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指笔者),你在看哪边呢?”突然,熟悉的声音把笔者吸引到了刚刚停在路边的一辆商务车上,透过宽大的车窗,对面坐着的不就是阔别多时的老梁吗?
“唉?你怎么没开以前的宝马X5?我一下子都没认出来。”见到不熟悉的新车,笔者立刻凑上去端详一番。由两条闪电般的镀铬条勾勒出了极具个性的前格栅,分体式前大灯配上隐藏式日行灯显得霸气外露,再加上令人眼前一亮的“小狮子”车标,给人带来一种新潮中不失大气的商务范儿。
没等多看,老梁已经催促着赶紧上车了。还别说,这车挺高,身高1米7的笔者不用低头就钻了进去,系安全带时回头一看,后面两排座椅都被放倒了,整整齐齐堆了不少写着"螺寨主"字样的纸箱。

“这是哪款车呀?还挺有商务范儿的啊!
起码有5米长吧?”
“超过5米1啦!
高差不多有两米了呢,车宽我记得是1.72米,所以你想躺着都行。这是新出的新菱智M5奋斗款,我也没开多久,坐着感觉怎么样?”老梁提了提速,向壶东大桥驶去,但车内噪音和抖动并没有明显增加,可见在NVH调校上下了一番功夫。老梁如数家珍地介绍道,这台车搭载的是2.0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匹配6MT手动变速箱,动力强劲之余还特别省油,百公里只要8升多,可以说相当经济实用了。
笔者使劲往后靠了靠,座椅的填充物适中,柔软中带有较强的支撑感,主驾还支持6向调节:“座椅的皮质和缝线还蛮精细的,这个液晶触控屏得有8寸吧?档次感还蛮高的嘛!
话说回来,你为什么买了这么多螺蛳粉?”
老梁笑了:“这就是我们自己做的啊。”
四十不惑为何跨界?老梁:再不奋斗就老了
“啊?你想创业这个事我倒是听说了,不过从互联网到螺蛳粉这个跨得太大了吧?再说这个行业大家都在往里面挤,风险是不是有点大?”笔者又回头看了看包装箱,可脑海中刚浮现出老梁两口子在家里做螺蛳粉的画面,就被他给“刹”住了。
“当然不是我亲自来做粉啦,而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老梁告诉笔者,虽然回老家开网络公司之类会比较驾轻就熟,但终归还是重复过去十来年的路:“再想想自己也四十出头了,趁着自己还能跑得动,不如干点更有挑战的事。”
其实,早在北京打拼的那些年,大家也会四处搜寻带有“家乡味道”的螺蛳粉店去“拔草”,却常常因为不够“正宗”而发誓要亲自开一家粉店。但像老梁这样把玩笑变成理想、进而当成事业来落地还是相当需要勇气的。
毕竟,在政策扶持、网红助力、各方媒体宣传及其他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广西柳州螺蛳粉已经实现了从地方小吃转变为百亿网红美食的神话,2020年市场产值超百亿元,也吸引了李子柒、肯德基、三只松鼠、元气森林等众多外地大IP到柳州寻求贴牌生产螺蛳粉。但一些代工厂同时生产几个品牌的产品,不仅品控上难以保证,其口味更是大同小异。面对已有的上百个螺蛳粉品牌,如何“突出重围”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在确实同质化严重,我们在实力上也不可能跟那些大IP相比,所以营销不是唯一的出圈方式,一旦市场的潮水退去,怎么留得住消费者?所以我们只有靠产品实力和好口碑去打动消费者。”正因为把行业痛点想透彻了,老梁在创业之初并没有去搞脑洞大开的“螺蛳粉月饼”“螺蛳粉面包”等“蹭热点”玩法,而是一门心思先把品牌的本源——袋装螺蛳粉做好。
创业不能搞“一波流”,老梁的“新生意经”
“没想到第一次去三江见螺蛳供应商就被‘怼’了。”虽然语气轻松,但不难感受到老梁初创时的艰辛:“跑了好几趟,终于找到一家比较满意的,谁想到人家一看我们开了个外地牌的X5,下意识就认为‘哎呀又是什么都不懂的冤大头想来蹭热度,打发走好啦,’一点都不客气,更不要说合作了。那个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有了这次“前车之鉴”,老梁意识到,作为一个“门外汉”,他必须给这些行业中的“老玩家”留下专注、务实、坚持的“人设”。于是,经过一番物色,他选择了搭载全新狮标的菱智M5奋斗版,靠着这台车他翻山越岭,几乎跑遍了当地的所有优秀的代工厂与供应商,在取得客户信赖的同时,也基本打通了一条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且能够把控品质的生产链。
“你一定以为我只是买来拉货吧?其实即使是带投资人去看生产线的时候,我都是开着这辆车,因为它够商务、又能装、还有劲儿,也不怕破路。你别看它不到10万元,但是胎压监测、前后雷达一样都不少,还有5年10万公里质保,可以说使用保养相当的省心了。”随着使用次数越来越多,老梁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台车了:“后排空间特别大,第三排可以放倒,而且第二排座椅还可以转过来对着座。前几天去河池玩的时候,我家小朋友一句‘中间这么大的地方,怎么不拿来吃饭’启发了我,我们准备下次就用这台车来'摆摊':后备箱盖一打开,就能变成流动的‘餐车’,这主意不错吧?”
说话间,我们抵达了目的地——今天举办“新品发布会”的石尚1966文化艺术园,几位老同学七手八脚地通过宽大的侧滑门把螺蛳粉搬下车之后,笔者注意到了车顶上的全景5天窗,难怪老梁一直说有面子呢,果然够通透明亮,用来做商务车也毫不违和。
在介绍自家品牌时,老梁仿佛又找回了当年意气风发的那个少年:“我们决心保持与市场和所有消费者的亲密互动,竭诚倾听市场的呼声,虚心向同行学习,以成熟的形象、年轻的心态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不断自我完善。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仅满足消费者饥渴的胃口,而且满足消费者高尚的精神追求。”
老梁回到台下时,笔者笑着问道:“你句句都在说螺蛳粉,但是怎么跟你的车这么自洽呢?”他表示还真是这样:“这还真是有共鸣呢!
你想啊,但能造出这样一台车企业,他怎么会简单呢?”
原来,早在2001年,风行菱智就推出了国内第一台自主MPV,从此打破了合资品牌独霸市场的格局;2012年推出的国内首款小排量全能商务车1.6L菱智M3,拉开了小排量MPV细分市场快速发展的“序幕”;而中端商务车菱智M5,自2012年广州车展成功发布后,历经了2016年的全新菱智M5、2020年的新·菱智M5以及2021年的菱智M5奋斗款等多次升级、进化,不断满足广大消费者家用、商用全场景出行需求,助力用户踏上创富征程。
凭借着21年的积累和沉淀,风行菱智已经成为中国MPV市场的“制造专家”,也一直是国内兼顾商用和家用MPV市场的销量冠军。正是这样的底气,让他们在MPV缺乏发展方向的当下做出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在笔者看来,或许正是这种不甘平庸、锐意进取,使得老梁与菱智M5奋斗版有了“英雄相惜”之感。也许中国不缺市场、不缺消费者、更不缺产品,但像风行菱智这样通过专注、务实、坚持的奋斗,提升自己与用户的生活品质、为用户创造愉悦和价值的品牌,永远都不会嫌多。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