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难忘的回忆(师傅行李箱老街街坊越秀)

店主禾兆瑜是一位3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人称“小禾师傅”。
他的父亲禾树勋正是“老禾师傅”,也是“禾师傅修箱”品牌的开创者。
在广州做了20多年修箱后,年事已高的老禾师傅逐渐放下手中的工作,将店铺交给儿子打理。
“子承父业”后,小禾师傅将现代年轻人的创新思维融入小店的经营之中,坚持以手艺服务街坊的同时,不断壮大“禾师傅修箱”的品牌影响力。

从跌倒中爬起

做出修箱金字招牌

还有难忘的回忆(师傅行李箱老街街坊越秀)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禾师傅修箱”的故事始于20多年前。
禾兆瑜告诉,他们一家是广州本地人,上世纪90年代,父亲和朋友在花都合伙开拉杆箱工厂,但因经营问题,工厂破产倒闭。
之后,禾树勋把一些滞销的拉杆箱运回越秀区文明路上的岳母家,在家门口搭起小摊,以“前店后家”的形式做起了街坊生意。

那个时候,禾兆瑜只有十多岁,还在上学的他只知道父亲的生意发生了变化,但在他看来,只是把行李箱从工厂拉到了家里销售。
20世纪90年代末,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拉杆行李箱还是一个价格昂贵的商品,禾树勋原本的客户是外国货商,现在要卖给街坊邻里,大家更多的都是看个稀奇。
禾兆瑜记得,刚开始开档口卖行李箱的那两年,因为价格不便宜,所以销量并不好。

促使禾树勋成为“修箱禾师傅”的转折,发生在卖箱的两年后。
“有一个医生找到我爸,希望能帮他修补行李箱,但因为没有单独的配件,我爸就拒绝了。
”禾兆瑜至今忘不了这个故事,逢人问起禾家为什么做修箱,他都会将其细细道来,“当时医生就说,不如拿个新的箱,把部件替换到旧的上面,就当我买下你的新箱。

在工厂的时候,禾树勋本就负责行李箱的生产制造,所以维修行李箱对他来说也是“专业对口”。
当时的行李箱通常价格不菲,即使有破损,多数人还是选择修修补补继续用,不舍得丢弃,但手艺好的修箱师傅,十分难求。

禾树勋意识到,与其卖箱,不如修箱。
于是他联系供货厂家,订购箱包配件,又积极研究箱包的款式与结构,开发高效的维修工具,提升维修技艺。
就这样,“禾师傅修箱”的名声从此开始在文明路、越秀区乃至广州城有了传播度。

在连新路的档口与小禾师傅禾兆瑜做采访时,谈到修箱的专业水准,他自豪地表示:“据我所知,老爸当年是广州唯一的专门修箱师傅。
和修鞋、修伞又修箱的摊贩来说,专业性是他们没法比的。

禾兆瑜的徒弟小李在和修箱顾客沟通。

子承父业

生意越做越红火

靠着这份手艺,老禾师傅服务了无数街坊,更养活了一家人,供儿子安稳地读书上学,直到毕业工作。

2013年前后,看到年过六旬的父亲日渐憔悴,却依然忙于修箱,禾兆瑜决定“子承父业”,接手修箱店的工作。
“老爸性格就是老好人,我们都劝他少做一点,他不好意思跟街坊说不做了,所以我就开始跟他学这门手艺。

学习修箱之前,禾兆瑜一直是家里比较受宠的小孩,没有摸过工具箱,连换灯泡、修水管都没做过。
但这没有阻碍他学习手艺的决心,从认识箱包类别,到拿工具的方式,再到维修的技巧,父亲教什么,他就认真学什么,即使是普通的捶打钉子,他也反复练习,掌握发力技巧。

一年后,禾兆瑜正式出师,在连新路开了一家规模更大的修箱店,同样是“禾师傅修箱”招牌,以“小禾师傅”的身份服务街坊。
说是规模更大,其实也只有十多平方米宽,但相比老禾师傅在文明路上的小档口,新店不仅多了存放客户箱子的货架,还搭建有更专业、更实用的工作台,配以明亮温暖的高脚台灯,师傅在台上敲敲打打,投射出一股匠人的气质与风采。

修箱师傅在工作台操作。

禾兆瑜介绍,修箱的费用主要分为手工费和材料费,手工费看维修的难易度定价,一次收取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材料费则根据按品质或品牌计算,丰俭由人,更多的是为街坊提供方便。
十多年来,修箱的价格虽有上涨,但实际上涨得并不多。
如果遇到拉链损坏、螺丝松脱等小毛病,只收个十来块钱材料成本费也是常有的事。

“很多人不是因为箱子贵才修,而是箱子陪伴得久了,用顺手有感情。
”修箱十多年来,禾兆瑜见过形形色色的行李箱,也认识了它们的主人,“有人的行李箱从上学用到创业,当了老总还舍不得换。
还有人的箱子,是老婆或者老公送的,对他们来说意义特别,也会找我们修好。

禾兆瑜印象深刻的一位客户,是一位年逾八十的老奶奶,她携带一个民国时期风格的手提箱前来寻求修复。
那是一只卡其色的长方形皮箱,箱体以黄铜合页连接,缝线整齐,做工讲究,典雅且精致,是老奶奶结婚时的陪嫁之物。
由于时间久远,顶部的合页锁已损坏无法闭合。
与老奶奶充分沟通后,禾兆瑜采用现有材料对箱子进行适度改造,使其得以正常使用。
修复过程仅耗时一个多小时,当看到皮箱得以延续使用时,老奶奶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近年来小禾师傅将现代青年的创新理念融入传统小店的经营之中,为修箱店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跳出老禾师傅只做“街坊生意”的观念,将“禾师傅修箱”品牌注册成商标,并开门收徒,分别在佛山、东莞等城市开设分店。
徒弟们负责日常经营,而他本人则奔波于各分店之间,负责协调与管理。

如今,禾兆瑜已成为多家修箱店的管理者,每个分店都有自己带出来的徒弟负责维修业务。

谈及修箱的收入,禾兆瑜坦言“能够做到三餐富足,要想赚大钱是不现实的”。
经历前几年的沉寂后,修箱店2023年业务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学生返校季和旅游旺季成为他们最为繁忙的时期。
如今正值春运,店铺每日能修理20到30个行李箱,不少客户还是在社交平台等口碑渠道了解,特意寻找到店里来的。

新的一年,禾兆瑜表示仍将以做好当下的服务为主,更重要的是要兼顾好事业和家庭,让年过七十的“老禾师傅”安享天伦之乐,“老爸不爱烟酒,除了工作就没有其他兴趣,希望他能真正放下操劳的心,找到一点爱好,享受自己的人生。

统筹:李陵玻 陈杰生

采写/摄影:南都 魏志鑫 实习生 林植熙

设计:张许君 林泳希

南都政务部出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