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快速路 助君步青云——首都企业助推青年技能人才成长记事(技能创新公司青年工作室)

在助推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发展这件大事上边,首都企业和各级工会正在密集性出招,目的就是要让青年技能人才快速发展、脱颖而出,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技能人才的关键性支撑作用。

催开百花需春雨,技能报国谱新篇。
午报近日深入到首都企业和基层工会中,捕捉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助推故事”——

刘震(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开通快速路 助君步青云——首都企业助推青年技能人才成长记事(技能创新公司青年工作室)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金剪刀修剪技能大赛 助技能人才快捷成长

每三年一次全员岗位竞聘、金剪刀修剪技能大赛助推青年人才……一直以来,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不断拓宽平台,培养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尤其是加强人才梯队建设,让业务技术不断档。
90后的刘震就是受益者之一。
2011年3月,刘震来到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我从学生到技术骨干、金剪刀修剪大赛银奖,都离不开公司的培养。
”刘震说。

“搞园林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行业,日晒雨淋,属于室外作业者,而对着炎热的夏日和绵绵的秋雨,我们说去室外就得去,这样的工作环境经常被称为‘高档农民’,要能吃苦和吃得了苦,工作粗中带细,所以没有乐观吃苦耐劳的人生态度和严谨科学的工作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
”刘震这样诉说着自己的工作性质。

2017年,为了每名员工的发展和成长,该公司开始建立起了每三年一次的全员岗位竞聘。
在公司的平台上,刘震开始从一名生产岗位人员向着生产管理人员竞聘,层层的笔试和面试,让他明确了个人进步的目标。

除此之外,2018年金剪刀修剪技能大赛开始了,在公司的推荐和培养下,刘震有幸参加了当年的金剪刀修剪大赛,从预赛到决赛,他不负众望,获得了比赛的银奖。
“这个奖杯,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公司的支持培养和自己的努力越来越多地激发了我前进的目标,于是我开始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公司推荐的各类技能实践。
”刘震告诉。

2018年到2019年在公司和集团公司的青年岗位能手评选中,他连续三年荣获该荣誉。
在旁人看来,90后的刘震对自己的工作一直要求很严格,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的能力。
在各位前辈和师傅们的指导下,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下,他通过自身的努力,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成为一名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技术人员。

在养护中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眼勤、嘴勤、手勤。
不断学习养护技能,遇到问题先动脑,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再虚心向同事领导请教,使他快速掌握养护中的专业技能。
在养护工作中对长势不好的植物花卉精心照顾;对造型不美的植物,选定条件进行整枝修剪;在自己的责任区域内每天最少要转上几圈,掌握养护区域的植物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刘震每天的工作都很充实。

在工作之余,刘震考取了成人大学,学习更多关于园林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社会在进步,公司在发展,我要不断提升自己。
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和施工方法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只有适应、征服、创造,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才能跟上公司发展的脚步一同向前。
”刘震说。

孙琪(北京地铁公司)

技能大赛中催生 “全国技术能手”

北京地铁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多项技能大赛,为青年职工提供了上升的平台。
今年30岁的孙琪于2012年进入北京地铁工作,先后担任站务员、综控员,现任北京地铁运营三分公司慈寿寺站区车道沟站值班站长。
为了提升安全业务水平,他多次参加技术比赛,并在行车业务技能比赛中成绩优异,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是孙琪非常喜欢的诗句,他坚信,要想提升,需要不断地努力和锤炼自己。
从2013年成为综控员以来,他每年都会积极参加北京地铁公司组织的技能大赛,并在每次比赛后进行经验总结,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完善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

历届的参赛经验为他在2018年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想参加全国级别的技能大赛,必须要过五关斩六将。
通过站区初赛、三分公司复赛、地铁公司决赛及北京市技能竞赛后,孙琪因荣获过北京市技能竞赛行车值班员第一名,最终获得代表北京地铁参加了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工技能大赛的资格。

