下,一直在这样做。

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市组织实施了总投资50.86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和总投资24.89亿元的《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修编)》,改善湖区水环境质量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进入“十四五”,我市编制《“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个方面组织实施13个项目,总投资35.89亿元,明确了乌梁素海湖心断面水质到2025年达到Ⅳ类的目标,并分别从点源、面源、内源三个方面进行统筹和深入治理。
截至2024年5月末,所规划的13个项目已完工7项,完成投资33.07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2.15%。

看到完成比例在92%以上,心里默默地为巴彦淖尔、为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的工作点赞!

拥抱乌梁素海

上午10:00,到达乌梁素海景区。

当我们走出码头,走向第一栈道,一眼就看到了角亭,静静立在湖中。

走进角亭,正中间是巴彦淖尔市地形地貌示意图的展示牌,四周是静谧的湖水与美丽的苇荡,阳光明媚,蓝天碧水,空气清新,让人一下感受到从未感受到过的祥和与感动。

栈道上,游人们缓步走过,有的在认真看展示牌,欢笑着交流,有的在拍照留念,有的在凭栏远眺,三三两两,温语笑谈,虽游客络绎,但无喧哗。

一年来,我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围绕乌梁素海,围绕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可谓风旗猎猎,鸣金疾进,打响了守护北疆生态长城的保卫战、攻坚战、持久战,取得了骄人的战果。

那么,一年来,我们有哪些变化呢?

除了久久为功的治理成果,一年来变化最大的,应当是一部法律法规的出台:《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条例》于2023年11月1日颁布施行。

“明珠”,来之不易。

资料显示,目前,乌梁素海入湖污染物总量下降了15.23%。
2023年,乌梁素海湖心断面水质已满足规划确定的Ⅳ类目标。
乌梁素海生态健康综合指数为63.86,为健康状态。

随后,看到,整个乌梁素海湖区,阳光明媚,湖水清澈,游船缓缓进出码头,摩托艇飞驰,如诗如画;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之上,水鸟翔集,正在绽放嫩绿的苇荡,簇簇相拥,如一座座水上城堡,守卫着湖面,又如一阵阵队列,向游人颔首点赞。
不远处的游船航道里,几台大型清淤机正在探挖湖底的淤泥;正要拍摄静泊在港湾的“鸿雁一号”游艇,恰好一只白骨顶凫水而至,画面唯美。

临近出口处,是区划有序的商业街区,有出售雪糕、面精等的小吃区,有特色餐馆区,有内蒙古、巴彦淖尔特色农产品销售区……

信步走进了一家饭店,热情的老板硬是让品尝其桌上的松鼠鱼、炖鲤鱼,果然是北疆鱼中上品;越过后厨,我们专门找到备料鲜鱼的水箱,老板随意捞上一条,鱼身金黄金黄,和在河套平原长大的我们小时候在田野沟渠里摸到的一个样!

出了景区大门,排列整齐的敞门摆渡车正在接一批游客上车,探身随访已上车的乘客。
来自成都的李先生夫妇主动和聊了起来,两人不住地为乌梁素海点赞。
手持手机编辑视频的李先生妻子笑着告诉:“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素海’,没有人工打造,没有人为破坏,就是纯天然的、自然的一个‘海’!

返程中,我们畅行于沃野平畴、郁郁葱葱的河套平原,一路满怀憧憬,感慨万千。

乌梁素海,在变美,本身就是一个导航。

本文来自【巴彦淖尔日报-巴彦淖尔网】,仅代表作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