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评职称该如何准备

01

楔子

昨天,一个朋友来和我咨询评高工的问题。
看得出来她有些迷茫,想准备但又不知道如何“用力”。

建筑师评职称该如何准备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虽然我昨天也和她聊了不少,但是她觉得话没有说透。
所以我答应写一篇文章,看看能不能稍微系统一些来讲讲我对这件事情的认知,希望对她,对其他正在准备评职称的朋友带来一些帮助。

以下内容很主观,是良子自己评职称时“悟”到的。
我十年前就评上了副高,但近10年因为不在国有企业,又没有像样的作品,所以拼“正高”基本无望,也就不去折腾了。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认识呢?下面就是我的分析,也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02

排队

评职称这件事,本质上就是一个排队取前多少名的问题。
所以,作为一个参评者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的排名尽量往前靠。

是不是需要成为第一名?当然没必要。

这样想,你的心理负担是不是就小了一些呢?

我们每年的评选,名额都是一个固定值,只有你各项指标加权之后,排在了这个固定值里,你才会评上。

可能这段话,有些人听起来是废话。
而我在做的是对一些候选者进行劝退。

如果你的工作单位一般(不入流的民营企业为主),这么多年也没能考上注册,也没获得过什么奖项,论文还是花钱找人代写的。
那就不用去做分母了,省下这些钱吃顿好的,不好吗!

就像我前面说的我自己,对于评“正高”就是这个认识。
其实我的年限早已经到了,我的不少同学都已经是正高了。
但基于我对评职称这件事的认识,所以我也就“断了这个念想”了。

03

硬件

人生的很多事情是个“积累”的过程,不是说你今天想努力了,它就能一蹴而就的。
评职称这个事情,其实也一样。

虽然你最终看到的结果是:评上或者落选。
但这个结果是对你前面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过程的正向反馈,而不是对你评前多少天冲刺的“反馈”。

所以我奉劝那些有评职称想法的朋友,每天都得兢兢业业,而不是“船到桥头自然直”。

那我们要准备些什么呢?

其实评委系统要你提交的材料就是你要准备的东西。

好吧,听起来又像是一句废话。

你的毕业证书

如果你是名校毕业,会不会得分多一些呢?就像张雪峰说的,哪有500强企业会到齐齐哈尔大学去招工?职称评选同样有学历的鄙视链。

你的工作单位

如果你是国有大院或者世界知名事务所,会不会得分多一点呢?当然会,当你进入这些系统的时候,已经被证明了优秀。
这些单位就是你的一个背书啊,很多评委都是这些单位的老法师,你说会不会向你倾斜?

你的项目情况

如果你这些年干的都是大项目,在其中还是主力成员,会不会得分多一点呢?当然会啊,总比你在天华天天画楼梯大样更有说服力吧。

你的获奖情况

如果你参与的项目还获得了“含金量”十足的奖项,甚至你个人还受到了表彰,那会不会得分多一点呢?

这是不言而喻的,这同样是背书。
优秀如你,都评不上职称,难道让那个每天做“门卫”设计的小伙子当高工,不可能吧?

你的论文情况

如果你的论文是发表在重量级的刊物上,并且被很多人知晓,会不会得分多一点呢?

我想总比你花钱找人代写代发的论文,给评委的印象要好一些吧?

以上哪一样材料是能一蹴而就的呢?

你寒窗苦读10多年,也未必能上名校;你辛苦做项目N年,也未必能获奖;你没有许多的项目积累,又怎能出论文成果呢?

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时间熬出来的。
如果你前面都“放羊”了,那只有期待你的竞争者没那么多或者名额指标比较充裕吧。

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现在很多国有大院的获评率也只有60%。
如果你是常年“放羊”的闲云野鹤,你觉得你有多少胜算?

04

临场

比尔克林顿,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演讲者。
演讲条理清楚,生动幽默,还时不时的和台下观众互动,非常有感染力,让人过目不忘。

我们的职称评选过程同样有“答辩”这么个环节。
测评的是:参评人参与项目的情况,以及在其中实际产生的作用。

其实我们的评委哪一个不是“火眼晶晶”,只要简单的与你交流,基本就能掌握你的业务能力。

所以这个环节,其实每个参评人是可以好好准备的。
评委想要了解的(提的问题)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

1.你提交论文针对的课题,是否有普遍性?你是否有创新的解决方案?

因为我们任何论文,都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范式。
如果你自己写的论文,你无法自圆其说,那又怎么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呢?评委又怎么会给你分数呢?

2.论文与你的工作实践是否有关联?谈谈你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言之有物,才会让人信服。
项目实践是一个建筑师每天的必修课,如果你能自信的,如数家珍的将自己的工作与论文关联性,必要性向评委们娓娓道来,我想评委不给你好评都难。

当你成了某个细分领域的专家,如果这样还评不上职称,你觉得合适吗?

3.除了论文之外,其实评委更希望了解你这个人

一个工作认真、负责;谈吐自信,不卑不亢;待人接物礼貌谦和的人,有谁会不爱呢?

答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浓缩。
是对你每天努力工作,积极准备论文,认真对待评委老师问题的一个映射。

答辩的时间很短,努力用好评委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积极的营销自己吧!
而评委与你聊的越久,就说明你越有“魅力”。

05

结束语

评职称当然也会有一些捷径。
比如说进入到一些知名的国有院,或者师从某些大师。

但是职称也不是人生的“全部”,即使你什么职称也没有,也不妨碍你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我这篇文章只是针对需要评职称的这些朋友,希望对你的“困惑”有一些帮助。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而掌握一定的方法论,再加上长期主义,目标一定是能达成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