在参加北京市技能竞赛前,孙琪和同事们曾在回龙观修架库进行备赛。
他的家距离回龙观车辆段需要3个小时,来回坐车就要6个小时。
孙琪每天都要早上5点多起来,晚上9点多才到家。
每个人进行一次完整操作至少50分钟,因此大家都特别珍惜练习的机会。
每次练习,孙琪都会把出现的错误详细记录下来,认真分析,等下次上设备练习时检验分析成果。
最终,他以熟练地实操和扎实的技术知识,获得了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行车值班员全国二等奖。

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让孙琪开阔了视野。
“通过与全国的同行们同场竞技,我认识了很多优秀选手。
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汲取了他人的有益经验,把先进的操作流程与技术技能带回到工作岗位中。
”孙琪说。

通过不断学习、参赛,孙琪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处理起故障来快速而又准确。
2018年7月,10号线车道沟站上行应急门故障,下行列车信号故障,上下行列车在车站均没有移动授权,由于当时正值晚高峰,列车晚点1分钟就会造成客流堆积等严重后果。
孙琪得到消息后,立即指挥综控员办理各项报修手续,自己携带钥匙设备赶赴现场。
他在站台严密监护站台人员进行“互锁解除”和应急门隔离等操作,同时指挥文明疏导员进行客流疏导,远离故障应急门,在整个班组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没有造成任何列车晚点。

北京地铁公司已坚持连续三十年举办技能竞赛,力争覆盖到所有职工。
大赛是每名职工提升业务技能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帮助每名职工成才的绿色通道。
“非常感谢公司提供的成长通道和同事们的支持与帮助,我将继续提升自己,为北京地铁服务,为市民安全出行站好每一班岗。
”孙琪说。

刘泗磊创新工作室(长安汽车北京公司)

创新工作室“量产”高技能青年人才

在长安汽车北京公司,汽车装调工高级技师刘泗磊是一个无人不晓的名字。
从维修工到“老外”也钦佩的技术专家,从技校生到多项技术专利拥有者,从一线工人到“蓝领创新”团队的领衔者,以刘泗磊为代表的创新工作室模式在长安汽车北京公司到处开花。

2018年12月底,以刘泗磊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
长安汽车北京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曹文琳告诉,刘泗磊领头的工作室,紧扣出方案、出人才的目标定位,围绕在市场上、线上制造当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攻关。
“难题的解决站”“效益的增长点”“人才的孵化器”,曹文琳用三个比喻揭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把好的工作方法和绝技绝活传承下来,推广出去,形成生产力,才能发挥好技能人才和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作用。
否则,就是浪费。
”刘泗磊对说,无论干什么都要有专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即使拿扳手这样简单的操作,也不能有丝毫马虎。

工会搭台,职工受益。
青年职工贾涛在中国兵装集团第八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同时,孟凡华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窦建武、李伟楠获得兵装集团“技术能手”称号……在创新工作室的培养下,青年职工们各个练就绝技。
而职工创新工作室由于“量产”高技能人才,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如今,刘泗磊又多了一个新角色,那就是技能培训教师。
虽然是兼职,他却倾情投入、乐此不疲。
根据多年的实操经验,他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依托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发形成技师讲堂,涵盖“线上+线下、固定+灵活、课堂+现场”的体系化培训模式,包括数字化课堂、微信式课堂、师徒式课堂、标准化视频教程等。
刘泗磊还先后编写了《汽车空调原理与检修》《汽车电器基础》《发动机理论与维修》《无钥匙系统原理与维修》《CS75PHEV热泵系统原理及维修》等汽车装调工培训课件,成为长安汽车北京公司工友们的“掌中宝”。

“机械手臂的效率,包括造型都非常漂亮。
在这种情况下,咱们还继续培养人工机械的大师有什么意义?”面对的提问,刘泗磊十分肯定地说:“不管再高端的科技,再自动化的生产线,它的根本还是人,只有人的进步才能提升科技的进步。
”他举例说,发动机现在都有检测软件,插上去以后会很快识别出来故障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检测软件是怎么来的?它也是由很多高技能的员工、一线的生产经历逐渐积累过来的,通过大数据采集形成的,只是分析比人更快一些,记忆更清晰一些,最终还是离不开人。
“不管发展到哪个时代,青年工匠都是不可缺少的。
”刘泗磊对此坚信不疑。

