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数字技术”钥匙,打造智慧样板
现代信息技术在优化治理结构、拓宽治理主体、丰富治理手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江浦街道大力推动数字技术融入基层治理过程,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智治理体系。
依托街道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大数据中心),统筹调度街内相关部门各类数据归集和梳理,已完成全街218个小区14.7万余套约23万余人基础数据采集,实时更新街内4365家沿街店铺、157个便民服务点等数据。综合行政执法局以15个社区为基础,将140余条道路街巷、4000余家商铺,划分为12个专属街面网格和3个专项机动网格,结合“江浦通”应用程序各功能板块,切实加强数据共享,减少部门、社区之间的沟通壁垒,实现“网格巡查发现问题、平台反馈处理问题、综合执法解决问题、量化考核跟踪问题”的闭环管理,推进城市治理“全网化”。

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实践“大数据+指挥中心+网格化”的综合执法新模式,有效整合数字平台连接的城市管理、环保检查、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等多部门、多领域的平台数据,问题发现早、调查处理快、执法效果好,极大提升监督执法效能。
依托网格微信群,设置智能助手“小浦”,实现居民意见自动收集,智能分析居民反馈问题关键字,及时发送后台分类处置,今年以来,有效服务全街15个社区1217个微信群内10万余人,已群发反电诈、安全提醒、天气预警、便民活动、优惠福利等提醒863次。
用好“多元共建”钥匙,凝聚强大合力
江浦街道积极推动基层治理各方资源力量整合,加强社会组织联建共建,提升群众自治力,多元主体联动发力,通过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沉,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的组织力量、专业力量、自治力量,推进江浦社会治理“百花齐放”。
强化社区基层政权建设,打造一体化、精品化、开放化、人性化党群服务阵地,规范基层自治制度,以试点打造“同心驿+”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为载体,推进“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组织体系全覆盖。求雨山社区以“家文化”为主线,通过赋能“小家庭”激活社区“大单元”治理,打造“雨”你同行志愿服务队;烈士塔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为依托,成立功能性党组织-“巷心力”党支部,建立网格员、调解员、物业经理、家庭医生、社区民警、综合执法队员统筹联动的一体化服务机制,打造老旧街巷社会治理新样板。
社会治理离不开专业人才支撑。江浦街道大力加强社区居委会成员及社工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本土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强化人才专业性力量支撑作用,精心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引进优秀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服务,在应急救援、帮扶困难群众、助学助残、敬老孝老等行动中彰显担当与力量。
用好“为民服务”钥匙,群众幸福“升级”
创新社区网格帮办代办制度,“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建设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公共服务点;紧扣文明城市创建,全面彻底治理人居环境……
这些都是江浦街道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项生动实践,近年来,江浦街道因势而谋、主动作为,不断在强化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上做文章、下功夫。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以网格员队伍为基础、以小区物业服务、第三方社会组织为基层受理单位,建立社区网格帮办代办制度,打造“网格化”帮办代办政务服务队伍,为办事群众提供高效、优质、快捷的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从“群众来办”到“我们帮办”的转变。目前,帮办代办服务工作已在人民桥、白马、求雨山设立代办试点并完成初次评估,以网格代办服务切实推动便民服务提档升级。
江浦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持续加强养老服务阵地建设,依托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建设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公共服务点,打通医保经办政务服务堵点、解决为民服务难点,让参保群众实现“就近办”“门口办”“马上办”,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医保服务,不断提升参保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办好民生实事。提档改造2座卫生公厕、建设完成18座垃圾亭房、21个一类、2个二类垃圾收集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高质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违法建设“零容忍”,荒地杂草焕然一新,景观绿化提档升级,人居环境提质增效;从规范停车秩序到疏导夜市经营,从走在防汛前线到站好护学岗……处处可见执法队员的身影,让民生幸福的成色愈发鲜亮。
江浦街道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让百姓的“呼声”变成群众的“掌声”,让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