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到站,省体育馆
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做好准备。
成都地铁开通运营接近9年了,

每一天,
你都会听到这样的“报站”声。
乘客们也可以通过指示站名的LED灯,
来查看自己到哪儿了。
但你不知道的是,
在最初,
指示灯一旦出现故障,
那时候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
返回北京的生产厂家进行维修!
来回这一折腾,
差不多要花两个月时间,
维修成本相当高。
这是个很具体的问题,
我们不能总是依赖厂家!
当时成都地铁就把
“LED灯板的深度修”的任务,
交给了张太平。
张太平,2012年进入成都地铁。
他的专业是“修火车”。
作为一名车辆检修工,
虽然工作经验丰富,
但是LED灯板的深度修,
对他来说,
有点超纲了。
但令人刮目相看的是,
张太平从零开始,
学习灯板的工作原理,
包括芯片,电路逻辑,
为了就是可以研发出一款
地铁自己用的LED灯板检修测试工装。
最终,他做到了!
经过漫长的研究、
实验和开发,
他终于成功点亮
LED灯板上的小灯泡。
“那一瞬间,你想象不到我有多开心。看到自己开发的检修工装能用了,就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套工装不仅帮公司节约了两个月的维修周期,成本相比以前也大大降低,现在每个LED灯板的维修成本仅仅几毛钱!
”
厉害了!
对一般人来说,
遇到不会的事情,
基本都说,
我不会。
但对张太平来说,
遇到困难,
哪怕是陌生的领域,
他都会用实际行动扫平障碍。
自动开关门及自动报站测试工装
如果说,
LED灯板检修测试工装
还不算真的跨专业,
那地铁君告诉你,
为了自动开关门及自动报站测试工装的研发,
张太平还学会了编程,
这是一波真正的跨专业操作!
!
!
他开发的获奖工装:自动开关门及自动报站测试工装,完美的解决了地铁在行驶时报站出错,又无法回库检修的问题。
这套工装的作用,就是在地铁车库内,模拟列车行驶时的信号,这样列车错误报站的问题能够在车库内就检查出来,便于立刻进行修理。
开发这套工装的过程却不简单。从构思,设计再到材料制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对不会轻松。
特别是对于张太平而言,为了让一套工装能够达到他想要的效果,他吃了很多苦。
项目一开始,对他来说,最困难的一个点就是软件设计。为什么软件设计上会有难点呢?因为他的专业是修火车,不是软件编程。
所以对他来讲,这就是一件跨专业的工作,需要他从头开始学习编程的相关知识。
而之所以能坚持下来,
还能不断坚持创新,
用张太平的话说,就是:
只要你喜欢并且用心去做,这些事情就说不上好难了。
正是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
才让张太平从一个普通的维修技工,
成长为一个懂得“十八般武艺”的
“检修多面手”
2012年入职的他,
已经在成都地铁待了7年。
这7年里,
大大小小的奖项和表彰,
他可算是拿了个遍:
2014年度“维修能手”称号、
2014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
电客车电气“第一名”
2014年成都市“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
2015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五比五赛”
劳动竞赛活中评为维修能手。
2015成都地铁公司青年
创新创效微课题大赛一等奖。
2016年成都地铁公司年度工作先进个人
2017年运营公司年度先进个人。
他凭借“自动开关门及自动报站测试工装项目”
荣获2017年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优秀技术成果增产增效项目奖
今年他被评选为“成都工匠”,
问及不断获奖的秘诀,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做一行,爱一行;
爱一行,专一行;
专一行,精一行。
用科研态度解决难题
正因为事事“精益求精”,
张太平用自己的日常工作,
诠释了真正的“匠人精神”,
为我们的日常出行保驾护航。
因为在“深度修”方面,
成都地铁面临的
不只是一两个单独的问题。
地铁行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
独立性和唯一性,
更加专业化,
就像很多列车部件都是专门定制的,
不像汽车行业那样
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市场上几乎找不到
相应的产品来
满足地铁的检修任务。
从数据上看,
2018年,张太平仅一个人
就维修了548件部件,
节约了117万的成本,
2019年到现在修了268件,
节约成本37万多。
办工作室,将知识技能倾囊相授
2014年,成都地铁运营公司
以张太平的名字,
成立了“张太平技师工作室”。
同年,获得“2014年优秀生产工作室”的称号。
工作室大概有60人左右的规模,但是大多数人都有自己本身的岗位,不是专门来工作室工作的,所以工作室的性质有些类似于兴趣小组,能让更多检修岗位的同事利用空余时间来工作室学习新的技术,掌握更专业的相关知识。
这里面积虽不大,但从成立以来,累计取得大小创新创效技术改造成果60余项,其中工作室两项成果已成功申报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
而在他培养的员工能力方面,先后有3名同事从技工向业务技术发展,2名同事走向工班长岗位,2名同事走向了调度岗位。
张太平也经常参与电客车疑难杂症的分析与处理,每次遇到难以查找的故障,同事们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他,为了更好地服务检修工作,张太平也总结了一套车辆核心部件的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作为检修方面的老同志和老资格,
张太平用自己
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
展现成都工匠的“匠心”,
并且带领检修部门的同事一起,
仔细地检查着每一处
可能存在的隐患,
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
和智慧的大脑,
保障市民每天的出行乘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