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房子的交付是家的落地
那么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则是幸福的延续
拥有一个“绿意满满”的人居环境

将极大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获得感
🌻
“那居住小区绿化该如何设计建设”
“事后又该如何进行养护管理呢”
今天住建君就来告诉你
总体目标: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背景下,始终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营造安全、舒适、美丽、和谐、多样化的高品质居住环境为目标,以微更新、微改造的方式推进已建成居住小区绿化改造提升,以高标准建设新小区绿化景观,进一步促进成都市居住小区绿化从观赏型向参与型转变,实现公园化、场景化的居住小区整治,推进成都市居住小区绿化品质的提升。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成都市建成区内老旧小区、新建小区及规划待建小区的绿化设计、建设和管护。其他区市县可参照执行。
着眼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推进公园城市居住小区绿化的品质的提升,建设生态可持续、居民可参与的居住小区场景。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交流和活动空间,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打造宜居生活环境。
安全活力:创建安全、宜人、可达、持续和富有吸引力的空间,促进文化/休闲/商业等不同活动,激发居住小区活力。
有机整合:有机整合道路、建筑、空间环境,打造整体协调居住小区环境。
文化延续:彰显成都地域历史文化传承及时代特色,打造特色小区。
智慧打造:实现智慧化的小区及社区服务与管理。
规划引领,协调统筹,加强城市/片区规划设计引导
●单个小区改造与片区/城市风貌区改造结合:开展现状情况调查,从多小区多街区的尺度整体提升居住环境,推动形成协调统一又各具特色的小区景观风貌,避免同区域内各小区改造风格不一,影响城市及片区整体风貌。
●符合相关上位规划要求:居住小区改造及提升应符合城市风貌引导及上位规划的相关要求,明确小区所在风貌分区的总体引导特色,在开敞空间预留、建筑绿化美化、绿地景观风格、特色营造、文化要素处理等方面符合相关规划和引导要求。
●引导实施集中连片改造:原则上在单个社区范围内,将地理位置相邻、历史文化底蕴相近、产业发展相关的居住小区合理划定改造成片区单元,科学编制片区绿化改造提升方案。
推动社区共享共治理念,构建开放共享的住宅绿色环境
国家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就明确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2016年,中央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中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目标:促进小区开放共享,构建居住区一街道一社区融合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
●已建设小区实施导引:探索创新精细化的安防管理模式,鼓励通过小区开放,社区内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等资源被更多市民共享。结合“两拆一增”、片区更新等工程,统一打造居住片区内绿地、街头绿地、广场、公园等,内外绿化空间渗透互联。
●未建设区域规划要求:不鼓励建设大尺度的封闭式住宅小区,鼓励推广街区制,形成开放共享的生活街区。结合公园和街头绿地,布置满足公众体育、休闲、娱乐和社交性活动需求的开放空间,设置运动场地、休闲娱乐和文化设施。
公共空间增绿,公园场景提质,构建活力小区
●鼓励开放附属空间:整合利用小区内空地、荒地、拆除违法建设腾空土地及居住区周边存量土地,用于增加绿地及公共活动空间。结合实际情况,鼓励街区及社区内商业、办公、文化设施、学校等用地中的附属绿地广场对外开放,附属公共空间在不对周边业主、居民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条件下,植入公园活动场景。
●微空间改造:对街区内使用状况较差的小广场小绿地、街道界面再设计,围墙涂鸦或屋顶、桥下空间改造,使原来较为消极的空间转化为有活力的积极空间,增加绿色空间及公园场景。
●多类型设施,全龄群活动,强调适老适童:在绿量充足,可达性强的开放空间设置服务设施及游憩设施,开展覆盖全龄段人群参与的各种活动,向适老适童倾斜,打造公园社区休闲、消费、运动、交流等场景,激发绿色空间活力。
老旧小区:原则上指2004年底前建成的,存在安全隐患、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正常居住功能受到较大不利影响、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老旧小区绿化提升可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统筹改造。
●总体策略:①增绿补绿:恢复原有绿地面积,活用闲置空间,立体绿化的应用。②优化提升:强化景观功能,优化景观布局,注意养护管理。
●具体措施:①亮入口——营造公园化小区入口场景。②透围墙——打造美观多样的围墙场景。③平道路——营造安全舒适的道路场景。④补集中绿地——打造功能丰富的绿地场景。⑤疏宅旁绿地——打造精致丰富的绿地场景。⑥敞广场——打造全民健身的小区广场场景。⑦荫停车——打造规范合理的停车场景。⑧绿屋顶——打造安全美观的屋顶绿化场景。
次新小区&新建小区:次新小区是指建造及使用时间在2004-2018年之间建造的居住小区的统称,其新旧程度介于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之间。新建小区是指达到一定规模,基础设施配套比较齐全的新建住宅小区,建造及使用年限在近5年之内。
