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五化”齐发力,确保群众办事安全
防控措施制度化。借鉴运用疫情防控经验,确保政务服务“不打烊”,明确大厅防疫任务分工,严格落实责任,充实政务服务大厅疫情防控工作力量。
办事群众分流科学化。根据现场人员数量,科学分流引导,设置1米警戒线,确保人员间隔距离。办事人员较多、人流量较大时实行出入口分离,有效减少办事人员出入相互接触,并设置间隔1米等候座席区。

大厅管控常态化。严格执行到大厅办事人员测温、扫码登记、戴口罩防疫“三宝”,人员佩戴口罩、体温正常、出示“绿码”登记后方可进入,对不方便使用本市健康码的老人可出示社区出入证。
防护消杀日常化。大厅工作人员在接待办事人员时坚持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开展服务,与办事群众保持安全距离。大厅建立了消毒消杀登记制度,采取全区域、全覆盖消毒消杀措施,坚持早中晚三次对办公区、办事休息区、自助服务区、卫生间等公共卫生区域进行人工喷洒消杀,对综合服务台、各类自助服务设备和便民设施等人员接触较多的点位随时进行酒精擦拭,坚持早晚通风等措施。
窗口服务暂时隔离化。大厅窗口设置“安全间隔一米线”,通过工作人员和警示标志,提醒办事群众之间、与工作人员保持一米以上间隔,做到“只隔离病毒,不隔离服务”。
“四办”解难题,实现多种渠道处理
引导群众网上办。积极引导辖区居民对能够在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优先开展网上申报。现场设置《网上办理须知》宣传板、LED滚动屏详细介绍网上办理事项操作流程,指导群众熟悉网上操作,提高群众对网上办事的认知度。据统计,自2月初至年底,网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5436件,网上办理事项约占全部办理事项的30%。
广泛推行预约办。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业务办理预约电话,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单等方式向辖区居民广泛宣传。同时应用电子邮箱同步受理预约,采取即来即办、即办即走方式,最大限度减少辖区企业和群众在大厅等待时间和逗留时间。依据实际接待能力合理安排预约时间,保障居民群众办事不跑空。
大力创新受理模式,实现“零见面”办理。充分利用网站、居民微信群、电子邮箱等形式,大力推广“零见面”工作模式。居民可先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申请材料,工作人员先行受理,自行下载电子材料打印存档。设置专人值班值守,做好网上咨询、线上办理、技术维护等工作,提升网上办事能力,确保群众在网上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通过线上线下发布通知或温馨提示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知网办入口、实施路径、操作指南等,公布咨询电话并加强值守,方便群众问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
“延时办”助推“一次办好”。云岗街道失业人员马女士办理药费手工报销,虽已到下班的时间,工作人员为其提供延时服务,耐心答疑解惑、网上录入打印代办接收单,约15分钟时间,将报销药费所有材料一次性办结。马女士对帮办代办员周到、贴心的服务非常满意,直夸:“你们牺牲休息时间为我服务,太令人感动了!”延时服务让居民群众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丰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