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外兼修|头号工程 加力提速(亿元工程乡村产业加力)

今年5月,位于江门开平的海鸿电气有限公司凭借产品敞开式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入选全国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消息传来,该公司董事长助理郑玲有感而发:“这是对我们坚持走自主创新、绿色发展之路的最好回报。

海鸿电气生产的变压器颇受市场欢迎。

今年以来,开平坚定不移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重点工作加力提速,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分别位列江门第一和第二。

环境内外兼修|头号工程 加力提速(亿元工程乡村产业加力)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破局开路、争先进位。
立足于争创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开平的“施工图”正一步步落地转变为生动的“实景画”,绘就了一幅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蓬勃画卷。

县域向新

“开平优品”累计带动投资约46亿元

开平市三埠氢能装备智能制造和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第一批项目举行集中动工活动,广东中科建成低温储运装备制造项目一期工程计划打造国内首个大型低温储运装备制造基地;

开平翠山湖燃气热电项目2号机组顺利通过“72+24”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后,可实现年发电量11.2亿千瓦时、供热量245万吉焦,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约1500吨、氮氧化合物约300吨;

开平翠山湖燃气热电项目一期工程是广东省重点能源保供项目。
南方+ 董有逸 摄

2024江门开平市智能装备及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以“智汇开平 启航未来”为主题,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开平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产业发展优势潜力;

……

智能制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
今年以来,开平坚持做强基础、培育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实现提质增效,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1—5月,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平片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2.55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开平片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1.50亿元,承接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9个;开平市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顺利揭牌……

除了制造业,今年开平现代农业同样实现加快发展。
立足于深化“开平优品”行政区品牌建设,今年前5月全市累计带动相关投资约46亿元,品牌知名度也日益提升——“开平优品”今年除了再次亮相中国品牌日活动,还在近日举行的“深圳机场江门宣传周”活动上吸引了不少旅客的关注。

开平市潭江优联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共有120多款“开平优品”参加“深圳机场江门宣传周”活动,包括“明星产品”马冈鹅、大沙茶、禽蛋、丝苗米、马冈濑粉等,“来到深圳机场,我们充分向各地游客展示江门开平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江门开平”。

在文旅产业领域,开平的活力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其中,赤坎华侨古镇成功承办“5·19中国旅游日”广东省主会场等大型活动,并结合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和热门综艺拍摄爆火出圈,带动全市前5月接待游客399.79万人次,同比增长37.44%;实现旅游收入23.99亿元,同比增长49.93%。

制造业、现代农业与文旅“三箭齐发”,让开平夯实产业“家底”有了更足的信心。
按计划,接下来开平将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0亿元完善开平大型产业集聚区基础配套建设,推动省产业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确保全年新引入超亿元项目77个以上,总投资力争达到330亿元。
同时,依托翠山湖产业园区、三埠港、赤水林屋机场等资源,加速谋划发展低空经济、氢能源及装备等未来产业,培育新增长极。

城镇提质

完成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7个

今年6月1日,随着一辆辆汽车穿行而过,中开高速赤坎出入口正式通车。
这意味着,深中通道开通后,当地群众通过该出入口驱车前往深圳,最快仅需1.5小时。

道路是城镇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也是城镇的“脸面”。
今年以来,开平不断推进“百千万工程”,城镇主干道实现了“华丽转身”,绣出美丽新画卷。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题中之义。
今年以来,开平坚持治理提效,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市完成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7个,正在施工6个,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三埠港搬迁项目及港口经济区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
同时,专项投入450.1万元提升高中与义务阶段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开设11家长者食堂,覆盖10个镇(街);新增5G基站85座,实现重点场所5G通达率100%。

如今,开平城镇面貌明显提升,城市功能愈发完善,涌现了一个个鲜活案例——

走进赤坎华侨古镇,绿树繁花点缀在延绵3公里的600多座骑楼和修旧如旧的侨派古建筑间,美景如画。
街头巷尾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市民游客穿梭在古镇内打卡拍照,感受迎面扑来的浓厚历史气息。

赤坎华侨古镇美景如画。

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导引清晰的指示牌……今年5月,开平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产科门诊和儿科门诊正式搬迁至妇产儿大楼开诊,崭新的妇产儿大楼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超2.5万平方米,包含门诊、病房、产房、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当地群众的就医体验大大提升;

国道G325线鹤山址山至开平塘口段改建工程开足马力,奋力刷新项目“进度条”,今年前5月完成投资2.32亿元,预计2025年底建成通车,将加快江门东西部地区联动发展,促进江门市大型产业集聚区“北组团”各工业园区的互联互通;

……

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平立足于建设美丽县城,接下来将出台开平市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案,引入未来社区理念,优化县城规划布局城市设计;增强典型镇带动作用,紧抓“八镇联动”机遇,推动月山、水口与周边工业重镇加强整体空间规划联动,实现交通互联、产业互融、设施互用,打造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同时,开平还将着力抓好公共服务提升,提供高质量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养老等综合性服务,加快3所小学新(改、扩)建,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890个;推进市中心医院整体升级及水口医院新医养结合大楼项目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康养保障;保障开设“长者饭堂”不少于15个,解决老人“饭”难问题。

乡村振兴

示范引领促进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从沈海高速塘口收费站下高速,左拐前行2公里左右再左拐,驶入村道的一路直行,穿过树林掩映便可直抵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
目之所及,碧树掩映,碉楼林立。
村子一步一景,干净整洁的环境、络绎不绝的游人、热情好客的村民,无一不在述说着美丽乡村的发展故事。

去年,强亚村成功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强亚村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部分,是江门市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所在地之一。
强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华仰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强亚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投入3000万元对辖下7条自然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强亚村的变化,是开平全力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一个缩影。
广袤乡村是开平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战略要地和潜力空间。
着眼于此,今年以来,开平以“百千万工程”为引擎,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完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在上述举措的推动下,开平乡村风貌实现提质焕颜。
例如,该市利用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奖励资金1亿元,高质量抓好“邑美侨乡·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项目建设,引领提升“魅力农旅”等3条示范带建设水平;建制村通双车道实现全覆盖,开平市邑美侨路示范路获评广东省“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

在此基础上,开平计划抓好典型建设,全力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建强家禽、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新增农业龙头企业4家,培育“粤字号”、绿色食品等农业品牌2个以上,持续推进开平行政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影响力;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吸引更多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三农”人才集聚开平;深化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广东金山森林公园综合型示范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开平还将对标省典型村评价办法,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水平。
同时,加快出台规范强村富民公司运营管理指导意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力争全市80%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南方+ 董有逸

通讯员 李奇

【作者】 董有逸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