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强和翠花的“山乡巨变”(当归淘宝新华网翠花电子商务)

新华社文静

“大家好,我是‘当归哥’!
”离“双十一”结束还有一个小时,军强调整坐姿,将手机镜头对准自己,热情地向网友打招呼。
身后,包装精美的当归、党参和黄芪切片堆放在货架上,将被发往全国各地。

军强姓於,是岷县军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创办者,是甘肃省科技厅评选的省级电子商务导师。
他的公司被甘肃省商务厅评选为省级示范企业、甘肃省级优秀扶贫带贫企业和甘肃省优秀网店。

军强和翠花的“山乡巨变”(当归淘宝新华网翠花电子商务)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但所有荣誉头衔,在军强心里都比不过他自己给自己定义的身份——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

“军强家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秦许乡中堡村。
岷县被称为“当归之乡”,但山大沟深,环境严酷,适宜种植的作物很少。
种麦子、割麦子,倒茬种当归、挖当归……日月流转,一家人在往复不息的“固定动作”中过了一年又一年。

几乎没上过学的军强赶上了“打工潮”。
背着一麻袋当归,军强来到西安,在建筑工地找了份活。
白天打工,晚上摆摊卖当归。
带着泥土的当归虽然引起了路人的兴趣,但大多只看不买。
奔波一天,收入寥寥。
军强一度感觉生活犹如一张无形的网,越是挣扎,裹得越紧。

一天晚上,军强照常在居民区门口摆摊,旁边来了个卖儿童玩具的大学生。
不出三小时,玩具悉数卖光。
临收摊,看了眼军强原封不动的摊位,大学生劝道:“你的药材这么好,怎么不拿去淘宝试试?”

“淘宝是哪条街?”军强一把拉住大学生,塞过一根烟。

自此,军强的生活轨迹变成了工地和网吧的两点一线。
在逼仄的网吧,他如痴如醉地逛淘宝、学打字,开始接触电商。

接下来的几年,军强结婚了,妻子是邻村的女孩,叫彭翠花。
翠花看家,军强在外当销售、干建筑、做服务员……而电商的种子始终埋在他心里。
军强知道,有条“路”,能越过山梁,通向外面的世界。

2009年,军强接到乡里打来的电话,统计愿意回乡创业的年轻人。
军强辞去工作,用仅有的积蓄买了台电脑。
他在淘宝上注册了一家网店,取名“岷县当归哥”,开始了创业路。

“电商是啥?”这是刚回村里的军强被翠花反复问的问题。
当时的中堡村,不通网、不通快递。
听说军强要“用电脑卖药材”,当地电信部门专门为他栽了一溜电线杆,才拉上网线。

万事开头难。
刚开始的三个月,军强的淘宝店门可罗雀。
一天,他呆坐在电脑前,淘宝旺旺闪了闪,打开对话框,上面写着:“当归是怎么种的?”

“我甚至不敢确定,电脑另一端跟我对话的是机器还是人。
”回忆起第一次客服经历,军强笑着说。
尽管心里没底,他还是认真地敲起键盘,一字一句地解答当归的种法。
二十多分钟后,对话框又跳出一行字:“冒险在你这里买一斤试试吧!

就这样,军强的第一笔生意成了。

生意有了起色,家里的当归很快不够卖了,而乡亲们还靠着传统的销售方式,每天凌晨4点就去中药材市场占摊位、卖药材。
“怎么能让大家的脑子转过来?”军强想。

机会终于来了。

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将电商扶贫列为“脱贫攻坚十大工程”之一。
2015年,国家拨款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农村电商,并确定了第二批200个电子商务进村示范县,岷县就是其中之一。

有了专项资金,岷县建了一座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8个乡级服务站和306个村级服务点。
县上也开始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村村通了硬化路,高速公路在县城穿插而过。
更令军强惊喜的是,2017年,兰渝铁路开通了,火车站就离村子不远。

“铁路开通后,我感觉和世界没有距离了,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
”军强说。

这一年,军强注册了公司,进驻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中堡村建起工厂并开了一家合作社,和村民签订供货协议,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保底收购药材。
合作社的社员由最初的几户增加到现在的170多户,年轻人纷纷上门“取经”。

一个小时的直播很快结束。
零点的钟声敲响,在无比热闹的购物氛围中,“当归哥”的网店收获了4000多个订单。

“双十一”结束了,但军强和翠花的故事还在继续。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