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东灌工程外出求援三记(指挥部工程机具同志旅馆)

都江堰东灌工程外出求援三记

钟守伦

1971年,随着龙泉山引水隧洞、张家岩水库和南北干渠工程的不断推进,以钢钎二锤加炸药的土办法施工,已不能适应大工程建设的要求。
尤其是龙泉山隧洞掘进施工中,缺乏必需的电钻、卷扬机等设备,人力与坚硬的石岩斗,只能一寸一尺地掘进,施工进展缓慢。
工程指挥部革命领导小组开会研究摆脱困境,想到的唯一办法是“外出求援”,争取支持。
决定由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夏光作亲自“出征”,他是县武装部部长,又是内江军分区驻工程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

都江堰东灌工程外出求援三记(指挥部工程机具同志旅馆)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省上有关领导同志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龙泉山工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指示省级主管部门在省上大型工程建设单位中,调剂机具支援龙泉山工程建设。
省计委马上联系有关建设单位,为我们铺路。

外出求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关单位支援的机具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
以下三记,可窥一斑。

北上江油关

1971年7月,夏日炎炎,久旱不雨。

7月4日,我和黄还随夏光作,乘坐省委领导批示调给工程指挥部的天津牌越野吉普车赴蓉。
黄还是水电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水利局的干部,上山后一直在指挥部机电组,负责工程有关机具的维修工作,熟悉水电工程机具。
车进成都东门外的东升旅馆住下。

据省计委提供的信息,江油建字01部队是部队的一个矿山建设单位,他们在江油的任务已经完成,奉命去东北接受新的任务,尚有一个留守处,有一些机具可以支援我们。
我们去省计委开了介绍信。
接待的同志热情地给我们介绍情况,说可以去现场察看,一定有我们可以用的机具。

7月6日下午3时许,我们到达江油,住进先期到此的指挥部生产组姚辅华和老陈等同志住的中坝旅馆。
当晚下了一场大雨,至次日上午才停,打电话,问到简阳也下了大雨,大家喜笑颜开。

驱车去建字01部队留守处,在值班室递上介绍信,被引入一间小会议室,接待负责人是一位年纪30多岁的军人。
夏部长行军礼,他这一行礼,拉近了军人之间的感情。
入座后先从昨夜这场大雨谈起,谈到简阳的旱灾,谈到龙泉山工程的情况和急需一些机具的现状,请求部队支援。

接待的几位同志,在听取我们诚挚的汇报后,十分理解我们地方搞水利建设的艰难困苦。
说他们也是建设单位,不过部队条件比地方要好得多,部队接受新的建设任务去了东北,留川的一些机具尽量支援我们。

接着,引导我们去留存的仓库和车间,察看适合我们使用的机具。
黄还大显身手,察机标,询性能,量尺度,作记录,回会议室后开出一张需要机具的清单,递给留守处的负责同志。
一番研究座谈后,留守处负责同志表示,赓即向部队首长汇报,研究决定后立即电告我们,能支援的一定大力支援。
会后,热情地送我们上车,挥手送别。

1966年,基建工程兵一支队在江油县组建,图为命名授旗典礼(图片来源:深圳基建工程兵,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南下大渡河

1971年7月9日,从江油回到成都。
10号去省计委汇报到江油请求支援的情况,省计委的同志表示满意,马上又给我们开了去“515工程”指挥部和铁二局双福仓库的介绍信。

7月11日,在东升旅馆早餐后,起程南下。
我、黄亚辉、黄还随夏部长同行,经新津、夹江,过眉山县不远,便问路去铁二局双福工地仓库。

双福工地仓库在成昆铁路双福车站的旁边,是铁二局建设成昆铁路的一座工地仓库。
铁路建成通车后,各类机具管件在露天空地上堆积如山,尚有留守人员管理着这些机具。
看到那么多东西闲在这儿,我们惊喜不已。
仓库负责同志热情接待,我们述过来由,主人表示一定大力支持,并说:“这些东西正愁没有用武之地呢,你们去现场看看,要哪样给哪样,你们所需要的东西,开个清单,一经铁二局批准,我们按命令调拨即是”。
我们在主人陪同下到现场察看,黄还摸出钢皮尺对着一些我们可用的机具管件不停地比量,面带笑容地说:“这好,我们可以用”,“这也好,我们完全可以用”。
可用的元宝车、斗车,经查账册有140多台,还有其他一些可用的机具和材料,由黄还开出清单,一式二份,仓库一份,他们电话向主管部门铁二局请示,我们持一份回蓉去铁二局汇报。

