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易修叙先生生前回忆录和张任伟、查一群、张福善等同志的稿件综合整理
何况
京山被炸的惨状,从《京山被炸纪实》的记叙,已可见一斑。兹将张任伟同志在事后写的三首绝句抄在本文开头,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惨状和人民对日寇暴行的愤慨。

(一)
国家如麻敌可乘,飞来横祸降山城。
故园瞬息成焦土,惨绝人寰古未闻。
(二)
满城破瓦满城尸,烟雾血腥刺鼻时。
残骸犹含慈母泪,袒衣露乳让儿食。
(三)
黎庶何辜遭此屠?人神共愤咒倭奴。
家家含恨诫儿女:永世不忘血海仇!
这次敌机轮番轰炸究竟多少架次,其说不一,《京山被炸纪实》,是作者亲身经历,文中记清晨10时左右,轮番炸了3次,共有敌机36架。其后间隔了一个多小时,又来21架,狂炸一次向东逝去。这是可信的。
至于死伤人数,首先见于1938年9月某日《武汉日报》发布“陆德泽前往京山慰问”的记载。电讯的开头说:京山城内外炸毁民房1000余栋,死伤人民2000以上。石专员(指石毓灵)、蒋县长率民夫数百极力救护、埋葬,哭声震天,臭气逼人,丧心惨目,空前未有!”嗣后据掩埋工作者发布:“计掩埋尸体1964具。”称遗骸已近2000,还有许多粉身碎骨被弹坑活埋的呢?显然《武汉日报》的发布失实。现将京山县人民委员会1964年4月的调查(以下简称《四月调查》)转叙如次:“1938年7月5 日(按所指为农历闰七月)清晨,城关镇的人民刚起床,部分尚未起床,突然敌机飞临上空,疯狂轰炸和用机枪扫射,炸死2000余人,炸伤3000余人,炸绝96户。”这个数字是经前县人委会多方调查所得,比较正确。不过我认为实际数字仍不止于此。因为8月29日正是扩大会议的会期,各区乡和大保的伪职人员,财政、教育、税务、治安等各部人员,加上送这些人来县的夫马人员,《四月调查》是无法调查的,此其一。京山为县城,附近农民每每先一天准备些柴火、鸡蛋、蔬菜等,不到五更就起身,到京山来换油,凌晨都到了京山城,赶上了浩劫。这是《四月调查》未能统计的伤亡人数之二。在旧社会,天门、汉川的农民,每年处暑前后抢着把自家的谷子收割后,就成群结队地到京山、钟祥来帮工割谷,积几文工资回家过冬。这天,他们有几队扛着冲担走到京山附近,被机枪扫死在郊区路上。城北3里大河头田畈间,有个深达几米的弹坑,据当地农民说这是敌机看见早上下田的农民投下的,炸死了十多人。这些死伤,也是在统计之外的。河下停泊有小船数十只,来自天门、汉川、应城各地,均被炸毁,米、柴、尸骨、血肉,满河都是,河水为之变色。这些伤亡也是没有统计的。综上所述,8月29日在京山罹难死伤的至少是7000人。
毁坏的民房和商业资产,据《四月调查》记载:“城内东门至西门,这条街长达一华里,计房屋500余栋,800余户,人口4000余,商业资本约4万多元(硬币)。西门外从西门至段家堰为西街,长约一华里,房屋320多栋,450多户,人口2200余,商业资本达十多万元。大东门外从大东门到东关,长约一华里,房屋350多栋,460多户,人口2000多,商业资本5万余元。小东门外至申家禾场,街道长约半华里,房屋50多栋,70余户,人口300多(这条街多系小商贩,资本未计算)。城东河街房屋40余栋,70多户,人口400多(资本未计)。”根据上列数字,在轰炸前,京山房屋共1260多栋,住户共1850余户,人口共9200多人,商业资本约19万元。轰炸之后,房屋全毁l165栋,剩下破破烂烂的房屋不到百栋,歪歪倒倒,不敢居住。遭炸之后,活着的人都逃奔亲友家,加上以后敌机或3架或5架,经过京山就投弹,以至数月不见人迹,臭气熏天,乌鸦、野狗争食人肉。古老的山城成了荒凉的废墟。
京山城的历史文物也毁于一旦,寺观庙宇一无所存,远近闻名的拱形会仙桥完全倒塌。京山有8座青石牌坊,多为纪念明代有声望的士大夫而立。
这些牌坊的工艺各具特点,雕刻精巧,结构古雅,各尽其妙。牌坊的直柱约2尺至3尺见方,高2丈多至3丈多。牌顶上的立体人物、鸟兽和额面的浮雕,龙、凤、狮等,一个个腾身欲舞,展翅将飞。雕塑的绣球,仰面望去,直径不过六七寸,球面的龟纹格,匀称细致,球内又塑一小球,小球内又刻一实心小球,可以转动,大风鼓动时,球内铮铮有声,真是巧夺天工!天、京两县有句尽人皆知的俗话:“天门四十八牌楼,赶不上京山的狮子捧绣球。”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艺术与炎黄子孙无数的生命,都毁在日本法西斯的魔爪之下了,怎不叫人愤恨!