以刘泗磊创新工作室为标杆,长安汽车北京公司工会积极创建劳模和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
围绕“树立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代”的目标,着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三地”建设:通过提供资金、场地、创新机制等全方位的支持,使之建设成为展现和提升创新能力的“阵地”,成为引领和集聚创新人才的“基地”,成为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的“园地”。

曹文琳说,刘泗磊及其团队的“蓝领创新”实践表明,工会组织用好的机制引领职工通过岗位创新,发挥工作室孵化培养人才的作用,与企业共同发展,能够唱响新时代的“咱们工人有力量”。

“今年我们将把已经建立成熟的刘泗磊创新工作室、臧小飞机电工作室打造成省市级创新工作室,利用工作室的平台优势大量孵化专利、成果、高技能人才,使工作室成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技术成果的孵化基地和发明改造的诞生摇篮。
”曹文琳说。

罗川东、韩路、刘伟(中铁电气化局)

技术比武打通青年职工晋升新通道

“公司给我们青年职工搭建了良好的成长平台,通过各类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我们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罗川东感慨地告诉,今年28岁的罗川东自2016年起,一直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专业工作,先后参与昆明3号线及4号线的地铁线路建设,担任过施工员、领工员、核算员,现任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城铁公司昆明分公司4号线项目部通信分部技术主管,曾荣获过分公司优秀员工称号。

2018年12月,罗川东在“昆明重点工程地铁‘四电’系统施工技能大赛”中荣获了通信专业一等奖;2019年4月,荣获了昆明市总工会授予的“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9年10月,在“云南省第十六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重点工程(地铁工程)技能竞赛”中,荣获了“地铁通信系统——漏泄同轴电缆接续”工种第一名,同时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8年9月,罗川东顺利通过公司的考核,由临时工转为劳务派遣制员工。

“我们通过开展技术比武,推动员工素质提升、创新成才,使其在为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有的员工参与了集团乃至分公司所在省、市的技术比武,获得了喜人的成绩,成为员工晋升发展的新通道。
” 中铁电气化局城铁公司工会主席吴军庄感慨地说。

“回顾过去,我感到自己十分荣幸能够在城铁的大家庭中一步步提升。
我发自内心感谢公司为我们这些人提供良好的职业和工作晋升平台,让我可以在技能大赛中展现自己,全方位提升自己。
” 中铁电气化局城铁公司北京分公司的韩路激动地说。

今年31岁的韩路,大专学历,2009年,他以劳务派遣工的身份来到中铁电气化局城铁公司,共参与了国内十几条铁路建设项目。
在完成工作之余,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技能比赛,“我在公司组织的各类技能比赛中迅速成长起来了!
”韩路说。

在参建的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韩路荣获接触网技术比武理论竞赛二等奖;在2017年——2018年北京分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大赛中,他荣获接触网专业技能操作比赛第一名;在2019年他更是先后荣获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城铁公司技能大赛接触网专业个人第四名和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届青年技能竞赛暨“晓林杯”城轨接触网专业技能大赛个人第十名,因为表现太突出,他从劳务派遣工转为公司正式职工,被公司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还荣获2019年度爱企立功竞赛“十大新型员工标兵”!

“我们结合工程实际,在项目大干时开展劳动竞赛,用相应的奖励方式,激发员工最大潜能。
” 吴军庄说。

“公司每年会举行一次技能比武,这激励着我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我曾参加过两届公司内部的技术比武,成绩比较优异。
” 今年32岁的刘伟自豪地对说,他2009年10月参加工作,实习于中铁电气化局城铁公司沈阳分公司。
在公司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下顺利通过了轨道车司机副本、正本的考试,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轨道车司机。

