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区潘姓来源(光绪始祖族谱新化华容)

浏阳软桥潘氏

始迁祖谷佳公,明初自江西迁浏北软桥,八传至世繁、世遵、世安,三公后裔分居太源洞、螺丝陂等地。

浏阳珠溪圳上潘氏

湖南地区潘姓来源(光绪始祖族谱新化华容)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始祖安庆公,宋绍兴中自河南迁武陵,转迁浏阳之琴塘。
四传至国祯公始宅珠溪圳上。
又十二传衍为四支:从富迁汪家塘,从贵迁伍家渡,从通迁长沙石塘铺,从达迁岭下园,各自成族,源皆出于珠溪。

浏阳会同段潘氏

始祖安庆公,四世孙国宁自琴塘迁此,别称会同潘氏。

浏阳小溪潘氏

始祖安庆公,四世孙国祥自琴塘迁此,别称小溪潘氏。

浏阳盘涧潘氏

始祖安庆公,四世孙国泰自琴塘迁此,别称盘涧潘氏。

浏阳北乡花桥竹冲潘氏

始迁祖元直公,字冠玉,原籍江西赣州安远县项山村,清康熙47年(1708)始迁湖南平江辜家洞白石坑之袁吉庵,继迁平南之金坑阳济江,乾隆23年(1758)三迁浏阳北乡花桥竹冲。
道光20年(1840)始修族谱,同治8年(1869)续修,光绪23年(1897)三修,1936年四修。
堂号荥阳。
宗派:元生洪运启文明,奕叶其昌锡俊英,志德永存承伟烈,荥阳源本庆长清。
续派:国祚重光泰,家声愈振亨,人才齐发达,作述立勋名。

宁乡水南冲、田心潘氏

系出荥阳,派衍楚南。
以汉启昭公为始祖,分简、筠两房。
简公裔士安公,后唐庄宗时由江右吉安泰和转徙楚南星沙,后居宁邑之水南冲;筠公后裔兆璜公,南宋中叶由长沙府城迁宁乡田心。
族谱创修于明正统10年(1445),清康熙61年(1722)续修,乾隆50年(1785)三修,道光25年(1845)四修,光绪29年(1903)五修。
派语:德力昭先训,培植在心诚,美彦能振起,宜述定儒林。

宁乡白关潘氏

唐僖宗时作兴公,为吏部中书,避黄巢乱,弃官走吴西吉州泰和圳上,其子士安公为潭州通判,庄宗时圳上被藩王夺占,转徙湘中,著土宁乡,传九代而肇基公出为吴兴令,由是子姓繁衍,各立宗祠,别开一族,几满湘中,而水南冲一族尤甚。
其分著于潭、湘、宁交错者,则有白关房,聚居于泉山、白关、麻山、白田之间。
1929年白关房纂修支谱,堂号文忠。

湘潭潘氏

始祖仕荣公,元翰林学士,居湘乡十四都滚陂塘;孙继先、大名,明洪武2年(1369)始迁潭邑上五都二甲。
清宣统2年(1910)五修族谱,堂号荥阳。

醴陵王仙潘氏

始祖祖贤公,明洪武时自湖南王字洞徙居常宁大冲口;六世孙礼敬,万历时再迁福建长汀县;九世孙长城、金城兄弟,于清康熙间复徙湖南醴东,子孙析居醴邑城乡。
清代中叶,裔孙承炘析居王仙。
1933年三修族谱。

醴陵大冲潘氏

始迁祖仲亮公,清康熙末年自福建武平迁此。
族人分布于清水江、浏阳、萍乡。
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兰宜潘氏

始迁祖友国公,明末避乱,自武冈州徙居醴东华富村,继而析居兰宜坡。
族人分布于兰宜坡、荷田、潼塘。
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人。
清同治2年(1863)三修族谱,堂号明伦。

