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职,原因是溃疡性大肠炎复发。8月29日,与结肠癌抗争了4年的超级英雄“黑豹”去世。消息一出,许多有肠道问题的人群又开始将肠镜检查提上日程。
肠镜是医生用来检查大肠及结肠内部病变的一种诊断方式。去年,新京报曾调查北京多家医院的肠镜预约排队情况,时间最长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无痛肠镜排期约1年,快的如上地医院,在一周内。如今,北京各家医院肠镜预约排队情况如何?那些因疫情导致检查延期的人们何时能完成检查?
本周,新京报对北京10家医院肠镜预约排队情况调查发现,部分医院预约排队周期仍然很长,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无痛肠镜预约已经排到明年2月;也有医院预约周期在半个月以内,如中关村医院、上地医院等;还有医院暂未开放,如解放军总医院。不过,与此前不同的是,受疫情影响,各家医院在做肠镜检查前,均增加额外检查项目。

因疫情被耽误的肠镜检查
“我拉肚子已经半个月了,吃药输液都不好,没胃口也吃不下去饭,因为疫情医院不能做肠镜,又难受又害怕,我快要撑不下去了。”在百度贴吧的肠镜吧,网友“z风姿绰约h”留言称。另一位网友发帖称,以前自己心理压力很大,不敢做肠镜,今年2月8日,咬着牙去医院想预约肠镜,结果两家医院都说非常时期停止胃肠镜检查,无奈之下只好做了大便化验。
疫情逐步缓解后,多家医院重新恢复胃肠镜检查,预约者却较往常有所减少。中关村医院内窥镜室主任赵丹云介绍,医院在3月底恢复胃肠镜检查,门诊量、预约量都不如从前。因疫情积压的预约,医院挨个打电话沟通,仍有50%-60%没来检查。“没来的这些人,大部分每年都来做例行检查,不是很着急,还有一部分对疫情有顾虑。此前特别急着做肠镜检查的预约患者已经完成了检查。”
“此前预约的患者中,约有九成回来做了检查,剩余部分中有的人‘失联’,还有极少数人改期。”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消化内科主任王韶华表示,疫情期间,科室门诊量最多下降超50%,如今的门诊量能达到原来的70%,消化内镜检查的数量也恢复到原来的七成左右。此前预约的肠镜现在基本都做完了。
肠镜检查前须做核酸检测
本周,新京报对多家医院肠镜排队周期调查时发现,受门诊量下降影响,部分医院的肠镜尤其是无痛肠镜的预约周期变短,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月2日,新京报致电该院消化内镜预约电话时,医护人员表示,普通肠镜预约排队约1个月,无痛肠镜的预约排到了明年2月。去年,普通肠镜需排队约1个月,无痛肠镜排队周期约1年。
宣武医院的无痛肠镜检查排期也比较长。消化内科医护人员表示,现在做的是去年9月预约的病人,每周只做4例,预计排队时间约半年,普通肠镜预约周期为1-2个月。
也有排队时间比较短的医院,如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航天中心医院、中关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普通肠镜均为一周,无痛肠镜约2周。
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医护人员表示,医院的肠镜检查暂未开放,具体开放时间还需要等通知。
在调查排队情况时,新京报发现,各家医院都要求在做肠镜前增加额外的检查,每家对于肠镜前的检查要求不尽相同,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查是每家医院都要求必须做的。
“如果真的有大便性状及大便习惯的改变,不要等待,尽早到医院就诊。”王韶华提醒。
北京10家医院肠镜预约情况表
【科技新知】肠镜胶囊机器人正积极研发
消化道肿瘤发现越早预后越好,如果能通过内镜检查筛出早期肿瘤,就能在内镜下治疗,并且预后好,达到治愈的目的。不过,很多人对于内镜检查仍有所顾忌。在磁控胃镜胶囊机器人上市后,人们对肠镜胶囊机器人期待也有所增加。
事实上,我国早在2012年就有科研人员在研发结肠胶囊机器人。据南方日报2012年4月发布,著名消化内镜专家、南方医院消化科主任姜泊教授领衔研究的结肠胶囊机器人技术,患者无需禁食、麻醉,只要吞下一粒药丸大小的机器人胶囊,胶囊前端的微型摄像头即可拍摄从食道到直肠的整个消化道三维照片,即时无线传递到外面的电子屏幕上。
此外,还有多家企业也在研发肠镜胶囊机器人,如无锡安之卓机器人有限公司。9月3日,新京报致电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这款产品尚在研发中,并未上市。
另一家不愿透露身份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公司正在研发的这款结肠镜胶囊机器人可以提供一种完全无创和无痛的检查。由于做结肠胶囊镜检查前,仍需服药清肠,并撑开皱襞,且机器人到达结肠的过程中不能进食,需等待好几个小时,与胃镜胶囊机器人所带来的舒适感相比,其与传统方式的对比差距没有那么大。
以色列医疗诊断公司Check-Cap的C-Scan系统是已经在欧洲和以色列获批的一种新技术,利用低剂量的X射线检查,患者每次只需要在用餐时吞服胶囊设备以及一汤匙造影剂和纤维补充剂即可。之后2-3天内,该系统会自主收集胃肠道中的数据。在此期间,患者可以继续正常的日常活动。该系统还具有集成定位,控制和记录系统以及可生成结肠内壁3D图像的专有软件。据悉,Check-Cap公司仍在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来优化系统,旨在通过明年在美国进行的一项关键性研究,以获得美国食药监局(FDA)的批准。
王韶华表示,临床上尚未接触到结肠胶囊机器人。在他看来,细而长的肠道管腔与空腔的胃部不同,皱襞非常多,而且往往需要清肠和撑开肠道皱襞,对医生的操作要求很高,因此胶囊机器人的研发难度应该不小。
新京报 王卡拉
校对 王心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