京山城墙,周围约4华里,除南城还剩五六丈外,其余也全被炸毁。
京山被炸之后,汤池合作训练班负责人共产党代表陶剑寒(即陶铸)同志,民主人士李范一先生等率领训练班师生和医务人员带着医药、布匹、面粉、油、盐、罐头、食品、炊食用具、日常用品奔赴京山,对罹乱人民进行拯救,费用都是合作供应社拿出来的。接着又以农民银行的名义,向受害农民放了大批贷款,京山人民对此永远铭刻肺腑。
京山人还念念不忘的,是当时汉口总商会会长陆德泽先生(京山陆家寨人),他是当时武汉民族资产阶级巨子,在汉口开有陆恒昌商店,拥有武昌德泽里全部产权。听到京山被炸的噩耗后,桑梓情深,马上动员武汉慈善团体,组织医生护士四十二人,携带医药和医疗器械到京山进行救护。陆又慷慨捐出硬币一万元,并动员复兴纱厂捐助硬币一万元,共硬币二万元,作为对死难者家属的抚恤和对伤者的医治的费用(以上事实和数字均详见1938年9月×日《武汉日报》)。据当时身受重伤的张南勋老师说,他曾领到医疗费硬币十元,药物一包,是陆德泽先生捐赠的。受帝国主义欺侮之时,家乡人一同仇敌忾,倾家相助,陆先生的高风,京山人民当继承和发扬下去。
1938年9月×日的《武汉日报》,也公布了这样的一则消息:京山被炸后,“鄂赈委会第八区卫生组即于翌晨由该组救护队派救护四人赶赴救护,鄂省府、第八救济区当即各拨款一千元办理急赈……”云云。并听说湖北省伪绥靖主任何成浚听说陆德泽到京山来了,也命车到京山来,下车望了一下,就掉头走了。什么“关心民瘼”,什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民党的要人叫得多么响亮,区区二千元,与贪污榨取的民脂民膏相比较,不过九牛身上一根毫毛!
而且是出于无可奈何的敷衍。这就是这些老爷们丧失民心的根本所在。
有人问,上海刚沦陷,京山是僻处内地的一个小小山城,也未设防,为什么日寇要对它下毒手?于是作出了种种设想:一、1937年,蒋介石借口国防需要,在京山东首郊区,强征人民土地几百亩,又强征民工数万,把那块土地整平了(始终只整平了一下),扬风挂榜,说在京山修了一个大飞机场(解放后作牧场用)。敌机是为了炸这个飞机场而来的;二、伪县长蒋章骥兼任抗战经理委员会的委员长,汉奸误为蒋介石,向主子报了;三、八月二十九日是伪县长召开扩大会的会期(有些记载误为前两天开的会,根据《京山被炸纪实》判断会期正是八月二十九日),各客栈都住满了人;四、八月二十七、二十八两天,有些军人三三五五地经过京山,二十八日还有一辆小轿车经京山到钟祥去了。敌机是根据以上情况来炸京山的。似是而非地议论着,其实都不是。
日寇侵略中国,蓄意已久,是作了长期准备的。早在《田中奏摺》里,就挖空心思地策划了“三m政策”(侵占中国,必先占满蒙,逐步造成既定事实,然后鲸吞全中国)。所以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扶植一个“满州国”,又进占热河、察哈尔,组织内蒙伪政权,接着直叩山海关,占领冀东二十二县,又组织了殷汝耕傀儡政府。大敌当前,国民党军队虽然有不少爱国将领,奋身卫国,可是蒋介石对人民凶残成性,对山河破碎,是漠不关心,反而对自动抗日将士百般刁难,对日寇更是畏之如虎,妥协投降。何应钦在天津与日本法西斯签订的《何梅协定》,就是这种卖国政策的具体体现。日寇对此,洞若观火,于是高喊“日中亲善,共同反共”,与蒋介石叫嚷的“攘外必先安内”互相唱和,以投蒋介石之所好,并利用此机会,积极作好鲸吞的准备。象湖北地处腹地,又是蒋介石“行营”和“绥靖”重地,而日寇居然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绘印出详细而精密的军用地图,连山间小道、村头木桥、地势高低、人口多少……均精确无讹。