●总体策略:①多维增绿:屋顶花园、阳台绿化,围墙及挡墙等垂直界面绿化,公共设施绿化。②公园社区场景建设:低碳小区,打造智慧绿地,全年段宜居绿化活动空间。③美学营造:呈现四季有花、四季景美的社区花韵,凸显艺术创意的社区美学,传承并创新蜀风雅韵的城市气质。
●具体措施:①建筑及构筑绿化——多层次增加屋顶、墙面、阳台绿化。②公共空间绿化——优化入口绿化、公共绿地、活动场地等休闲空间。③公共设施绿化——利用雕塑小品、室外座椅等活化有限存量空间。④道路绿化——构建安全便捷道路场景。⑤界面绿化——营建公园化生态场景。⑥宅旁绿地——品质化生态宜居环境。⑦特殊绿地——构筑养老社区、体育场所、芳香园等全龄适合的健康生活空间。
未来小区:还未建成的,拥有生态宜居、智慧人文、功能复合、数字共享、低碳高效、和谐现代化特点的公园城市美丽人居环境。
●未来小区的六大生活场景:①生态美学场景——低碳环保、绿量充沛、安逸巴适、景观多样、艺术美学。②康养运动场景——休民息养、绿意养生、轻奢慢跑、多元运动、阳光体育。③文商共创场景——资源整合、文商并举、多元消费、价值转换、激发动能。④智慧服务场景——智能家居、人机服务、智慧医疗、智能设施。⑤数字管理场景——数字治理、数据采集、智慧物业、公共安防。⑥多元交互场景——人景交融、人机交互、邻里相通、物物互联。
●未来小区建设业态指引:①医疗——推出基础性医疗全覆盖,结合国家联网医疗机制,配合互联网诊疗服务,建立社区防疫机制。②康养——建设契合全民全龄段康养理念的服务综合体,着重建设养老体系,倡导健康养生的生活理念。③教育——提供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完善学龄段覆盖,与品牌机构合作引入资源,设置个性化教育服务。④体育——打造十分钟健身圈,完善相关设备设施,提供包含体育活动、休闲健身、均衡饮食的综合服务。⑤交通——落实TOD理念,串联街道绿道,增设车辆服务点位,开发无人车、无人机等多维畅行方式。⑥文商——促进社区业态发展,引入文创、餐饮、购物、娱乐等文商消费场景,将平台与智慧技术结合。
●未来小区建设内容指引:①美丽园林——活用多空间、多维度、多层次的绿化形式,将多种空间统筹整合,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导向,建设有方向性、功能性的园林空间,突出展现蜀风雅韵的园林美学价值。②智慧园林——利用智慧园林大数据库和智慧化操控,使人和自然产生互动、互知、互感等良好效应。助力解决智慧邻里、生活健康等社区核心问题,打造集约化的、更便捷、更人性化、更一体化的智慧园林模式。③生态园林——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利用低影响开发模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④宜居园林——将景观、自然、植物、空间等各要素搭配协调,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营造适宜居住的美丽园林空间。
养护管理清单:
修枝整形条件:因树木生长严重影响他人采光、通风,且利害关系人提出修剪要求的;影响架空线、管线、交通设施等公共设施使用安全的;受大风、地震等不可抗力影响,树木树枝发送折断;树木自身养护需要,调整植物的生长势,调节植物的通风透光和水肥分配,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促使植物茁壮生长;需要通过整形修剪改变树木外观,塑造优美树姿及艺术造型,丰富植物景观。
小区植物分类修剪要点
●入口植物:及时修剪遮挡小区入口铭牌、门牌号及其他标识标牌的枝叶;乔木应枝叶疏朗,灌木应低矮密实。
●道路两侧植物:及时修剪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的枝条;修枝后的枝叶应及时清运,不得随意堆放在道路两侧。
●围墙内外植物:围墙周边种植的植物不得影响围墙安全稳定;及时修剪有安全隐患的乔木枝条。
●集中绿地植物:有疏有密,成片种植乔木修枝后透光度应满足林下植被生长需求;灌木可按照现状,整形修剪或修剪成半球形、球形、椭球形、伞形等。
●宅旁绿地植物:及时剪除影响住户采光的枝条;单元入口两侧植物应不影响居民通行。
●公共广场植物:乔木应树冠浓密,满足遮阴需求;不宜过度修剪,剪除有安全隐患枝条和病虫枝即可。
●停车区植物:乔木不宜重修剪,应保持树冠浓密,有遮阴效果;灌木应整形修剪,轮廓清晰,低矮不影响视线。
●屋顶墙面植物:乔木枝条不应伸出屋顶女儿墙,随时修剪有安全隐患的枝条;应及时修剪对墙体有安全隐患的藤本枝条。
修剪类别:补偿修剪——为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疏删修剪——为控制树冠疏密程度以防灾、防病虫害、增加下层植物的光照需求;短截修剪——为抑制或促成生长以控制树冠的大小;造型修剪——通过整形修剪改变树木外观,塑造优美树姿艺术造型,丰富植物景观;修饰修剪——为增进和改善树木定植后的整体美观,改善城市景观;生理修剪——调控开花结实;更新复壮修剪——为老树或绿篱的更新复壮;结构修剪——调控树体结构,纠正树木结构缺陷,预防安全隐患。
修剪技术指导
●修剪时间: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定期大修,每年小修;落叶树木在秋末冬初、树木休眠期内进行;常绿树木在早春萌芽前或树木生长停滞期进行。
●修剪技术:剪枝——从基部剪去枯枝、病虫枝、交叉枝、过密枝条,改善冠内通风透光条件;短截——主要修剪枝条先端一部分枝梢,促发侧枝,防止枝条徒长;截干——将较粗大主枝、骨干枝进行截断,促使树木更新复壮,应在伤口处涂保护剂或用蜡封闭伤口,促进愈合。
●修剪方法:依据树型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树形为圆锥形、塔形、圆柱形的树木应保持顶端优势,去除过密枝、并立枝、弱枝、交叉枝、病虫枝、下垂枝、死枝及影响树冠圆正的徒长枝;树冠为球形、伞形、平顶形的树木应以疏枝为主,形态保持不变;疏枝应自枝条基部修除,不留短桩,间隔抽稀,短截应于节上2cm-3cm,大枝短截应分段截枝,直径3cm以上的截面应光滑平整,略倾斜,伤口涂防腐剂和生长素。
以上知识点大家都了解了吗
“成都市居住小区园林绿化导则”
部分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