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是认为你的相机不够好
大多数参加我们工作室的人都带着DSLR或无反光镜相机,并且相机配备了众多的物品。他们不断的研究应该买什么,仔细挑选并购买了他们认为适合他们相机的东西。
许多人仍然坚持认为,他们的设备升级了,他们的摄影技术也会显著提高。这在某些情况下是正确的,但一般来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你在告诉自己,除非你得到新的装备,否则你不会进步。

改变更新设备的想法是避免陷入摄影窠臼的最好方法。坚持用你现在的相机,了解它、爱它,可以使你成为一个更好、更有创意的摄影师。我使用我的主相机(尼康D800)超过5年的时间——比任何硬件的时间都很长,但是我对它很满意。我已经很了解它,使用起来更加顺手。
坚持使用一个相机会让你更专注于构图、光线和时间设定。你不会分心去想要用哪个刻度盘和按钮来达到你想要的相机设置。一旦你与你的相机形成一种默契,这些设置将成为你的第二天性。如果你经常更换你的相机,你就不可能真正熟悉它。
2、不学习如何使用你的相机
我发现人们经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不知道如何使用他们的相机。我们最近有一个客户,他在高中开始学习摄影,但他对相机使用的了解并不多。我很震惊!
在你学习摄影之前先研究一下你的相机,无疑有助于提高你的摄影水平。了解相机的功能以及如何操作它应该是你拍摄照片的第一步。
拿起大部分的相机使用手册,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常常只浏览几页就把它放下了,因为它们是出了名的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不过还有其他方法来了解你的相机设置。
网络通常会带来大量关于相机模型的信息。许多顶级品牌的作者都会对独立于自己的相机进行介绍,而这些书中的信息往往更容易消化。
3、经常使用你的相机
如果你决心避免前两个错误,那么你自然会避免这第三个错误,我发现很多人都不经常使用自己的相机。
如果你只在度假、家庭聚会或拍摄孩子的足球比赛时使用你的相机,你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精通摄影的摄影师。你应该养成一个健康的习惯,那就是随身携带你的相机。
经常使用你的相机,将你对相机的了解变成实际的经验,这是提升自身摄影水平的最好方法。接受所谓的“365天挑战”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帮助你形成一种创造性的习惯,这将比我所知道的任何其他方法更能促进你的进步。
4、依靠自动曝光模式
大多数参加我们摄影工作室的人都把他们的照相机设置为自动模式。在我们进入拍摄之前,我会要求大多数人都将他们的相机设置为手动模式。因为我坚信让你的相机自己进行设置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你的相机很智能,但你的相机却没有创意。
通过使用手动模式控制你的曝光,可以避免人们犯的最大错误之一。知道如何在你的相机上使用手动模式会让你变得更有创造力,但你必须首先克服太难的心态。
相机制造商喜欢在他们的相机里推广所有的新技术,而你从没有看到他们鼓励使用手动模式。我相信在手动模式下学习使用你的相机比学习所有的自动设置要简单得多。学习如何手动曝光,你可以控制你的照片的外观,从而发展你自己独特的摄影风格。
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很多人感叹没机会走出去拍摄大片,其实最熟悉的东西往往会被人漠视和遗忘,城市生活也不例外。
今天我们将带你一起走上城市街头,游走于大街小巷,穿梭在人海之间,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
街头时尚、都市建筑、妙趣横生的细节、戏剧性的画面、绚丽的夜景,都是我们捕捉的目标!街拍要求我们更加熟悉自己手中的相机,目光尖锐、视角独特,以迅捷的反应记录真实生活!
