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还将增加6个(充电街道共享电动汽车小区)

/ 因地制宜,共治共享,将“痛点”变为“亮点” /

通过现场参会人员的分享,了解到,按照“分类、分级、分步”原则,北新泾街道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电动汽车共享充电桩设施建设。
各居民区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正在创造性开展充电桩共治共享,有效缓解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难题。

如新泾六村在居民区党组织的带领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架马车”齐心协力,“红色物业”新程物业在精品小区建设过程中,主动提出将物业管理处院子围墙向内退一米,腾挪出10余个停车位。
小区申请建设共享充电桩时,充电车位便选址于此,门岗门卫更是主动承担起巡查管理的职责。
“不少新能源车主把车钥匙给门卫,方便现场调剂,居民普遍反映良好。
”新泾六村业委会主任陈锡亮说道。

今年还将增加6个(充电街道共享电动汽车小区)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新泾五村的挂壁式充电桩位于社区单位爱馨苑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分中心的墙面上。
“小区460辆车中包含70辆新能源车,在党建引领自治共治下,6个充电桩基本实现了供需平衡。
”新泾五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冯冰清向介绍,前期会同低碳办、国家电网多次实地踏勘,与爱馨苑、业委会、物业沟通协调后统一共识,最终确定选址和实施方案。
为将影响最小化,预埋充电桩管线时,按照开挖路面最短距离的方案来实施,开挖宽度缩减到10厘米以内。
通过AI+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小区出入口醒目位置设置了智慧停车指示牌,车辆可根据引导有序停放充电。

新泾三村新一批充电桩选址处

新泾三村结合北渔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和精品小区建设,在小区建设500KVA箱变,提升社区供电容量。
并开辟共享充电桩充电区域,重新划定停车位,进行分区管理。
区域入口处设置道闸和摄像头,能智能辨别绿牌车辆进出,解决了油车占位等堵点问题。
新泾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夏芳表示,得益于小区建设改造一体化推进,小区电动汽车数量从最初的30余辆增加至100余辆。
除已有的12个充电桩外,接下来,小区计划申请再增配10个充电桩。

与此同时,北新泾街道积极探索动迁房小区、商品房小区的“一桩多车”改造项目。
如动迁房小区剑河家苑,街道通过条块联动合力拔除“僵尸桩”,并配建了3个新型智慧充电桩。
家住剑河家苑的外籍居民米多莉在会上表示,以往自己需要特地前往周边商场充电,既要支付商场停车费用,还会产生餐饮等开销,如今在小区里就能充电感到十分便捷。
从居民自发建立的“剑河家苑新能源车主群”中可看到,微信群成员以近百人,各车主会有序轮流充电。
群中不仅有居委会、业委会成员,还有充电桩维保人员,有任何问题都能在群中第一时间响应并解决。
针对商品房小区,街道引导业委会和物业在公共车位加装共享充电桩,目前宜嘉坊率先试点由物业公司建设共享充电桩设施。

从“有充电”到“优充电”,北新泾街道深化“AI社区”先发优势,与国家电网、区城运中心携手,开发电动汽车共享充电桩模块和应用。
辖区部分电动汽车共享充电桩设备数据已接入“一网统管”平台,可定时推送动态数据,实现市、区、街道三级数据共享。
通过数据分析,街道能合理引导周边居民区新能源车错时错峰有序充电,让闲置的共享充电桩“忙碌”起来,提高充电桩使用率。

/ 科学谋划,党建引领,协同联动统筹推进 /

北新泾街道位于长宁西部,辖区面积2.22平方公里,共有15个居委会,实有人口5万人,是典型的居住型社区。
近年来,随着居民对新能源车和充电设施需求激增,街道直面“最后一公里”充电难题。
2020年,在区发改委、区房管局、国家电网的大力支持下,北新泾街道着手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桩进小区”,并成为长宁区首批试点街道。

围绕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北新泾街道将“推进电动汽车共享充电桩全覆盖”纳入街道重点工作目标之一,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工作方案,依据房屋类型分步实施。
三年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党建联建平台,将架空线入地、精品小区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共享党建资源,放大电动汽车共享充电桩的社会效益。

座谈会上,北新泾街道办事处主任刘丽萍表示,北新泾街道以“打造韧性社区、共建慧居家园、共享品质生活”为建设目标,整区域推进电动汽车共享充电桩设施建设是目标中的“重要一环”。
2022年底,街道率先建成全市首个无架空线全要素整治示范区,在住宅小区内“嵌入式”建设箱变,全面提升社区供电容量,为安装充电桩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精品小区建设在设计、施工、推进中同步考虑“建桩项目”。
目前,北新泾街道已建成13个共享充电桩服务点。
今年,街道将6个充电服务点纳入年度建设计划,力争年底实现“社区电动汽车共享充电桩全覆盖”目标。
结合居民新增需求,街道将持续做好“共享充电桩一件事”,从“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进一步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

部分图片来源于北新泾街道

撰稿/摄影:李嵩楠

编辑:竺嘉茹

责编:李晶莹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