醴陵潘家塅潘氏

始迁祖敬凡公,明天启初年自浏阳迁此。
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潘家围潘氏

始迁祖明公,元末自茶陵迁此。
族人分布于湘潭、攸县。
至1948年,全族人口1300人。

炎陵潘家村潘氏

始祖唐寿公,元至正间因避乱自江西泰和早禾市迁湘,开基于酃县(今炎陵县)康乐乡濑溪潘家村。
至1947年,已传27代,族人约2000余人。
宗祠在潘家村。

炎陵潘家潘氏

始迁祖天柱公,明成化年间自江西泰和游猎至酃,遂迁于此定居。
后裔徙三河大坑、塘田澎溪等地。

邵阳潘氏

始迁祖载公,明初由江西吉安府安福县鹅颈大坵迁湘,开基于邵阳东塔岭,转徙北乡三民乡徒岭。
族人分布于本邑东乡潘家冲、北乡大富坪等地。
至1948年,已传20余代,族人2000余人。

邵阳路塘、太平潘氏

谱称第一世历本公,元大德4年(1300)生,明洪武4年(1371)卒,自浙迁邵。
六世衍为钦、録两房。
钦裔半居路塘,半迁太平;録裔全迁太平,清道光初创修谱牒,光绪末续修。
堂号敦本。
原班序:禹一继朝国,泰民安万邦。
新班序:祖德宗功远,人文应运生,贤才佐圣主,孝友振家声。

武冈惟塘团潘氏

始祖应麟公,江西泰和人,明永乐2年(1404)徙武冈城西三岗铺。
九世应斗,字章辰,明崇祯进士,授万州知州,改吏部郎中,加太常寺卿,著《白石山史评补》、《武冈图经》等书,诗见《沅湘耆旧集》。
该族后裔多分布于邓元泰、城西、江塘和城步威溪等处。

洞口潘氏

始祖贞周公,北宋神宗熙宁7年(1075)自山东临朐县竹搭桥迁居黔阳中方。
又传八世至志齐公于宋元之际迁洞口岩塘。
今多分布于横溪、醪田、石柱、山门等乡镇。

城步潘氏

始祖金盛公,唐末五代系“飞山蛮”,后裔分布城步、绥宁、靖州、会同、通道等县。
据清光绪32年《城步县乡土志》载:城步青苗潘氏分布于杓杓、蓬峒之横水、上下岩头。

汉寿铁山、金孔、沧港潘氏

始祖开基公,兵燹后家南京,一说世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
生八子,第八子元八公,素具雄才大略,矢志从戎,以功授都督将军,镇守辰州,后移屯常德汉寿,四子:琴、海、聪、明,琴公落业汉寿铁山,海公落业辰郡辰溪,聪、明二公落业汉寿金孔岭,称金孔支。
又有存实公,清初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拖船埠迁辰阳(汉寿),卜居沧浪港,称沧港支。
清道光18年(1838)金孔支始修族谱,光绪10年(1881)续修。
同治11年(1872)沧港支始修族谱,1915年二支合修,堂号紫岩。

桃源潘氏

始迁祖志高公,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大栎树迁桃源县东大田村,生四子:华、福、金、银,金、银后迁石门白羊湖。
清光绪33年(1907)首修族谱,2002年续修。
乾隆59年(1794)建宗祠于潘家溶。
长房一修时入谱人口994人,其中男592人,娶进媳257人,嫁出女298人,幼女144人。
二修时长房入谱人口1753人,男918人,女835人。
长房老派:志单景德彦兴万朝世之星单。
二房老派:志单兆明单大文印腾士单一。
合族续派:学士应光国,邦家定永昌,诗书贻谋远,忠孝裕训长。

桃源木塘潘氏

始迁祖思源公,明中叶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杜青村之潘家河。
至1948年,已传17代,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浔阳、白麟洲、河洑等地。
清咸丰间建宗祠于潘家河。
族谱创修于清光绪6年(1880),宣统2年(1910)、1941年续修。