在2019年,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技术比武前,刘伟被选为参赛选手,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强化培训,培训期间去邯郸机务段见识更多的不同型号的轨道车,并与各路专家进行了沟通学习,最终在集团公司举行的“第六届青年技能竞赛暨‘晓林杯’轨行车辆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第五名的好成绩,同年还被公司评为“2019年度安全之星”,并在公司举行的安全月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在公司领导的提携和自己的努力下,如今我是机械队队长,在公司的‘导师带徒’活动中,我还被聘为一名导师。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与经历,对徒弟也是严格要求,督促学习,如今我的徒弟也被公司选拔为培训部的一员!
”刘伟兴奋地说。

杨奉元(京能集团)

打破常规助推 创新人才聚集发展

“杨大师,您好,我的汽车右后轱辘过坎儿的时候有异响,请您帮我查看一下怎么回事?”11月3日,走进京能集团北京奥之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杨奉元创新工作室,正采访时,一名客户进屋询问杨奉元。

“您稍等。
”随后,杨奉元告诉,这是他的一名老客户,连续6年在店里维修保养汽车。
“他觉得我技术过硬,比较信任我,一直在我们店里维修。
”杨奉元说。

杨奉元是京能集团北京奥之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服务总监、高级技师。
1986年8月生,山东人,2001年来北京。
从事汽车修理工作19年的他,先后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等荣誉。
“我的成长,离不开各级工会搭建的各种成才平台。
”杨奉元说。

让杨奉元展露头角的是2012年北京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汽车修理工大赛。
“当时公司工会组织我们赛前训练,全力备战全市大赛,最终我拿了全市第二名,当时从高级工直接晋升为技师了,后来我又考了高级技师证。
”杨奉元说。
作为种子选手,杨奉元还参加了首届北京大工匠比赛汽车修理工挑战赛,与大工匠魏俊强等同场竞技切磋。

技能竞赛让杨奉元得到了飞速成长,2012年,公司成立了杨奉元创新工作室,2014年该工作室被评为首席技师工作室,2017年被评为市级创新工作室挂牌。
“每年工会都给创新工作室资助资金3-5万元,让我们创新有资金支撑。
”杨奉元说。
此外,每年集团工会、公司工会在助推项目、创新成果评选上,也给了创新工作室很大的支持。

“在创新工作室,我发明了排气背压表,快速检测汽车三元是否堵塞的问题。
”杨奉元说。
当时,有一辆车加速无力进店维修,其他人很难找到故障,就来找杨奉元。
细心的杨奉元发现,是汽车排气管堵塞了。
按照正常的修车手续,排气管堵塞后,须拆卸了才能检查,但由于汽车进场温度高,得放凉了才能拆,这一般需要等几个小时。
可不可以借助一种新工具呢?于是,杨奉元做了一个背压表来检测排气管气压。
“排气管正常背压一般为13千帕,堵塞了会升到20——100千帕,一下就能检测出故障,节约4个工时。
”该专利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据统计,杨奉元带领团队已创新自有工具及工艺90余项,9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每年可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其中他本人发明的机油节油器,通过收集机油桶内的残留机油,每年可为企业创收70余万元。

京能集团工会为了助力青年职工成长,还组织大家走出去。
2018年7月,杨奉元去大庆铁人学院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习。
此外,公司工会重视青年职工的学习,还组织青年职工前往北京奔驰等企业学习。
工会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请来教授定期给大家授课、培训。

杨奉元告诉,公司有青年职工成才双通道,分为管理和技能两条通道。
自2012年起,每年12月进行一次技能比武,青年职工可以通过技能通道成才。
公司为了激励青年职工成长,在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做了设定,初级技师、中级技师、高级技师、主任技师可以拿1100元-3200元不等的基本工资。
绩效也对应技术等级,每个工时可以拿11元-25元不等。
“这样下来,主任技师和公司总经理的待遇相差无几。
”杨奉元说。

