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6月,该厂自制的气门、活塞销、活塞、汽缸套4条流水生产线建成,1800平方米的金工车间也建成交付使用。同年9月24日,自治区党委决定:田阳汽车配件厂下放百色地区管理。1972年12月7日,该厂成立由厂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参加的三结合领导小组,加强对汽缸盖、曲轴、凸轮轴、连杆、飞轮5种产品的试制工作。8日晚,球墨铸铁试验成功,为曲轴试制打下了基础。至1973年2月,相继试制解放牌汽车发动机曲轴、汽缸盖、飞轮、凸轮轴。同年2月15日,用本厂生产的曲轴、汽缸盖、凸轮轴、飞轮、活星等零件装配1台解放牌汽车发动机。19755月,试制成功解放牌汽车发动机缸体5。6月,利用本厂生产的汽缸体和其他主要零件再次装配2台解放牌汽车发动机。976年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达227.14元,比1975年增长15.9%,扭转了亏损,实现利润19.79万元。各项经济指标是建厂以来完成最好的一年。
1977年5月26日,百色地区计委通知田阳汽车配件厂生产发动机,为百林农机厂总装4吨解放牌载重汽车配套。同年12月,该厂完成装配解放牌(CA-10)发动机10台,1978年9月26日,该厂制造的发动机装在百林农械厂制造的2辆“右江”牌4吨载重汽车上。同年12月,该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缸盖,在全国汽车配件行检中获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颁发的产品质量信得过荣誉证书。缸盖生产线获产品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1979年2月28日,右江农机配件厂与田阳汽车配件厂合并,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汽车配件厂。两厂合并后,占地面积153000平方米,其中生产面积122003平方米,生产辅助面积 4329 平方米,宿舍住宅 16749 平方米,生活福利设施4067平方米。合并后规模为年产汽车配件1378万件(条、块),年底,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68万元,净值 405.25万元,金属切削机床171台,锻压设备12台,职工83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0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0.2万元,实现利润0.36万元。
1981年,上级未给该厂下达生产任务。7月起进入停产状态。1982年,该厂实行财政包干,百色地区财政局补贴该厂30万元作半年工资,另半年工资30万元由厂自行解决。厂领导研究认为:汽车配件无指令性计划和销路难以打开局面。2月16日,厂部向地区行署打报告要求停止生产汽车配件,于3月获批准,组织转产甘蔗渣碎粒纤维板。12月18日,自治区经委下文将田阳汽车配件厂收归自治区机械工业局管理,原转产蔗渣碎粒板的投资贷款65万元,连同已经投料制作的设备及外购设备,全部转给百色县氮肥厂。同年,该厂完成工业总产值11.44万元,亏损56.9万元。

1983年3月,田阳汽车配件厂和百色县氮肥厂办理蔗渣碎粒板项目交接手续。6月,同百色矿山机械厂签订来料加工输送机联接轴合同,产值1.4万元。因加工成本过高,仅做了一批就停止了。7月,自治区机械工业局决定田阳汽车配件厂转产磨料。1984年3月,自治区经委下文,同意田阳汽车配件厂从下半年起转产磨料,抽调部分职工到平果县筹建广西磨料厂。1984年9月,该厂恢复生产汽车配件,并与广西磨料厂分开。11月,该厂同柳州汽车发动机厂签加工27个品种的6105Q 型发动机配件协议,产值约50万元。8月15日,该厂为港商商定制作JM-24型注塑机头板、二板、尾板样品3块。11月7日,同香港震雄机器厂有限公司签订1986年加工JM-24型注塑机50台套协议。1986年2月27日2台JM-24型注塑机试制成功。1986年、1987年两年注塑机产值占该厂全年总产值的75%以上。
1987年8月27日,该厂第二次下放百色地区管理。同年,该厂占地面积153000平方米,其中生产区8万平方米,生活区7万平方米,有房屋99栋,建筑面积 40887平方米,工业生产用房 21438平方米,产品有汽车配件、工矿配件、注塑机和配套件三大类,其中,汽车配件生产流水线共8条,产品有曲轴、缸套、活塞、进排气门、活塞销、挺杆、缸盖、缸体、离合器壳、飞轮共10类26个品种。至1987年,该厂累计生产汽车配件394.67万件。
1990年年末,企业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41235平方米,其中工业生产用房 25328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54.00万元,金属切削机床186台,锻压设备14台;职工51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3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9万元,实现利润6.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