石门施家山潘氏

原籍河南,后迁常德,明洪武时迁石门。

石门县城潘氏

清咸同间自江南迁石门。

湘阴高明乡口泉、石楼潘氏

元朝末年由江西南昌铁树岩徙湘阴县高明乡,今属汨罗。
族人分布于新门前、大路潘。
1934年建祠。
至1948年,共1500人。

平江石桥、石坑、岐山、西门潘氏

一世祖维文公,宋武威节度使,封晋平王。
至六世大成(字又孔)、大章(字景云)二公,原江西南昌人,元天历元年(1329),兄弟南游于楚,始迁平江。
大成公长子惟达,字特聪为石桥、石坑、湖源之祖;大章公长子惟春,字仁济为西门忠孝桥之祖。
清嘉庆14年(1809)、光绪30年(1904)续修族谱。
至1994年,全族人口7420人。

华容潘氏

始祖致尧公,居金华,仕宋高宗,子良贵,为高宗时中书舍人。
良贵弟良能,生怀振,号十二郎,居江西南昌县龙架村安林,生万五、万六、万八、万九、千五。
万八公始迁衡山,生子禄,禄生在龙、在现、在田,在现于元至正4年(1338)自衡山经岳州太平街徙华容东山,落籍龙开河牛栏嘴。
在龙生和裕、和梅,和梅官巴东副总,自衡山迁巴陵东乡沙壁。
和梅孙其彪,明永乐2年(1404)迁华容,子孙落籍东山松里铺、潘家湾。
和裕,官安陆指挥,自衡山迁岳州太平街,生会锦,会锦生其虎、其豹,其虎孙致先、致福;其豹孙致光、致德,先后来华。
致先官岳州游击,明景泰间定居松木桥东南二里许潘家牌坊屋场,为军籍,子孙分布于松木桥、三岔港、潘家湾、南山、花申垸、钱粮湖、团洲等处。
致福由岳州太平街于明天顺间迁居华容,先居潘家牌坊屋场,复迁巴陵河西刘家冲,子孙再迁马鞍山、惊雷寺、龙坑庙下,为民籍。
其虎、其豹房旧派:在和会其仲,致盛启应良,文士必愈发,世绍祖志昌。
新派:修为善培远,泽存心训长,原在厚方久,率屦正自常,以克守大道,可相传宏章,名成家学立,继嗣秉周行。
斗冈房新派:克缵前人绪,家声丕振长,诚心惟孝友,启后在忠良,书囗囗囗囗,池田翰墨香,积善浪流远,百世运其昌。

华容东西垸潘氏

始迁祖启鸿公,为生计,清道光末年自监利潘王岭迁居华容又东垸(今操军闸口),围垦湖洲开荒。
现人丁集居操军闸口、六角等地。
派语:友尔鸿家学,宗祖启佑芝,传经昭惟守,树泽永治长。

益阳宝林冲潘氏

始迁祖木盛公,明天顺年间自江西泰和督兵来益阳,遂定居此地,其后居侍郎桥、宝林冲。

益阳牛潭河、龙拱滩潘氏

始迁祖乌田公,宋靖康时由浙江永嘉避乱益阳,衍居牛潭河、龙拱滩,今属桃江。

安化潘氏

谱称周之毕公相武胜殷有功,长子封于魏,次子季孙荀食采于藩,遂以潘为姓。
传八十二世至宋宁宗间,添君公由江西泰和县圳上迁湖南宝庆,生万一、万二、万三。
万一公徙居湘潭、湘乡河东滑石滩、宁乡夏落桥等处;万三公迁居武冈、邵阳四塘红桥铺、宁乡粟溪、浏阳等地。
万二生汝梅、汝和,汝梅居新化,汝和宅安化,为该支开基祖。
汝和生鸾,鸾生循振、循礼,振公三传思敬、思忠二房,礼公八传正龙、正化二房。
族谱创修于清雍正8年(1730),嘉庆21年(1816)续修,光绪10年(1884)三修,1922年四修,堂号紫岩。
派行:忠厚传家久,存心启裔昌,经营多秀实,绩治载元黄,博学诗书富,宗儒月桂香,乾坤敦孝蔚,仲伯笃恭芳,燕翼贻谋远,周基德泽良,季孙分衍派,世代与天长。