蒋介石说一无所知,谁肯相信? (其实所有蒋管区都绘有这种军用地图)西安事变以后,蒋介石迫于形势,也不得不假喊抗日。一些爱国将领激于义愤,全力抗日寇,所以出现台儿庄大捷这种新局面。日寇对此,就充分利用蒋介石对外软弱恐惧的心理,于是加强了威胁诱降的手段。南京的大屠杀,各地的大轰炸,都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所以狂炸京山的原因,就是在于威胁蒋介石投降。起码是吓蒋介石快跑,借以涣散军心。谓为日寇间谍情报之误,实为讹传。请看当时的蒋介石,上海失陷后,即逃至四川,虽然在喊“保卫大武汉”,结果南京失守,芜湖、镇江相继沦陷,长江要塞马鞍山、田家镇一触即溃,武汉未放一枪,到1938年农历12月,京山这座废墟上就插上膏药旗。从八月底京山被炸到12月京山失陷,短短四个月,遥遥数千里,长足竞走,恐怕也没这么快!
四个月,几千里的战场,蒋介石干了些什么?炸毁了花园口的黄河大堤,让黄泛区数十万人民身葬鱼腹,有力地配合了南京大屠杀,忠实地履行了“何梅协定"。日本法西斯威胁诱降阴谋得逞了。京山人民遭屠杀就是这个阴谋的一部分。
八月二十九日以后,敌机又多次炸过京山城,并在宋河、孙桥、坪坝、三阳、雁门口等集镇轰炸过,在应城、钟祥等邻县轰炸过。九月初,伪县政府迁到了城北十华里的田家湾。军队西撤过境,不绝于途,要粮要伕,不堪其扰,于是蒋章骥先生卷席溜走了,伪县政府从此瓦解。
这时,原湖北省合作委员会常驻汤池的共产党代表陶铸同志继续用农民银行的贷款补救农村,组织群众,争取进步青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冬,首先派到京山来组织群众的有孙耀华、沈少华(沈德纯)、林镇南、陈玉宏等同志。组织起来的人民武装首先是应城抗日大队,随后联络各县进步力量展开敌后活动,建立了豫鄂边区抗日政权,军民一体,为抗日持久战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反动政权遗弃了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的新生力量。
在这一时期,京山县的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纷纷参加了革命组织,据易修叙先生记忆所及,当时在抗日战争中起骨干作用的有王家吉、彭友德、黄定陆、吴传一、张光泽、金铎、张先浩、易齐萍、易齐荇、丁云超、余玉华等同志,他们组织全县人民,艰苦卓绝,浴血战斗,终于迎来了胜利。
四、五十年过去了,古老的京山建起了高楼大厦,修起了公路桥梁,商场上琳琅满目,学校里书声琅琅,工厂里炉火通红,林荫大道上车水马龙,水库一碧万顷,公园五光十色,……红男绿女,千姿百态,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可是,所有的京山儿女,永远也忘不了五十年前,这里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飞机炸毁了的废墟。他们正把这种悲愤化成建设自己家乡的力量,他们正以这种悲愤心情派出了涂维军、周慎辉、黄登平等这些优秀儿女去痛击外国侵略者保卫自己的祖国!
注:根据京山县志载,1985年有京山周棋辉等人在老山前线战斗立功。此文应在1988年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