一、选择制高点俯拍大场景
选择制高点俯拍,有利于表现建筑的空间、层次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场景非常宏大。由于建筑物具有不可移动性,选择拍摄位置对于画面效果的表现有着很大的影响。
想要表现宏大的场景,最佳的方式是选择制高点俯视拍摄。可以登上电视塔这样的整座城市的制高点,也可以通过高楼大厦的窗口拍摄。这样的视角有利于表现建筑的空间、层次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在拍摄时,要注意使用小光圈,清晰地表现远近的建筑细节。
二、广角镜头纳入更多的环境
采用广角镜头甚至鱼眼镜头拍摄,能够纳入更多的环境,轻松表现建筑的空间感和延伸感。
广角镜头是指镜头焦距在24mm~35mm之间的镜头,用广角镜头拍摄,能够将视野中的建筑完全呈现在画面上,轻松表现建筑的空间感和延伸感,非常适合表现建筑宏大的气势。另外,也可以使用16mm甚至焦距更短的鱼眼镜头,通过夸张变形,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三、发掘线条中的形式美
以对称构图将线条优美的桥梁安排在前景中,不但增强了画面的线条美和层次感,并且能够很好地起到集中观众视线的作用。
拍摄建筑要注意观察和发掘线条的韵律和美感。在构图中应尽可能充分利用线条的形式美, 增强画面的纵深感,突出被摄主体,从而提高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四、用前景增加视觉趣味
以富有季节性的花草树木做前景,可以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渲染季节气氛,有力地烘托主题。
拍摄建筑时,想要避免画面表现过于直白,最佳的方式是用前景衬托主题。可以围绕建筑四周走走,把树木、花草、雕塑等纳入前景。不但能够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还能起到平衡画面、突出主体的作用。例如以富有季节性的花草树木做前景,可以渲染季节气氛,这样的前景对主题是有力的烘托。
五、搭建画框集中视线
以路边的围栏搭建画框,拱形的线条让画面富于变化,透过这个“框”去观察建筑,起到集中观众视线的作用。同时,虚化的画框也很好地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
利用门廊搭建画框,强烈的明暗对比加深了观众对主体建筑的视觉印象。
拍摄建筑时,周围杂乱的环境会干扰、分散观众的视线,如果单独拍摄建筑又会显得直白、单调。除了前面介绍的纳入前景,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也能够集中观众的注意力。树木、通道、门、窗户等都是常用的画框。优秀的画框一般是通过形状、色彩、对比以及自然的前后关系等来完成对被摄主体构图的辅助。
六、用仰拍表现建筑的高大
采用广角镜头低角度仰拍,大楼仿佛直插云霄,向上汇聚的线条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感。
想要表现建筑的高大雄伟,仰拍是最佳选择。由于仰视拍摄时拍摄点低于拍摄对象,镜头向上仰起,常常会使地平线处于画面之外。而背景中的天空占据画面相当大的面积,夸张了被摄对象,使其具有巍峨之势。
如果配合广角镜头拍摄,由于透视关系,建筑会变得下宽上窄,近大远小,给人一种挺拔直立,刺破青天的视觉效果。以这样的方法拍摄时,要注意使用小光圈拍出建筑清晰的线条和层次感。
七、用剪影强化建筑的轮廓
日出、日落的光影和色彩能够很好地渲染画面气氛,轮廓鲜明的剪影让画面显得简洁而有力度。
拍摄建筑还可以用剪影方式突出建筑的轮廓和线条。选择日出、日落的时段,针对天空亮度均匀的区域测光,然后锁定曝光值重新构图拍摄。日出、日落的光影和色彩能够很好地渲染画面气氛。轮廓鲜明的剪影让画面显得简洁而有力度。
八、运用倒影增添感染力
倒影使建筑得以延伸、重复,带来画面的变化和朦胧美,增添画面的感染力。
无论是拍摄建筑还是风光,周围有水景时,要特别注意倒影的运用。倒影可以使建筑得以延伸、重复,扩大画面的表现范围。同时,带来画面的变化和朦胧美,为画面增添感染力并带来视觉快感。
九、用长焦镜头刻画细节
建筑的细节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直观、真实的感受。你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取景范围,以组图的形式将它呈现在观众眼前。
每一栋建筑都有着它独特的细节之美,无论是色彩、线条还是精美的雕刻,都是值得纳入镜头的画面。因此,除了拍摄建筑整体的外形,还要注重用长焦镜头刻画细节。这些细节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直观、真实的感受。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取景范围,以组图的形式将它呈现在观众眼前。
十、在特殊的天气中拍摄
雾中的建筑若隐若现,有着丰富的层次感和朦胧美,能调动起人们的好奇心。
遇到雾、雨、雪等“恶劣”的天气,很多人都会放弃拍摄,避免外出。其实,在这样的天气中往往能够拍摄到特别的照片。不论是大雾弥漫、狂风暴雨还是大雪纷飞,都会在画面上产生特别的环境气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十一、拍摄代表地域特征的标志
