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鱼雁生态共育串起增收致富链

  “嘎嘎嘎嘎嘎”,行走在中卫市中宁县鸣沙镇长滩村的“鹅鱼雁”养殖基地,一阵阵鹅叫此起彼伏。
夏日的骄阳在湖面蒸腾,艳艳碧波间,上千只雪白的鹅成群结队,在湖面悠闲游弋。

  “我们今年已经出栏了一批肉鹅,有7300多只,八块多一斤,收益非常可观。
”在鹅苗繁育大棚外,长滩村党支部书记黎文斌满脸笑容地分享着今年鹅苗的长势、当前的销售行情等。
他介绍,今年一共可以繁育六批次鹅苗,第二、三批鹅苗已待出栏。

养殖大棚中的小鹅,在饲养员的喂养中逐渐长大,可以增加村民收入。

鹅鱼雁生态共育串起增收致富链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促进村集体收入增长,2023年长滩村自筹资金40万元,积极申请衔接资金96万元,实施鹅鱼雁养殖场建设项目(一期),新建养殖拱棚、休憩遮雨棚、喂养栈道等基础设施,分批次养殖鹅和雁共计8000余只,投放鱼苗2400多斤。
2023年村集体收入41.88万元,仅出售鹅和雁就实现增收34.7万元,占总收入的82.85%,村集体收入也较上年增长36.26%。

规模化的鹅鱼雁养殖场。

  黎文斌说,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上,长滩村也探索出了两种带富模式。
一种是入股代养分红模式,建立“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低收入农户”合作模式,通过“以鹅入股,代养分红”的方式,帮助增加低收入农户收入,去年全村37户脱贫户、监测户,以每人配股20只鹅苗的方式参与代养,每户已领到400元分红金:另一种是鹅苗“认养制”模式,把鹅苗认养对象扩展到未入股的其他农户,实行农户负责饲养、鹅厂负责跟踪服务与保底收购的合作经营方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大鹅在水中游戏,这片湖水不仅给大鹅提供的嬉戏的场所,湖中养殖的鱼也可以为村民带来收入。

  另外,为切实解决销路问题,鸣沙镇特色养殖产业部目前正在与河南、江苏、内蒙古等地肉鹅收购企业进行接洽,通过签订订单养殖协议,形成“以销定产”的生产销售模式,给农户吃上养殖“定心丸”。

  从前一汪长期闲置、杂草丛生的鱼塘,变成如今水清鱼肥鹅白的蓬勃景象,好政策加上人努力,凝聚起发展合力。
黎文斌表示,依托区域党建共同体,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长滩村“鹅鱼雁”生态养殖基地实现了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目标双赢。
(宁夏日报见习 李宏亮 马雨馨 文/图/视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