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同比少了50%,保险公司大吃一惊!(暴雨少了一惊辆车保险公司)

这几天,珠海人口中最热的词汇非暴雨莫属,神兽停课,非必要不出门。
珠海三天的降雨量达到北方城市一年的降雨量。
风雨之后有彩虹,暴雨之后有坏车。
未来一到两周,珠海将进入水淹车理赔高峰,广大车主们最关心的自然是水淹车理赔事宜。
在暴雨过后,保险公司纷纷盘算水淹车理赔时,却发现了今年的理赔与去年有一个很大不同的地方。

首轮暴雨侵袭后他们呆了

5月11日凌晨,暴雨如期而至,整个珠海笼罩在一片倾盆中。
彼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付款理赔入梦来。
暴雨之后的集中理赔高峰将迅速到来,理赔中的各类纠纷调解、手续办理,那都是巨额工作量。
保险业人士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去年的暴雨之下,珠海多处主干道沦陷,105国道一片泽国,半条明珠路瘫痪,路上上百辆车被淹,西部地区的机场路汪洋不止,趴窝的车随处可见。
暴雨之下无完车,珠海3000多辆车被水淹,集中理赔额高达3000多万元。

今年同比少了50%,保险公司大吃一惊!(暴雨少了一惊辆车保险公司)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去年暴雨时的105国道、机场路▲

11日下午3时,就在各大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哆哆嗦嗦地去查看统计水淹车报案数据时,却大吃一惊,10日下午3时到11日下午3时,24小时内,珠海经历首轮暴雨侵袭后,水淹车报案数全市仅100多宗。
按照往年经验,因为车主疏于防范等原因,第一天水淹车数量一般最多,都在400多宗以上,仅100多宗的反常数据让保险业人士大跌眼镜。

截至5月13日,全市水淹车报案数据为1500宗,较比去年3000宗,同比降50%左右,如果只算香洲的报案数,下降幅度至少为60%。
报案数大幅下降的背后到底是为什么?

三大原因拯救暴雨下的珠海车主

一是今年暴雨来之前,珠海的准备做得格外周密。
各大媒体平台的超密度发布,让暴雨的信息几乎做到无死角全覆盖,珠海人对暴雨的猛烈程度以及持续时间都有了比较准确的心理预期,能够从容地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相应的生活调整。

第二,也是更为关键的,在暴雨来之前,全市的统筹中确立了防范优先的思路。
5月11日之前,各部门重点做了几件事,一是提前清淤,下水道中淤泥过多是导致积水的原因之一,清淤后,能大大提高排水速度,减少积水。
二是对部分可能影响排水的管道都做了提前检查,该检修的都做了检修,三是在容易积水的路段提前布置排水抢险车,提高响应速度。
四是与中山方面沟通,把相邻珠海的水闸提前打开,防患未然。

以上几项措施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珠海尤其是香洲区的水浸较比往年有明显改善。
有些原先的水浸点消失了,有些地方虽然还是有水淹,但水淹的程度也缓解了。

比如,今年的人民西路、明珠路、105国道和平市场路段、机场路等等,情况都有明显改观。

改善最明显的是香山湖公园。
去年暴雨之后,香山湖直接喷了,里面的鱼游到了石溪路,路上执勤的交警在香山湖公园管理方的请求下,纷纷加入了摸鱼的队伍中。

吸取了这次教训,本轮暴雨前,有关部门提前安排了功率强大的抽排水车在湖边,暴雨一来就开始抽水,今年的石溪路一切如常。

水浸点的减少带来的一个直接效果是,有关部门尤其是交警部门拥有了全警覆盖的能力。
往年,因为水浸点太多,交警部门无法做到警力全覆盖巡查,只能对重点区域进行盯控,其他区域被动等待车主被水淹之后报警。
今年暴雨一来,交警部门在中心城区确立了全覆盖的模式,所有路段每半小时都会有警力巡过一遍。

第三,暴雨之下,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模式发生了变化。
暴雨下的城市管理涉及的部门非常多,市政、城管、应急、水务、公安,原先的合作模式是,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所谓各司其职是指,针对暴雨产生的问题大家各自管好自己的一摊。

拿交警来说,暴雨来了,交警首先考虑的还是交通,不要拥堵,不要有坏车、水淹车,在此基础上,路面的民警也会自觉去配合做一些清理下水道树枝的工作。

而今年针对水淹车问题,交警部门与应急管理等部门调整合作思路,采取了以迅制汛的策略。
水淹车形成的原因,无非是路面有积水,然后车主通过时,觉得自己底盘高,车技好,非常想试一试,结果试一试就趴窝了。
等到趴窝时,或交警主动发现,或车主报警,交警开始疏导交通,应急部门来抽排水。

今年,交警部门更加强调“早发现、早处理”,以快打快。
暴雨来之前,交警部门提前调整了全市视频监控的角度,所有探头全部对准水浸黑点。
此外,重兵云集香洲,警力巡控全覆盖香洲所有道路,一旦发现水浸高度超过30公分,不管有没有车通过,立刻临时封闭道路,联系应急部门来抽排水,把水排干净了再解封让车走。

5月11日凌晨4点20分,情侣路城市阳台路段积水,仅有快车道可以通行。
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就被交警发现了,并进行了严密监控,至6点30分,情侣路全线封控,到12点30分解封。

健民路交东坑路桥底被淹,交警在远端进行分流,引导车辆绕行旅游路。

狮山路原本不是水浸黑点,今年也被水浸了,刚刚水淹到30公分,巡控交警就发现了,立刻上去把沙井盖打开,然后呼叫排水抢险车,同时封控道路。
因为发现处理得及时,6点40分封路,到7点30分就解封了。

奥园路段积水至40公分,交警同样封控周边道路,路上有水浸无水淹车。

“以快打快”的模式核心要义是利用交警强大的发现能力联合其他部门的迅速响应,在水浸一开始就早发现早处理,同时主动封控道路。
这样缩短了水浸时间,降低了水浸高度,更杜绝了水淹车。

珠海的车辆大部分都集中在香洲,香洲是解决水淹车的主战场,香洲胜则珠海胜。
在这次暴雨之下,珠海交警的警力做到了极限使用,着重强调路面发现。
因而许多交警的执勤时间都明显延长,暴雨之下,雨靴雨衣都不管用。
很多同事穿着长筒胶鞋涉水而过,去打开沙井盖,但水深没过胶鞋,鞋子顿时成了储水容器,他们在处理完沙井盖后,再走出来,脱鞋倒水。

有的同事穿着雨衣依然湿透了,坚持站马路5个小时才回大队,一天来来回回,自我打趣说:“今天底裤都湿了五回啦”。
正是这样高密度的用警,保证了处理效率。

至13日下午,香洲水淹车报案数量预估下降60%以上。
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与香洲交警大队长通电话时,特别用力地说了两句“谢谢,谢谢你们呐!
”。

未来水淹车理赔高峰,

暴雨之下,积水难免,但水淹路不代表水淹车。
相信有了这次有益的探索,今后珠海在避免水淹车的问题上可以做得更好。
这也是一个城市治理水平的体现,你我共同努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