拍摄街道的指示牌要注意纳入周围的环境,这幅作品采用对角线沟通,以延伸的曲线增强画面的活力,拓展观众的视线。
在都市的大街小巷中穿行时,只要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新鲜的。特别是代表地域特征的标志,比如门牌、街道的指示牌等。将它与周边的环境融合在一起,能够起到简介和说明的作用,整理照片和游记时,也便于你回忆和查找相片。
十二、发掘特征鲜明的景物
一处小小的景观,将琴台路古风古韵的文化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拍摄街景要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特征鲜明的景物。如成都的琴台路,古建筑密集、文化气息浓厚,当你发现了这座川剧装扮的雕塑,就一定不能错过。用广角镜头仰拍,纳入特征鲜明的背景,梨园古韵立即呈现在画面上。
十三、在街景中寻找形式美
成都是一座悠闲的城市,当以对称构图、延伸的线条将街头舒适、整齐的桌椅纳入画面时,它静静地向观众呈现出老成都人的生活状态。
拍摄街头小景还要善于从线条、色彩中寻找形式美。水平线条可以使视线上下移动,产生开阔、伸延、舒展的效果;斜线条会使人感到从一端向另一端扩展或收缩,产生变化不定的感觉,富于动感;曲线线条流畅、舒展,使画面轻快活跃。在摄影中,色彩也是重要的设计元素,强烈的色彩往往能成为一个优秀构图的视觉中心。
拍摄街头小景时,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把场景中的各种元素组合、搭配,就能为观众呈现一幅视觉效果更好的作品。
十四、关注街头的人文景观
老成都的特点是悠闲的慢生活,院落代表着一种传统的休闲文化。
行走在悠长的巷子里,屋中有院,院中有树。藤椅、老者、悠闲的神态,把老城的生活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街景体现着一个城市最市井的民间文化,一些老街更是代表着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拍摄街头小景时,也要注意在画面中纳入人,把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场景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表现鲜活的生活气息。
十五、慢速快门动中有静
设置为1/60秒~1/30秒的快门速度,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跟随他移动镜头,待主体移动到预定构图背景时,按下快门,并继续跟随主体移动相机。
只要画面上存在移动的主体,就能够拍出动静结合的效果。将拍摄模式设置为快门优先,设置1/30秒甚至更低的快门速度。保持相机稳定,按下快门键。在慢速快门下,移动的人群、车辆自然会富有动感,表现出都市人潮涌动,紧张忙碌的气氛。快门速度不同,动与静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需要调整快门速度。
十六、呈现迷人的蓝调天空
拍摄于19点13分。在夜幕降临时采用“钨丝灯”白平衡拍摄,可以使天空呈现出迷人的蓝调色彩。
在拍摄夜景照片时要注意把握拍摄时机。在晴朗的日子里,天将黑未黑时是最理想的拍摄时段。这个时段大概有15分钟,天空中常常会呈现出醉人的蓝色,与夜晚的灯光交相辉映,如梦如幻。
在拍摄时,要使用三脚架、小光圈、低ISO,这样才能保持稳定并获得最佳的画质。更重要的是,将白平衡设置为钨丝灯模式,可以强化天空的蓝色,表现出更迷人的画面色彩。
十七、表现车流动感的轨迹
使用1/10秒甚至更慢的快门速度拍摄,由于快门速度慢,而车流快,照片中的车流自然就变成了梦幻般的光轨。
车流的轨迹是城市夜景的必拍主题,在慢速快门下,车流划出的一道道光轨汇集在一起,如行云流水一般。拍摄车流,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位置越高、视野越广,效果也越好。因此,可以选择在过街天桥或者高楼上拍摄。最好在有红绿灯的路口拍摄,红灯会滞留大量机动车,一旦转换到绿灯,就会出现绚丽的车流。将相机设置为快门优先,使用1/10秒甚至更慢的快门速度拍摄, 使用三脚架、小光圈、低ISO,保持稳定拍摄。由于快门速度慢,而车流快,照片中的车流自然就变成了梦幻般的光轨。快门速度越慢,光轨也越长。
你一定常常听到许多摄影高手说,要用RAW格式进行拍摄,这样对后期处理非常有利。这是因为RAW 格式照片具有极高的宽容度,也就是拥有极大的可调整范围,充分利用其高宽容度的特性,通过恰当的后期处理,可以得到更加美观的照片结果,甚至能够将“废片”处理为“大片”。
例如,下图就是一幅典型的在大光比环境下拍摄的RAW 格式照片,其整体呈现出明显的曝光不足问题,且整体的色彩也非常平淡。但是在使用后期处理软件,分别对照片进行曝光和色彩等方面处理后,可以看出,二者存在极大的差异,处理后的照片曝光更加均衡,而且色彩也更为美观。
上面两张图片可以让我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原本感觉灰蒙蒙的、存在严重曝光问题的照片,在经过后期软件处理后,便有了飞跃性的改变,甚至能让人惊呼:“这根本就不是同一张照片!
