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安全气囊在发生碰撞事故时,车头的弹簧触发撞针,释放车内的压缩空气。但由于压缩空气无法快速填充安全气囊,导致碰撞后数秒气囊才开始缓慢充气。于是安全系统创始人使用磁铁提高了传感器的精度,只要碰撞能量超过一定阈值,铁球就会随着惯性向前移动,触发电路并发送信号。
传感器在收到信号时,释放电流加热方向盘中的一根电阻丝,瞬间产生的高温使气囊内部叠氮化钠爆炸。叠氮化钠是一种化学物质,它一旦受到超过300度的高温加热,就会迅速转化为气态。只需要50克的叠氮化钠就能产生70升的氮气。这种化学物质被密封在方向盘中,碰撞后只需30毫秒就能瞬间使安全气囊充气。
改良后的气囊得到很多汽车制造商的认可,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问题。由于车头的磁铁传感器无法辨别撞车还是过坑,导致汽车经过坑洼时也会激活安全气囊。而密封在方向盘中的叠氮化钠爆炸后,产生的化学气体带有剧毒,对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次,在方向盘进水后,叠氮化钠无法快速点燃,导致部分还未加热的化学结块被炸出安全气囊,破裂的结块对驾驶员造成致命伤害。
经过多年优化改良,现在的安全气囊已经改为更精确的电子器件控制。只有车头的碰撞传感器和制动压力传感器,以及座椅中的传感器同时触发,安全系统才会给气囊充气。整个过程只需要大约30毫秒。
而气囊中的叠氮化钠也换成了硝酸胍,它比叠氮化钠毒性低,爆炸威力小,同时还不会因为进水产生结块。因此你不用担心发生事故后被有害气体和爆炸造成二次伤害。气囊在提供缓冲后,会从底部两个通风孔缓慢放气,给驾驶员更多的自救空间。
不过,即使有安全气囊的保护,也要系好安全带。因为气囊膨胀的速度,能瞬间达到每小时320公里。如果没有安全带的缓冲,那么你撞到气囊也会造成致命伤害。所以一定要告诉朋友系好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