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间风格各异的咖啡店
也许是在高楼大厦里
也许是在社区深处的小巷里

也许是在蜿蜒的山脚下
“瑞幸”“星巴克”“库迪”等快销咖啡店的兴起
人们已经习惯在咖啡氤氲的香气里
从不同的手中接过一杯咖啡
你是否了解过
咖啡馆主理人的故事
在江夏开咖啡店的他们,还好吗?
与下巴平齐的短发,圆润的脸庞,中等身材,身着棕色卫衣,37岁的张禄在操作台前冲制咖啡并细心地讲解道,“看,不新鲜的咖啡是没有这一层油脂的。”脸上时常带着笑意的张禄看着比同龄人更年轻一些。
今年是张禄开咖啡店的第9年,「记得咖啡」位于红旗街海伦广场,门口挂着LED灯制作的招牌和标语——“记得一切的美好时光”。店内以木质软装为主,墙边还有一架钢琴,见缝插针地摆着一些绿植,不大的空间被布置的井井有条。
“开一家咖啡店,其实是我哥哥的梦想。”张禄告诉,2008年,哥哥的猝然离世,给张禄的成长按下了“加速键”。她早早地结婚生子,照顾、陪伴父母,在地质大学附近开了一家皮具箱包店。免费的售后服务是这家店的特色,两三年的时间就在附近小有名气。
2014年,张禄回想起与哥哥第一次喝咖啡时,咖啡店里浓郁的咖啡香气,静谧的氛围让两人沉醉其中。于是,张禄将皮具箱包店转让,开始系统学习咖啡知识。2015年8月,为了纪念与哥哥相处的美好时光,她将四贤路开的咖啡店命名为“记得”。
开咖啡店的创业艰难与皮具箱包店不同,那时人们认为咖啡店就是茶楼,大部分进店的客人都会问“有煲仔饭吗”“能打麻将吗”“有茶吗”,这些问题让张禄哭笑不得。
张禄回忆起最辛苦的那一年半,刚开店时因客流量低导致入不敷出,张禄只能兼职跑滴滴,每个月赚来的六七千块钱尽数发给两名员工。“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早上五点就能收到订单,天还没亮就往外跑。”下午四点后,又赶回四贤路看店,直到晚上十点关店才能休息。
兼职跑滴滴也给张禄的咖啡店带来了转机,她在副驾前摆放着咖啡店的名片,一年多的时间为咖啡店带来了几百位顾客。
“记得”咖啡店主打精品咖啡,采用保鲜期一个月内的咖啡豆和半自动式咖啡机,“每天早上开机的第一杯意式浓缩检验我和咖啡机是否能够‘人机合一’”。张禄笑着说,咖啡馆的主理人需要根据咖啡的口感对咖啡机进行调试,开店这些年的经验让她对咖啡机能拆、能装,也足以让她通过手去感应奶缸的温度,“打完奶泡后用探针去测温,一定是在我想要的温度区间。”
目前,张禄在马山路开了一家名为“记得时光”的分店,她对于店内的客流量很满意,并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店内人满为患,希望每一位前来喝咖啡的客人都能享受在这里的时间。快销咖啡进入市场对“记得”咖啡这样的精品咖啡店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张禄认为,追求咖啡品质的人还是会选择“记得”咖啡。
“当你不知道去哪的时候,就去那儿。”
从九全嘉国际广场北门出来向左走大约200米,就能看到一家门前种植着各种绿植的咖啡馆——「那儿咖啡」。或许是因为周边都是成熟的居民区,那儿咖啡室内设计和装潢,也走的是亲民居家路线:布艺沙发抱枕软绵舒适、吧台上各式各样的咖啡杯质地亲和,连店主也像一个熟稔的姐姐,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每一个走进来的顾客。
“咖啡馆里的时光,似乎总是流动得缓慢一些。”廖茂英很早就想开一家咖啡馆,却一直在忙忙碌碌地跑药厂、药店、做医药销售。直到后来,母亲突然离世,她才恍然发现,很多事不能留待以后再做。“若干年后回望这一辈子,有值得我自己回忆的事吗?”想到这一点,她开始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读关于咖啡的书籍,学做咖啡师,如《世界咖啡学》《咖啡精品学》等,笔记做了好几大本。
2019年1月,那儿咖啡开门营业。那一年廖茂英43岁。每天早上七点到店,一年中的大半时间都在练习拉花、水流,咖啡豆和牛奶不知道浪费了多少……“我学生时代都没有这么坚持和努力过。”廖茂英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获得了2020年的ABrC爱好者手冲大赛武汉赛区冠军,并参加全国总决赛,获优秀选手奖。
·
今年是廖茂英开咖啡馆的第六年,她感觉自己的状态更松弛,认知也更为宽广。“虽然钱没有赚多少,但获得了很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廖茂英介绍,有一些顾客来到这里,并不单纯是为了喝咖啡,更多的是想要在家庭和工作之外放松休息一下,还有一些则习惯了找她这个邻居大姐倾吐不为人知的心事。而她本人,在做咖啡、和顾客聊天乃至独自待在店里看书听音乐的过程中,身心和思想都得到了滋养。
“开咖啡店并不是一门生意,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店主余文峰向介绍自己对咖啡店的理解。
在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对面的龙湖云峰,藏着一间40平米左右的社区咖啡店——「Balance Coffee」,店内是简约的工业风,深灰色的墙面上张贴了不少咖啡相关的海报,黑色的咖啡桌上摆了几只插上鲜花的花瓶,为粗线条的工业风增添一分温馨的气息。26岁的余文峰站在咖啡机后,专注地制作特调。
····
余文峰介绍,对咖啡的兴趣来源于自己的另一个爱好——健身。喝黑咖啡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肿,他几乎每天都会喝一杯。大学毕业后,余文峰当过一段时间健身教练,2019年决定学做咖啡师,辗转在汉口各类咖啡店学习、打工。随着对咖啡的深入了解,他萌生了新的想法:“在保证咖啡品质的同时下调价格,让咖啡回归本质,让它变成居民的日常饮品。”
2023年5月,余文峰在父母的支持下开了一家咖啡店,主打的产品是根据每个时节对应的花朵、水果制作特调咖啡。为了让客人们能够记住自己的咖啡,余文峰花了不少心思,特调中的果酱、糖浆都是他自己亲手熬制,选咖啡豆和牛奶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慢慢尝试,他笑着说,“试到最后,我们发现十块一升的牛奶反而是最适合做奶咖的。”
平衡咖啡营业以来的这五个月,客流量和回头客的频率都远超预期,他预想过因选址闭塞,可能会独自一人在店里坐上一整天,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过。就算是周一休息时,也会有客人前往。
每一位咖啡师应该都有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咖啡店的梦想,但是开店所承担的工作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轻松。除了需要随时调整咖啡机的参数,为客人们制作一杯好喝的咖啡、维护店内环境、为客人们提供情绪价值,还要考虑盈利的问题。“我把开咖啡店当做一种生活方式,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收支平衡就可以了。”余文峰表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很满足了。
如今,精品咖啡店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饮品店
更是一个让人卸下一身疲惫
放松倾诉的好去处
你是否也有一个
开一间咖啡店或是花店的美梦
在下方评论区留下
你第一次喝咖啡的故事
或是你最爱的咖啡店
期待大家的分享
(来源:江夏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姚昊】
【来源:江夏区融媒体中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