”可见RAW 格式照片的优点,当然,凡事都有利弊,RAW 也存在其特有的缺点,下面以常见的JPG格式为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分析RAW格式的优点和缺点。
宽 容 度
RAW 格式高宽容度的特点,这是源于它记录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因此用户可以在原始数据所记录的范围内做自由调整,实现照片的美化及校正处理。
例如,在曝光方面大多可以实现+2~-4范围的调整,而在白平衡方面可以实现无限制的调整,部分RAW 格式处理软件甚至提供了比相机更大的色温调整范围。
下图为使用Nikon D4S 拍摄的RAW格式照片,由于相机设置的问题,导致照片严重的曝光不足。
在结合Camera Raw 和Photoshop软件,对照片的曝光、色彩等方面进行大量后期处理后的效果,不仅将其调整为正常的曝光结果,同时还通过后期处理,强化了其明暗与色彩对比,使照片更具美感和视觉冲击力,这都是需要RAW 格式强大的宽容度支持的。
色 彩 深 度
对数码照片来说,色彩深度表示储存1像素的颜色所用的位数,它也称为位/ 像素(bpp),色彩深度越高,可用的颜色就越多,颜色也就越细腻。
色彩深度是用“n 位颜色”(n-bit colour)来说明的,若色彩深度是n位,即有2n 种颜色选择,而储存每像素所用的位数就是n,例如JPG 格式支持8 位色彩深度,可显示28 个级别的颜色,即256 个级别(0~255),共可以表示16777216 种颜色,而目前主流的RAW 格式往往支持14 位色彩深度,即无损RAW 格式,它可以显示214 个级别,即16384 个级别(0~16384), 共可以表示4398046511104 种颜色。
通过上面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14 位的RAW 格式可包含的颜色数量,要远超过JPG 格式。若将一幅14 位的RAW 格式照片转换为JPG 格式,则RAW 格式照片中平均262144 个颜色,将被压缩为JPG 格式照片中的一个颜色。
从后期处理角度说,14 位的RAW 格式照片包含的细节明显更多,通过恰当的后期处理,可以大幅提高画质,相对的,JPG 格式由于包含的细节少,后期处理时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无法与RAW 格式相提并论。当然,若不考虑后期处理方面的因素,仅凭肉眼观察,RAW 格式与JPG 格式可以说拥有几乎相同的视觉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相机厂商除了14 位的无损RAW 格式外,还提供了12 位的RAW 格式,它可以显示212 个级别,即4096 个级别(0~4095), 共可以表示68719476736 种颜色,由于色彩深度要低于14 位的,因此也称有损RAW 格式,但仍然大幅高于JPG 格式的16777216 种颜色。通常来说,拍摄12 位RAW就已经可以满足日常和后期处理需求了,但专业摄影师为了追求极致的影像品质,往往会选择使用14 位RAW 格式进行拍摄。
无损编修
什么是无损编修?
无损编修又称无损处理、无损编辑,简单来说就是“不对原始照片做破坏性处理”,其中的“破坏性”是指破坏照片原有的内容,例如永久改变照片的亮度、色彩等。例如,对于JPG 照片来说,使用Photoshop 中的“色相/ 饱和度”命令做调色处理,将红色调整成为了黄色,那么其中的红色像素就发生了永久性的色彩变化,这就是破坏性调整。
为什么需要无损编修?