新化潘氏

万二生汝梅、汝和。
汝梅居新化,生和凤、和甫、和舆。
和凤又生四子,长子裔居新化桥头、白溪、化溪、龙家桥及宁乡、沅陵、新邵等地。
次子裔居新化土桥、新邵小南山、隆回白沙坪。
三子外徙。
四子裔居新化竹花坳、南烟铺、石纲、方竹山、寒母坳。
和甫裔居金鸡坪、岩底下、禾青坪、枫树坳、雷公井、灵光坪等处。
和舆裔居土地坝、龙胜院、义方、梓仁岭、先德岭、布溪等处。
清雍正8年(1730)始修族谱,嘉庆22年(1817)续修,同治2年(1863)三修,光绪21年(1895)四修,1924年五修,1991年六修。
派语同安化潘氏。

郴州下湄桥潘氏

始迁祖荣公,明成化中官户部右侍郎,由江西龙溪迁郴州市下湄桥。

汝城漳溪宝沙潘氏

始迁祖廷彦公,明嘉靖时自江西泰和县徙汝城漳溪宝沙。
至1932年,已传17代,100余人。

汝城丫头山潘氏

始迁祖富双公,清时自广东乐昌县九峰坪坑迁汝城丫头山。
至1932年,已传3代,丁口10余人。

蓝山舜乡所城潘氏

始迁祖伏二公,明洪武时由江西迁来。
至1931年,凡12户,男20人,女25人,共45人。

蓝山舜乡罗家洞潘氏

始迁祖仁榜公,清乾隆时由广东迁来。
至1931年,凡4户,男11人,女5人,共16人。

新田龙井塘潘氏

始迁祖自玄公,元至正时由江西泰和县迁湘,开基于宁远县龙井塘(今属新田县)。
至1949年,已传23代,族人200余人。
宗祠在龙井塘。

黔阳潘氏

谱称始祖贞周公,为潘美三世孙,宋熙宁7年(1075)由山东青州府临朐县宦籍黔阳中方。
七世斗一、斗二、斗三、斗四、斗五、斗六、斗七。
一、二徙四川,三迁靖州剪羽坡,四过继,五、六无传。
斗七字占魁,号元林,生志荣,仍居中方;志齐,迁武攸西乡岩塘;志翁,迁贵州清溪县桑树坪。
清康熙47年(1706)纂有草谱,嘉庆23年(1818)始刊成帙,道光20年(1840)续修,光绪12年(1886)三修,1994年四修。
班次:祖是中方籍,寓武派始元,志亮澄单崇,仁廷文荣移。
宗绍周之德,永嗣忠厚传,缉熙昭景福,宏道裕光天,简锡常维运,兴家克若先,英才恒盛见,世守有邰原。

溆浦鹤田垅潘氏

始迁祖伏四公,明永乐2年(1404)由贵州五开卫拨屯,徙溆浦鹤田垅。

溆浦曾家溪潘氏

始迁祖人进公,明代由沅陵徙溆浦曾家溪。

溆浦泥湖潘氏

始迁祖世侯公,原籍沅陵,清咸丰时徙溆浦泥湖。

麻阳锦和潘氏

祖籍江西,后由江西迁山东,再由山东徙湖南之黔阳。
志才生子十,五房永祚于明代中叶迁居麻邑潘家村(今潘家坪),旋迁锦和岩头坡,再移石网坪、西皮溪等地。
后裔分布文昌阁、大桥江、锦和等处。
派语:贞仕世宗友,子念思应起,达泽魁志永,单庭守正时,继以日之单,世祚兴昌盛,荣先启瑞长,全忠为上吉,克孝自生光,治善尊三代,恩同福万方,人文恒茂定,久远绍其祥。

新晃潘氏

源出江南,后徙广东杏山,派衍于吴越闽楚,至潘美徙居江西丰城,三世孙明周继迁金陵。
后于明洪武年间入靖州。
其裔皖于明永乐间迁居会同远口一带营贸,其第四子金花复迁鱼塘,又传四世至通金定居黄雷寨,后分八、九、十甲,分居偏洞、桓胆、小簸、冲首等地,今多为侗族。
据清光绪34年《靖州乡土志》载:靖州潘氏,宋绍兴中奉命征蛮,由南京迁居靖。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