我们需要的一大批东西,有的相赠,有的低价处理。
运回简阳后,干部、群众欢欣鼓舞。
元宝车、斗车运至龙泉山隧洞,立即铺轨入洞,运渣出洞,加快了隧洞掘进。

1966年龚嘴水电站建设(图片来源:耳冉美篇《记忆峨边--艰苦创业》,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办完双福仓库的事,又往“515工程”指挥部进发。
515工程是便于保密的对外编号,实际是龚嘴电站工程。
车过峨眉县、沙湾,看见了峨眉水泥厂,龙泉山工程使用的水泥,大部分出自这个厂。
车从厂区外经过,行驶在大渡河畔,成昆铁路则从山上穿洞而过。
前行不远,进入一段工程专用公路,又见两山之间的河道建着一座雄伟的钢筋水泥大坝,把滔滔的大渡河水拦腰截断,蓄水发电。
这座大坝气势雄伟,公路从大坝上经过,大坝泄洪处汹涌而下的河水,汹涌澎湃,水花四溅,轰隆水声在山间回荡,大坝内则十分安静,水面被漂浮的原木挤占,望不到尽头。
过了拦河大坝,公路绕着之字形顺山而上,几番曲折,便到了515工程指挥部的办公地。
这时,已经是下午5点过了。

515工程指挥部的军代表和指挥部革委会负责同志亲自接待,夏部长以军礼表达敬意,介绍了龙泉山工程的情况,我和黄亚辉也作了补充的发言。
主人介绍了龚嘴电站工程情况,让我们晚上好好休息,他们研究一下,明天再与我们商议。

龚嘴电站1966年动工,装机80万千瓦,是四川和西南最大的电站,力争1972年建成投产。
他们毕竟是由国家全部投资的项目,单看大坝上的工程机具就不简单,比如过江铁路、专用火车,比如铁臂般的起重机、大量的汽车和碾压机以及各工种、类型的机具管件,布满整个工地。
与我们龙泉山工程比起来,他们是“洋”,我们是“土”;他们是国家全部投资,我们是民办公助;他们是专业技工,我们是农民兄弟等等。

主人十分热情友善,邀我们共进晚餐,又热情地引导我们去广场看电影,入座在特地先安好的竹椅中。
车途一天,晚上在招待所睡了一个好觉。

次日上午,515工程指挥部领导安排指挥部生产组、后勤组的同志与我们商议,就我们需要的、他们可以支援的各类机具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研究,提出一个清单。
他们表示,将此清单向领导汇报决定后,立即办理机具物资手续和运输事宜。
为此,夏部长安排黄还同志留下。

七十年代大渡河放漂木(图片来源:耳冉美篇《记忆峨边--艰苦创业》,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西进松潘城

1971年12月初,依照县委的通知,在龙泉山工程上的党员干部需回本单位参加整党学习,我便回到原单位县革委农业部参加为期10天的整党学习。
12月11日,夏光作部长从龙泉山上下来,约上我和黄亚辉、朱明华到他在武装部的家里,筹议到松潘等地慰问和协调木材指标的工作。
夏部长告诉我们,省上今年分配给工程的木材计划指标,尚有600多立方米没有运完,如果过期无效,对工程很不利。
为此,指挥部研究决定去灌县、松潘对有关单位进行慰问,带一个电影队放几部电影,感谢他们对工程的支援。
同时,协调1971年未运完的木材指标可以跨年运回,并派出指挥部和6094车队的10多辆车,由运输组游廷炳带队一起去,运几十方木材出来。

我们围绕这项工作筹议日程安排和具体事项,议定由我起草一份通用的慰问信,打印出来,作为去有关单位慰问的见面礼;由黄亚辉、朱明华负责随车带些山区最为喜欢却难得买到的时令蔬菜,及猪肉、酒、白糖之类的东西;两天后出发。

指挥部驾驶员老苏的老婆生孩子,已请假回家,得去县车队借调一位驾驶员,车队负责人之一的苏树襄主动请缨。
他是老驾驶员了,说走之前把指挥部的车检查维修一下,准时起程。