2016年,杨奉元获得首都劳动奖章。
“得了首都劳动奖章,这是很高的荣誉,也是很大的压力。
一枝独秀不是春,让团队优秀才更好,得把团队打造起来。
”杨奉元以“名师带徒”的方式培养汽车修理专业人才,截至目前培养国家级高级技师3名、二级技师7名、工程师6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2名,实现了高级工占比100%。
杨奉元带领奥之旅售后团队,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实现售后产值过亿元,年利润突破4500万元,为企业良好运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现在,杨奉元还担任公司技术诊断组组长,集团内部其他4S兄弟店如遇到了疑难故障,会致电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成员一起诊断,比较棘手的问题可一同研究解决。

金鹏、吴岳鹏(北京现代)

劳动竞赛成职工成长“绿色跑道”

“感谢工会给我搭建了劳动竞赛平台,又给我成立了创新工作室,让我得到快速成长。
”金鹏,1992年生,来自北汽集团下属北京现代沧州分公司。
90后的金鹏如今已经是北京现代沧州分公司金鹏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并于2019年获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称号。

金鹏的成长和“狮城工匠杯”劳动竞赛分不开。
通过竞赛选拔,2017年金鹏代表沧州分公司参加第十三届“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数控车工河北省第二名。
2018年获得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工河北省第一名和全国三等奖。
通过一次次劳动竞赛,金鹏的技能水平快速提高,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才能也不断显现出来。

提及“狮城工匠杯”劳动竞赛的开展,还有一段幕后故事。

沧州工厂于2016年10月正式建成投产,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落户河北的首个,也是体量最大、质量最高的产业协同项目。

作为高端制造业,北京现代沧州分公司需要大量的新鲜人才。
自2015年项目开工以来,沧州分公司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和优秀人才数百名。
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营,沧州分公司人才队伍逐步稳定,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是产业环境单一。
其次是缺少青年技术骨干。
最后,青年员工成长平台及锻炼较少,挖掘优秀青年技术人才的渠道缺失,缺少青年技术带头人,青年人才队伍活力稍显不足。
以问题为导向,沧州分公司不断聚焦主要矛盾,围绕人才培养、提升、激活三个维度不断助力沧州分公司青年技能人才成长。

开展技能竞赛,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就成了沧州分公司培养人才的一条通道。
沧州分公司通过开展“狮城工匠杯”等一系列劳动竞赛,以赛代练,多维度选拔、识别优秀青年技能人才。
截至目前,“狮城工匠杯”劳动竞赛已连续举办了3年,竞赛内容方面,涵盖了包括机器人技能、数控车工、天车、叉车比赛、汽车装调、安全生产等在内的10余个项目。
同时,沧州分公司还积极鼓励青年员工参与区域性、行业性的职工技能竞赛活动,借助技能竞赛活动,逐步增强企业职工的创新技术和攻关能力,及时发现优秀的技术型青年职工。

借助沧州分公司搭建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平台,2017年9月7日,北京现代沧州分公司首个职工创新工作室“金鹏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启用。
金鹏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创新工作带头人的事迹有效激发了广大青年员工的成才积极性,也为沧州分公司探索出可推广、可复制的青年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前期经验。

针对属地技能人才不足的情况,沧州分公司还通过建立“师带徒”人才交叉培养机制,以老带新,在传帮带中逐步提高青年职工工作能力,扩充青年技能人才后备力量。

“师带徒”项目自沧州分公司建立之初便开始实施,其中最年轻的导师便是吴岳鹏。
吴岳鹏,2010年入职北京现代,现担任沧州轿车部总装车间支援A班1组组长、吴岳鹏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身为一名90后,吴岳鹏虽然年轻,却是沧州分公司最早的一批“老师”。
他为车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其中获得技能等级提升的汽车维修中级工有130名、高级工20名和技师4名。

在金鹏、吴岳鹏等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的带领下,沧州分公司其他青年员工也积极参与创新创效工作。
2020年以来,公司开展创新提案征集,累计收集草根革新改善案例1262项,较去年同比增加10%,高级别提案数量961项,同比增加16%,有效促进了企业降本和效益提升,激发了职工创新动力。

白莹 周美玉 闫长禄 余翠平 马超

来源:劳动者周末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