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请条件:村民要符合《土地管理法》第 62 条规定的“一户一宅”,以户为单位提出申请,以下这些情况可以提出申请,如无宅基地、因子女结婚等原因需要分户、现有住房影响乡村建设规划等。
2. 申请提交:符合条件的农户以户为单位向所在村民小组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等。
3. 村级组织审核:村民小组或村级组织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在村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将材料报送乡镇政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4. 乡镇政府审批:乡镇政府组织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申请人资格、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和面积标准等。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还需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5.审批结果:乡镇政府根据联审结果出具《农村宅基地批准书》,并在一定方式上进行公开。同时,乡镇政府要建立宅基地审批管理台账,并将审批情况报县级相关部门备案。
6. 建房管理:村民在获得批准后,需按照批准的面积和位置建房,并在建房前后接受相关部门的现场查验和验收。
7. 不动产登记:建房完成后,村民可以向不动产登记部门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
上述流程,各地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调整,因此建议农户在申请前咨询当地乡、镇政府或者农村农业、自然资源部门,或者行政审批中心。
常见的审批文件有:
1.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申请表
2.农村宅基地使用承诺书
3.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审批表
4.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5.农村宅基地批准书
6.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验收意见表
其中,1和 2由申请人填写。3、4、5、6 由审批部门填写和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