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听说了吗?
三国大佬曹操墓出土的文物
已经修复了900+件,

官宣明年我们就可以实地了解他的生平了。
对于考古迷来说,
曹操墓真真是勾引人好奇心的大墓;
在盗墓贼眼里,
这就是一座极具诱惑的摇钱墓!
数字建筑时代要论起哪些帝王死后还不得安生,
曹操铁定算一个。
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
一共存在过500多位帝王,
至今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
只有100多座,
其中大部分都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
考古专家每次开墓的心情就像开盲盒,
祈祷盗贼手下留情,但几乎都惨不忍睹。
其实为了死后安宁,
古代帝王在防盗上也是煞费苦心,
他们设置的重重机关已经够出一本书了。
帝王防盗系统哪家强?我们先来看曹操。
01
曹操墓:建七十二疑冢
要想不被盗,千万别让人知道墓在哪。
据说曹操是盗墓的祖师爷,
为了把自己掀别人棺材板的行为合理化,
他发明了一个专门盗墓的军职“摸金校尉”,
打着筹集军饷的幌子,
把汉代贵族的陵墓洗劫一空。
又为了自己的墓不被掘,他布下七十二疑冢。
说是七十二座,实际上后人经考证发现,
相传曹操当年下葬的区域有134座古墓被盗,
打开一看:嘿,都不是曹操的。
(好家伙,心机够深啊
)
数字建筑时代真正的曹操墓,
200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被发现,
高陵深埋地下15米,被工匠打造成斜坡墓道。
墓门被最后出来的工匠用砖封死,
三层封门砖按竖立、横铺、人字形码放,
厚度有一米二。
这样的防盗系统,在当时已是严密之至,
但墓室内损毁依然严重。
天道好轮回:
02
朱翊钧墓:巨石拦路
前面说到曹操墓用了封门砖,
这在明代进化成了巨石门。
这个办法听起来有点铁憨憨,
但其实被工匠们设计得十分巧妙。
要想到达帝王棺必须闯过七八道关,
每关都被工匠设置了巨石拦路。
没有安全帽巧夺天工的工匠,
把遗体放好,最后一个人退出墓室时将门关上,
门后头顶着门的一块石头就落下来卡住,
不知窍门的人根本没法打开。
当年10岁登基58岁退位的
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
就用了这种防盗系统。
数字建筑时代考古人员发掘定陵时,
也无计可施,后来从一本古书中发现了
“拐钉钥匙”的方法,才成功打开了地宫,
而整个定陵都没有被盗的痕迹。
(卑微曹操在线求教:能不能给我家整一个防盗全套?
)
03
秦始皇墓:深夜放毒
据古籍记载,很多帝王墓都喜欢用毒。
当年西汉广川王刘去盗掘战国魏襄王冢时,
发现墓里竟喷出一种毒气,
“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
秦汉及之前的帝王墓常用的毒物是水银,
齐桓公墓内就放有水银池,蒸发能形成剧毒。
而最有名的用毒高手要数秦始皇了。
有人推测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多达上百吨,
难道地宫真的存在“水银河”?
数字建筑时代,
原秦岭考古队队长段清波等考古学家证实了。
他们将地宫内水银分布图
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疆域图对照,
发现这两张图竟然相似。
虽然当时没有安全帽的工匠注入水银,
是为了用疆域图显示皇帝很牛皮,
但客观上水银确实对盗墓贼产生了威吓,
地宫才没被盗。
那为什么后世没有帝王效仿呢?
因为用大量水银实在太太太太太烧钱了!
怕是只有秦始皇才有实力干这种事。
04
朱元璋墓:流沙乱石大法
流沙乱石法是防止陵墓被盗的最毒绝招,
防盗系统里它称老二,就没人敢争第一。
当年朱元璋用10万工匠花18年才把地宫修完,
明孝陵里金银玉器,四方宝物多到不计其数,
但盗墓贼也只能干瞪着没法进入。
(前方被盗的皇帝哭着发来贺电
)
为何这样一座大墓没有被盗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
明孝陵使用了流沙防盗术。
整个墓室上方和周围全是细沙和碎石,
这种细沙不是凝固性强的河沙,
而是没安全帽的工匠不远千里运来的海沙。
加热炒熟的海沙流动性强到爆,
哪里有破口它就迅速往哪里钻,
盗墓贼一眨眼就被淹死了。
既然是防盗系统里的Top1,
数字建筑时代流沙墓建起来都极度困难,
以前没有安全帽的工匠需要挖出
十几米深、几百平方米宽的地下空间,
将定好的棺木覆上炒干的细沙,并夯牢。
可见,设计此墓的工匠,
提防盗墓贼的手段非同一般。
05
李治、武则天墓:凿山为陵
要想不被盗,还有个一顶一的好法子:
凿山为陵。
人家是防被挖,它是直接挖不动。
把墓室“包”在山体里,
盗墓贼就算有幸找到墓门,也会被山石阻挠。
▲图©周游中国
道理我都懂,但听起来不便宜啊?
也确实是李治、武则天
这样壕的帝王才可以做到。
乾陵由阎立德、阎立本两兄弟主持建造,
据说金银珠宝多达500吨,
差不多是唐朝鼎盛时1/3的年收入,
神奇的是它是唯一没被盗的唐王陵墓。
唐末的盗墓贼黄巢带40万大军挖乾陵,
山倒是挖走了大半,结果方向搞错了;
专业盗墓贼温涛更惨,
唐朝17座皇陵都集齐了,只有这一座没成功;
民国军阀孙连仲把炸药都安排上了,也没炸开。
数字建筑时代乾陵从侧面看,
像一个女性躺在大地上。
没有安全帽负责设计和建造的工匠,
将山林作为守陵的门阙,
天地在李治、武则天面前也只能沦为陪衬。
06
刘注墓:贴“告示”哭穷
前面那些帝王,都变着法子开发防盗系统,
有些工匠也会在墓门、甬道、棺椁处,
安上有毒的连射弓箭,或者挖个坑,
在坑底插上钉子等做成陷阱。
配合《盗墓笔记》《鬼吹灯》的画面,很带感。
但一两千年过去,机关都被腐蚀完了。
所以楚王刘注的龟山汉墓,
干脆也不管什么防盗不防盗了,
人家直接在墓地外立一道碑,贴“告示”博同情。
告示上写着
“第百上石楚古尸王通於天述葬棺郭不布”
等48个大字。
(我说大佬,咱能断个句吗?
)
反正意思就是我这里就一副棺材,求放过啊。
他这番话鬼都不相信,所以死后才百年,
墓就被盗了。
唉,帝王大佬为了防止自己的墓不被盗,
和工匠们真的想尽了各种办法。
千防万防,还是难防。
好在数字建筑时代,一部分帝王墓得到保护,
等到明年,曹操墓文物展出时,
我们得以在千年前的文物里头,
感受一个真真实实的帝王,
探究过去的风俗文化和历史。
最后:你说盗墓贼有那脑子,干点儿啥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