无论是专业的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对照片的后期处理往往不可能一次性调整到位,即可能在处理过程中进行反复的调整,或在初步处理完成后,隔一段时间再观察处理结果,可能又会发现不满意的地方,然后再次进行调整。此时,若是采用传统的有损处理方式,原始照片会被破坏,修改时又会做更多的破坏性调整,如调亮后又调暗,之后再调亮等,这会大幅降低照片的质量。
如前所述,RAW 格式照片在处理时只是调用原始数据,因此具有先天的无损处理的特性,可以将调整参数单独保存起来,并随时对其进行修改,从而提高修改时的工作效率,且不会对原始照片产生任何破坏性的调整。
下图所示为RAW 格式的原始照片。
下面第一张图是通过改变照片中的颜色,并大幅提高照片对比度及色彩饱和度得到的效果,此后又基于此效果修改出其它图所示的效果。
这就需要RAW 格式的高宽容度及无损调整的特性做支撑才能现实,若是JPG格式,在处理完第一幅图的效果后,照片的高光和暗部都有细节损失,黄色树叶也产生了较多的色彩淤积,此时就难以实现后面几幅图的效果了。
可以看出,以上每个方案都有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亮度、颜色及色彩饱和度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差异,但由于RAW 拥有极高的宽容度且无损调整的特性,无论是在原始照片基础上调整,还是基于某个效果再调整另一个效果,都可以轻松实现,而不会对原始照片产生破坏。
兼 容 性
JPG 格式是国际通用的工业标准格式,也是WEB 标准格式文件之一,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系统和图像处理软件都支持JPG 格式文件,这也是数码相机中最常见的输出格式之一,因此对于文件的处理与共享来说,JPG格式非常方便, 无论是专业的Photoshop、Lightroom 等软件,还是以方便、快捷为主打功能的美图秀秀等软件,甚至是众多的手机APP,都可以良好地支持JPG 格式。
对于RAW 格式,前面已经说过,大部分厂家都发布了各自专用的RAW 格式,而每种格式都需要专用的软件对其进行处理或读取,如尼康公司的捕影工匠、佳能公司的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 等。
虽然目前主流的第三方RAW 格式处理软件, 如Camera Raw、Lightroom 及CaptrueOne 等都兼容各厂家的RAW 格式,但由于第三方软件无法取得厂家RAW 格式文件的核心算法,因此可能存在读取和处理效果上不如原厂软件的问题。
另外,由于各相机厂家在发布新机型时,往往会对RAW 格式的核心算法做一定的改动,第三方软件可能会出现无法打开新相机所拍摄的RAW格式照片等问题,因此需要第三方软件公司及时发布支持补丁,用户也要更新补丁后才可以处理。
降 噪 处理
在光线不充分、使用了高ISO 感光度或长时间曝光时,照片较容易产生噪点,此外,在后期处理时,若大幅提高照片的曝光,尤其是在提亮曝光不足的照片时,也容易产生噪点,此问题也是无法利用RAW 格式的优势进行修复的,但从处理流程上来说,RAW 格式仍然比JPG 格式有优势。
具体来说,以相机中的高ISO 降噪功能为例,假设采用默认的参数进行拍摄,那么从拍摄到最终完成降噪处理,JPG 格式照片的基本流程为:“原始照片—机内降噪—生成JPG格式照片—后期降噪处理—再次生成JPG 格式照片”。而RAW 格式照片的基本流程为:“原始照片—后期降噪处理—生成JPG 格式照片”。
照 片 大小
这里所说的大小是指其占用的磁盘空间。如前所述,RAW 格式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因此照片比较大,以尼康D750 相机为例,它拥有2430 万有效像素,在以RAW 格式保存时,可以达到60~100M,而以最高质量的JPG 格式拍摄,只有15~20M。对比可以看出,RAW格式的大小要远高于JPG 格式。好在目前大容量存储卡价格不高,使得照片在存储方面基本不存在问题,因此出于后期处理需要方面的考虑,建议尽量以RAW 格式进行拍摄。
编辑_守瓜|素材_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