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党群共绘同心圆老旧小区靓了 社区居民笑了

2019年,武汉市江汉区启动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
3年过去,老旧小区改造已从破题开局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江汉区坚持“党建引领、协同参与、共同缔造”,全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机制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实现党群良性互动、共同成长。
老旧小区改造,正成为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旧改工作队”化解“急难愁盼”

江汉区党群共绘同心圆老旧小区靓了 社区居民笑了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71栋水管被挖破了”“楼顶防水没打好胶”“树枝伸进居民楼需要修剪”……4月27日下午,汉兴街道常二社区的周例会上,“旧改群众工作队”正在汇报群众的“急难愁盼”。

去年8月,老旧小区改造启动之前,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搜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
14名人员,服务3000余户居民。
“腿跑断了,效果还不理想。
”社区党委书记华青说。

随后,社区党委将156个单元划为4个片区,各片区由楼栋长组织有群众基础、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成立“旧改群众工作队”。
居民有需求,先通过工作队向施工方反映,仍不能解决的,再由社区出面协调。

按照方案,一处小广场将被改造成停车场,居民对此意见不一。
工作队搜集意见后,社区协调更改了方案,小广场保留,继续充当晾晒、纳凉场所,居民利益得到保障。

“居民有序参与意见征集、方案制定、监督、评价等改造环节,对我们的力量是一种强大的补充。
”华青表示,工作队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扎根楼栋、深入群众,带动了党员群众共同参与。

“共享花园”增添邻里情谊

进入新华街道邮三社区邮电小区,绿树红墙、盆景夹道,木栅栏围起的小花园繁花似锦;葡萄藤下,老人们在长椅上悠闲喝茶。
这个近70年历史的小区不仅没有“空心化”,反而越来越热闹。

“这些绿植,都是居民从家里搬出来的,也由他们共同养护。
”邮三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巍说,去年6月,小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屋面漏水、道路破损等“老毛病”逐一解决,居民居住体验提升,共治共管的兴致渐浓,自发充当起“园林规划师”“绿色宣传员”。

77岁的居民朱黔生是“共享花园”的提议者之一。
他家楼下,二三十盆花草正长得茂盛。
“花留在家里,只能自己看,搬到外面,既能美化小区,又能一同观赏交流。

居民主动作为,社区则顺势而为。
在朱黔生打造的小花园里,社区增设了景观架、长椅、栅栏,朱黔生自己摆上圆桌,街坊们在这里相聚、喝茶,充满欢声笑语。

“居民有了共识,社区发挥作用也更有针对性。
”张巍说,社区党委充分整合共建单位资源,时常邀请武汉市园林局组织的“绿色驿站”进小区,送花种、盆栽,并开设养护课程。

“党建+市场”破解物管难题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建,七分管。
今年1月,新华街道依托江汉城资公司引入“物业城市”运营模式,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生态”。

老旧小区引入专业化物业,如何调动居民的缴费意愿?江北社区党委书记王鲨说:“我们组织物业先以服务融入社区,打动居民。

该社区一楼栋污水管网老化多年,居民深受其扰。
小修小补,动辄百把元,三五天又要返工。
王鲨介绍,一个月下来,全楼疏通费用高达700元,还“治标不治本”。

4月中旬,江汉城资的维修团队进入该楼栋,仅用2天,就重新改造了污水主管道,一举解决顽疾。
维修费用1700元,全楼6层住户各自分摊300元。

“多出来的100元,他们给物业管家送去了锦旗。
”王鲨说,“老百姓不是不想花钱,而是要花得值。
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的成效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今年以来,我们与物业管家一起并肩战斗,迎战雨雪天气,组织疫情防控、核酸检测,解决了小区很多‘裹脚布’难题。
”王鲨说,目前江汉城资已收到五面锦旗,居民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