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居民日常琐碎问题的个性化需求,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银川市金凤区总工会在满足条件的社区和工会驿站打造“便您生活铺”,现已投入使用9处;金凤区综合执法局统筹利用公共设施资源,打造33个“小修小补”便民维修点,为居民提供“微”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以崭新姿态悄然回归的“小修小补”,既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也承载着一些手艺人的潜心坚守与希望寄托。“小修小补”不仅是对居民生活需求的精准回应,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便您生活铺 家门口的“解忧”铺

“嗒嗒嗒”,王红艳脚踩缝纫机,为居民送来的裙子换拉链,一抬头,看见居民王大为走进来,她赶紧起身,拿起一个塑料袋打开说,“衣服改好了,我再熨一熨。”
挂烫机上没有衣架,王大为拎着衣服,王红艳快速操作,不一会儿,衣服就平平展展了。看着被改得合身的上衣,王大为直说满意,“衣服买回来发现又宽又大,没想到拿来锁边才3块钱,师傅的服务态度还特别好。”
每周一是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湖畔嘉苑东区社区便您生活铺提供专业缝补的日子。上周一,王大为来到生活铺改衣服,结果缝纫机出了点儿问题,裁缝王红艳就把衣服带到她“坐班”的其他社区做,7月8日,她又把衣服带了回来。
裁缝会辗转在好几个社区的便您生活铺为居民缝缝补补。
王红艳是宁夏东耀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员工,东耀家政是金凤区总工会合作的一家公司。启用目前的9处便您生活铺就是由金凤区总工会出资打造的。金凤区总工会引进专业人员,采取工会兜底、“市场+低偿”的方式为社区居民、周边商户等提供理发、缝纫锁边、磨刀、配钥匙、清洗锅底等小微服务。
社区“便您生活铺”周一到周五每天提供一项服务,王红艳缝纫经验丰富,被公司安排在几个社区轮流“坐班”。
刚为裙子换完拉链,又有两位居民提着衣服走进来。一位男士拿来5条要改大小的裤子,另一位女士则是4条裤子。这位男士是老顾客,知道服务流程,先在记录本上登记个人信息,王红艳为他量好尺寸,决定先改一条,剩下的慢慢再做。忙碌间隙,王红艳还不停回复其他居民的咨询,“这里是干啥的?”“洗锅底多少钱?”“窗帘能改大小吗?”……生活铺就在社区一楼进门处,很显眼,居民来来往往。
临近中午,王红艳还有几件衣服没改好,她不打算回家,把活干完再回,“为了让居民早点拿到衣服”。
“小修小补” 还可按需“上新”服务
“现在护理擦鞋的需求少,能不能与家政公司协商,把这一项换成其他项目,比如洗鞋、干洗等服务?我们日间照料中心正好有一间洗衣房,可以利用。居民对缝纫和磨刀磨剪子的需求大,能否增加服务时间?”
“这些都可以协商,我们可以根据居民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服务项目和时间。”
这是7月4日在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鲁银社区“便您生活铺”里,社区党委书记钱超与街道工会工作人员朱礼瑄的对话。
该社区生活铺成立近两个月,线下接待顾客近500人次。当天是清洗锅底服务,一位居民把炒菜锅拿来,得知清洗一个炒菜锅10元、一个蒸锅8元后,当即表示下周再拿蒸锅来,“在外面不好找地方洗,社区既方便又便宜。”
便您生活铺就开在社区一楼,很显眼。
生活铺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标着服务时间和收费标准,比如,星期一配钥匙,0至10元;星期二护理擦鞋,5元至8元;星期三缝纫,从简单缝补衣服免费,到换羽绒服拉链10元不等,最贵的服务是清洗普通家用不粘锅锅底,15元。屋内,一面墙上还挂着锯子、扳手、打气筒等共享工具。
生活铺旁边是理发店,居民李高杰理完发到生活铺里转悠,看师傅干干活,与居民聊聊天,在他看来,“这儿服务方便不说,还给大家增加了交流和互动的话题。”
今年鲁银社区还打造“鲁事有约”平台,上线了理发、养老认证、清洗锅底、磨刀、缝纫等服务,有需要的居民通过平台预约,就可享受相关项目的上门服务。
从露天到小屋 便民维修点升级换代
“师傅,你看我的鞋能修不?”一位女士问。
“你的鞋帮低,缝上之后还是容易开线,就别花冤枉钱了。”刘连升答。
刘连升是金凤区庆丰街一处“小修小补”便民维修点的摊主,维修点位于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他原来就在马路对面修鞋、配钥匙、修理自行车,干活的家伙什用三轮车装着,“那时摊点不齐整,三轮车上就写着‘修车’两个字,还一大一小,哪像现在。”升级后的便民维修点,位置好了,场所也升级为一间小房子,不用再像以前风吹日晒雨淋了,房子里面也被刘连升收拾得整整齐齐。
便民维修点的师傅在修理电动车。
19年前,刘连升开始学修自行车、修鞋等手艺,多年来一直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近些年来,他深切感受到时代和人们观念变化带来的冲击,比如,穿高跟鞋的人少了,维修点换鞋跟的生意大不如前,私家车多了,修自行车的也少了许多。但作为一名手艺人,他仍坚持着自己的“生意经”:心细、手艺过硬、不忽悠人。
良田路一处便民维修点里,满满当当放着王建民的维修工具。王建民今年48岁,因患病腿脚不便,20多年前就开始干修理自行车这一行当,最早在西门桥摆摊,后来综合执法局将他协调到这个摊点,附近有几个居民区,能维持生计。
便民服务如何长久? 未来会继续优化!
王红艳手艺过关、服务态度好,不少居民和她成了朋友,她也希望能稳定地干下去。
明年,刘连升的儿子、女儿相继要参加高考、中考,生活的担子不轻,但他相信,只要勤快能吃苦,维修点的生意不会差。
“小修小补”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也为像王红艳、刘连升、王建民这样一些拥有手艺的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
手艺好,价格便宜,生活铺很受居民喜爱。
如何真正发挥“小修小补”维修点的便民作用,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金凤区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旭表示:“近年来,我们适时增加‘小修小补’便民维修点数量,免费统一规范门面,通过租金减免、点位优先、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小修小补’等便民业态发展。下一步除完善店铺经营场所的硬件保障外 ,还欲联合辖区各街道为‘小修小补’便民维修点融入社区服务功能,做好软件服务。既方便居民解决实际需求,又能增加维修人员收入。”
就便您生活铺而言,如何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并实现一定的盈利,从而确保服务长期稳定提供?
金凤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杨国林介绍,便您生活铺经过将近一年的摸索实践,已形成良性循环。当前,引入了两家第三方公司来运营,形成了竞争机制,促使他们优化服务。工会兜底起到基础性作用,服务项目低偿收费作为补充,加上第三方公司对工作人员统筹使用,以此确保了运营收益。未来生活铺将根据职工群众需求,丰富和做细服务项目,不断满足职工群众个性化的需求。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