12月13日一早,几人便聚集在夏部长家中。
朱明华说10多辆大车和需随车带去的东西,已在游廷炳带领下一早出发先行了。
黄亚辉说电影队叶玉书、老曾和小周三人带去的影片是《南江村的妇女》和《英雄儿女》两部片子,还有几部《简报》和纪录片,也随大车先走了。
8时许,大家出门上车,到成都入住东升旅馆后,便赶去省计委、省林业局等有关单位办理介绍信等事务。

12月14日8时许,从旅馆往西出城,直奔灌县,穿过灌县城,过紫坪铺,傍晚到达我们进山要慰问感谢的第一站——威州(现已改为汶川县),车过索桥进入城中心的人民旅馆。
农林局常驻此地负责木料运输的罗万泽,几个乡区供销社调运木料的同志,与先到的游廷炳和电影队3位同志已等候多时。
住下后,游廷炳汇报了向当地革委会和运输公司联系今晚电影慰问晚会的安排情况。
然后,前往运输公司拜访了钱书记和军代表,感谢他们对我们工程的支持,宾主热忱相待,共进晚餐。

电影晚会在运输公司大礼堂举行,特邀当地县委、县级各单位和运输公司全体职工参加。
礼堂中,特设的一排座位前,放着一些熊熊的火盆,宾主依次就座。
简单的仪式上,夏部长介绍了简阳县情、龙泉山工程和工农业生产情况,向对方领导、单位的大力支援表示了感谢;主人们介绍了当地情况,盛赞龙泉山工程。

礼堂灯光一熄,银幕雪亮,放映出感谢大力支援龙泉山工程的幻灯字幕,礼堂内一千多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过后,放映《简报》和纪录片,最后放映朝鲜影片《南江村的妇女》。

影毕散场,我们从温暖的火盆旁出场,寒风迎面扑来,深切感到威州城与我们简阳寒夜的差别。

12月15日晨起,旅馆盥洗间的水已结成冰,简阳初寒未至,山区却先进入了严寒。
好容易才把汽车发动,向下一站进发。
顺岷江依山边而上,进入了茂汶县羌族地区。
偶尔遇见成群的牦牛在公路上慢悠悠地走着,对来往汽车毫无畏惧之意,牧人骑着马,背猎枪,猎狗紧跟马侧。
我们的车子,只得放慢速度,缓缓而进,超过牛群后方能加速。

车过茂汶县城,下午4时,到了我们要慰问的第二站镇江关。
镇江关是松潘县的一个区,人口不多,位于岷江河畔一个小冲积坝上。
车入区供销社旅馆,先到的同志和我们指挥部后勤组派出常驻此地的采购员傅云秋、郑发绪、傅子汝等同志热情相迎,小小旅馆里成了指挥部人员的天下,十分热闹。

晚餐在旅馆外的小饭馆里,经事前联系,特地请来了区革委周晓同志,他是藏族,是民族学院毕业后回山区工作的年轻干部,能说汉语,但发音慢,显得吃力。
桌上的菜肴是我们随车带去的猪肉、猪杂和蔬菜,饭馆做了加工。
什么凉拌的、红烧的、炒的和一大盒回锅肉,加上当地特产牦牛肉,酒是用碗作杯。
敬酒时,用调匙作杯。
周晓自然成了席上嘉宾,藏族同胞爱酒者多,周晓酒量不错,人又年轻,大家都向他敬酒,他还是有些招架不住。

饭后,在镇头一个大坝里,放露天电影。
当地藏族同胞和镇上机关职工聚满坝中,在寒夜中观赏电影,冷得发抖,影毕赶紧收拾,赶回旅馆,围着火盆取暖。
睡前,常驻的同志给我们打招呼,要把玻璃茶盅内的水倒了,不然会被冰冻破。

次日9时许,去离镇上几里的木场,我们的天津牌吉普车老是打不燃火,后用开水泼车加热,才发动起来。
这木场在岷江河畔一个小坝上,山里砍伐下来的木材在这里堆积如山。
运木料的单位凭计划调拨单在此取料、上车,运至灌县关口时还要接受检查后方能放行。

一下车,顿觉寒气逼人,穿心透骨。
见小河冰封,树枝上冰条倒挂。
我们的10多辆汽车开来了,木场检尺的同志,两人用长长的皮尺量原木长度、圆径,并高声报出,一人记录。
藏族搬运工各就各位,放下汽车箱板,一根根地将原木推滚到车箱中,装满一车,用绳捆扎牢固以防滑落。
待10多辆车装满后,常驻同志与木场同志当面统计结算,木料品种数量,复写调拨启运单,一式几份,木场存底,常驻人员一份,驾驶员持一份,凭证单运行过关时经检验,单货两符后放行。

