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给学生们科普多肉植物。受访者供图
东坑镇深垟村距离景宁县城32公里,因为有着独具特色的石砌民居群落,被称为“石头村”。如今,村子又多了一个新名字——“多肉石寨”。在这里,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遍布村落,村民们甚至将多肉种植到院墙上,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多肉石墙。
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一位农创客的“突发奇想”。在雅景多肉基地,见到了景宁雅景花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勇。他正和社员们忙着检查手里的多肉植物,“20000平方米的生产大棚,拥有超过400多种的多肉品种,大家都说我打造出了一个‘多肉王国’!
”

在雅景多肉基地,吴勇正和社员们忙着检查手里的多肉植物。受访者供图
连栋大棚里,品种繁多的多肉植物让人目不暇接:长得像树一样的绿法师,能塑造墙面浮雕感的胧月,蜷缩成花朵形状的山地玫瑰,还有与星座契合的双子座、摩羯座……
2009年前,吴勇在杭州从事服装设计工作,并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公司,事业小有成就。当大家都以为他会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时,彼时的吴勇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选择回到家乡种起多肉植物,创办了景宁雅景花木专业合作社。“我是从深垟村走出去的,但我觉得自己的根始终在这里,所以我决定还是回村为乡里乡亲做点事。”吴勇说,种植多肉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多肉并被它的萌态所吸引,从此就成了“多肉控”。
从农村走出,最后又回到农村,吴勇一心想安在多肉的世界里。“刚开始也走了不少弯路,从国外引进多肉种子,由于缺乏经验,不是种子发不了芽,就是小苗种不活,年产量也只有6000盆。”经过多次尝试和不懈努力,吴勇再生产出来的多肉由原本“病恹恹”的模样开始变得生机勃勃。如今,常年基地存圃量达60余万盆的合作社,已发展成为全省内最大的多肉生产销售企业之一,2023年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带动了230余户村民增收,吴勇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多肉大王”。
吴勇和他的多肉“王国”。受访者供图
“你看看这个。”吴勇手指向头顶的一张黑网,“这是大棚的遮阴网,专门负责控制日光的。当太阳照射超过2万勒克司,就会自动合拢;如果低于2万勒克司超过半小时,又会自动打开遮阳板,让外面的阳光照射进来,让多肉们不会‘着凉’。”
不同于传统农业,这些多肉的养殖并不需要“靠天吃饭”。“我们10多个多肉大棚可全是高科技。多肉养在棚里,空气及地面温度、湿度、水肥、日光都能智能调控。”吴勇说,大棚内配有覆盖肥水一体化微喷喷滴灌系统、覆盖密闭保温内棚设施、全自动遮阴系统、覆盖照明设备等,基地得以实现365天全生产全销售。
吴勇在为村民讲解多肉种植知识。受访者供图
生产效益明显增加的同时,让吴勇有了更多的想法——如何让多肉美化村庄带动全域旅游、让基地辐射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创富?为此,吴勇通过为村民免费赠送多肉种苗、定期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基地回收或自由售卖的方式,带动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庭院围墙的石头上种植多肉。渐渐的,“多肉石寨”“会开花的石头”开始走红,吸引了大批县内外游客前来打卡。
“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多肉。村里人将多肉盆栽摆放整齐并贴上价格标签,旁边设置一个二维码,方便游客选中喜欢的多肉后,扫码付款直接带走。”多肉变产业后,吴勇借着景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契机,将基地打造成为融文化、创意、科普等为一体的雅景多肉文化(休闲)园,年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年产值约450万元。
“把多肉‘种’进这片我深爱的土地里,更希望它像一颗致富的种子,让山村景美、民更富。”阳光下,基地里各色多肉色彩斑斓,舒展出不同的姿态,看着逐渐热闹的小山村和村民脸上舒心的笑容,吴勇的脸上笑意不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