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这一天是一年里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这一天,白天逐渐变长。传说这一天,埋藏在土里的蚯蚓会伸展自己的身体,奔跑的麋会舒展开自己头上的角,山中的泉水也会在这一天悄然流动,并且温热。
关于冬至,在克拉玛依,那是一卷唯美的风情画卷。
如果你恰巧在冬至前后,去过玛依湖,那你就知道古诗词里的冬天景致大都可以在这里寻到。眼前苇草萋萋,湖水晶莹,候鸟停泊在湖水旁嬉戏,远处山如黛,天如雾,戈壁无边……让人不禁想对着空旷的玛依湖感叹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相对于乌尔禾胡杨林与白杨河大峡谷的声名显赫,相对于林海公园和凤栖湖的浪漫多姿,眼前的玛依湖,与冬至的思绪却更加接近。悠悠寂寥的景色让人瞬间滋生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惆怅,或者想脱离城市喧嚣,挣脱名利枷锁,唯独想“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此情此景,只是想在宁静的玛依湖,想念一个城,思念一个人。
关于冬至,在克拉玛依,还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漂泊情怀。迁徙,自古有之,克拉玛依建市于1958年,当初石油大会战,全国各地的奋斗者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从此,六十年来家与国,三千里戈壁变绿洲,各民族同胞一起携手建设了新家园,为祖国工业事业无悔奉献。
一代代克拉玛依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背后,大部分人却都有一个故乡在心里深藏,每到冬至,那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就越发清晰,因此,冬至又成了与故乡遥遥相望或与故土亲人寒暄温暖的节日,充满着人情冷暖,充满着烟火味道。
关于冬至,在克拉玛依,还是一场不能不赴约的美食盛宴。天南地北虽然风俗不同,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美食却常常无人辜负,克拉玛依兼容了南北方的同胞的饮食习惯,又融合了新疆美食的地域特色,也因此有了丰富的美食。
北方人喜欢在冬至的时候煮食饺子,因为北方人认为,冬至如大年,过冬至就相当于过年,因此,一家人团圆,吃饺子就是冬至必不可少的仪式,还要配上各色菜肴,配上美酒。可南方人则有吃汤圆的习俗,诗中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浓浓的节日氛围似乎就在眼前,老人做着汤圆等待着下班回家的年轻人,在一边的小孩子早就已经馋的留下了口水,这不就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最美家风图么。不管是饺子还是汤圆,煮好装盘后,就带着家的温度,带上了爱的幸福,象征着和谐团圆,象征着新的生活。
冬至前后,市场上热闹非凡,虽说不是春节,早已经有各种海鲜和蔬菜瓜果在销售,从四川老家到克拉玛依火锅店上班的小李子给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打了电话,在服装店工作的大姐也早早就回家煮饺子去了,忙碌了一年的修锁人也早早关上了门开车去和家人团圆。微信群里的祝福短信一波接着一波,抢红包,成了大家下班后的娱乐方式,虽说不能回老家和家人们团聚,建群聊天,拉拉家常,隔着手机视频,也算是一种团聚的美好。霓虹灯下的城南小区人来人往,宠物狗都在黄昏的时候出来跟着主人散步了,幸福的生活,让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也生活的无忧无虑,似乎也在节日的愉快之中。
说罢了城市,我们再看看克拉玛依冬至的乡村。90年代就从甘肃农村来到克拉玛依打拼的老张一家已经度过了他们在这座城市的二十多个冬至。每年的冬至,老张都要宰杀牛羊,因为冬至是数九的第一天,老张说,从这一天开始,白天的日子开始慢慢变长,阳气渐渐上升,这时候滋补是最好的,以前在老家,到了冬至吃饺子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冬至就吃羊肉和牛肉,老张笑着说。
早已经习惯了新疆的生活,现在居住在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守着自己家的九亩地,种植蔬菜,养牛养羊,生活过得不亦乐乎。
一个城市,唯有百姓安康幸福,才是美好。克拉玛依,一个来了就不愿意再离去的城市,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仿佛是中华民族老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一份安稳,一份平淡,却不乏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