直到下午4时,才将木材运回镇江关午餐。
这让我亲身体会到工程出差人员的辛苦,他们长期在山区,严寒酷热,饱一餐饿一顿的工作,为的是早日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

我们的小车,很勉强地开回旅馆,苏师傅揭盖检查,惊呼:“糟了,缸体被冻裂了。
”原来,苏师傅昨晚忘记把水箱的水放掉,水箱结冰,撑破了水箱,不得不将小车吊上大车中,由苏师傅随车运回成都去修理。

松州古城(图片来源:宁哥美篇《怀游四川(六)松州古城》,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12月17日,我们一行8人,改乘洛带区进松潘运木材的四辆货车,每车驾驶室搭2人,向我们最后一个目的地古城松潘进发。
从镇江关至松潘,车行47公里,城墙圆拱大门上“松州”二字苍劲有力。
车入临江旅馆住下,县供销社常驻此地的都育荣和我们工程指挥部特邀“骨科医生”陈香全(县农业局干部)向我们介绍这里的情况,以及在此工作和出差的简阳人的情况。

首先去拜访、慰问、感谢松潘县城北门外的运输站。
中午在站内餐厅进餐,以特产牦牛肉为主,拌的、炒的、烧的,席间敬酒的话题,都是围绕着感谢运输队为我们工程载运木材进行。

下午,县武装部田政委特到旅馆会见我们,夏部长和田政委两位军人非常亲热。
我们向政委送上慰问感谢信,介绍我们工程情况和木材的需要量,请求松潘县革委、武装部继续大力支持。
田政委介绍了松潘的情况和藏乡的风俗民情。
田政委特地提到了陈香全,他十分诚挚地提到:“我们深深感谢你们工程上来的陈医生啊,他来松潘后,为很多干部和藏胞治好了久治不愈的病症,深受松潘人民的欢迎。
他医术高明,堪称神医,经他按摩服药,效果很好,我的风湿病,经他的治疗服药后,十分见效呢。

晚上,在广场坝中,举行慰问感谢松潘县的电影晚会,县革委、武装部等领导应邀参加。
县级各机关职工、城镇居民和当地藏胞挤满了整个广场。
县级各单位在广场中安上自己带来的板凳,凳前放着自己带来的熊熊的火盆。
这众多火盆的光亮,映红了广场前半部的空间。
我们入座松潘县有关领导同志之间,交流着简阳、龙泉山、松潘各自的情况,气氛热烈,友谊倍增。
松潘是重镇,观众众多,将带去的两部影片和纪录片全给放映,几个小时的寒夜,当地的藏胞们抗寒看电影的体质功能,令我钦佩万分。

回旅馆就寝前,老都高声通报:“把茶盅的水倒啦,不然茶盅要被冰冻破的哪。
”每个房间皆有一盆火,然而裹在厚厚的被盖中,还是不觉得暖和。
次日起床,见周围环境成了冰的世界,从窗台向岷江处望去,河边浅水结成白晃晃的冰,室内盆中余水结冰,盥洗间周围地下结冰,毛巾都被冻得硬邦邦的。

早饭后,按安排去林业局慰问感谢。
局里热情接待,座谈于会议室中,几个火盆映红大家的脸庞。
林业局陈局长是山东人,在谈话中得知陈与夏部长同是渡江战役同部队的战友,亲情倍增,忆过去,谈今天,气氛十分融洽。
陈局长入川后一直在松潘,他那长期接受高原紫外线的脸,已呈黝黑色,两边则是紫红色,与藏胞无异了。

午餐,在会议室火盆保暖的桌上进行,菜肴入桌,以牦牛肉为主,野兔、野鸡肉之类,还有我们带来加工的蔬菜、回锅肉和煎炒的猪肉,特点是油重,全靠油大保温,夹菜时滴在桌面的油瞬间便冻结起来。

下午,回旅馆议定明日回蓉的车辆安排,决定我和朱、黄以及电影队的叶玉书、老曾、小周乘客车,夏部长和陈香全等工程指挥部运输组去松潘运木材的车再走。
约定在灌县等候,并到灌县林业局进行感谢慰问。
后夏部长因事直接回了简阳,慰问灌县林业局便没有去成。

2020年4月

本文作者:钟守伦,曾任东灌指挥部办公室秘书、副主任、临时党委秘书,三岔水库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简阳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现已去世。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