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Ben Wood,建筑师,美国人。上海新天地的成功使得他在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声誉,2003年在中国成立个人事务所(studioshanghai.co)之后,定居上海至今。十几年来,Ben Wood设计完成了一系列的“天地”。他喜欢动手制作各种物件,因此新家里除了电视、冰箱之外,很少买现成的,连厨房炉具也是组装而成的。
如果说艺术是把自己和这个现象世界优雅地联系起来,Benjamin Travis Wood的方式就是做建筑设计,他并没有绝对在乎建筑的美学或诗性之类的形式感,而是深深地入世,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商业地产商喜欢他的原因——深谙人性与利益。
Ben对待这个新家也是一样的态度,着眼点一定不是简单的采买,所有物件都是从搜集材料开始,经过各种搭配、组合、定制、修改、返工,用足了时间、人工和材料,经由手作用心完成的。如此,每样东西都经过了一次关系的建立的过程,而最终成为这个家的一部分,成为主人生活的一部分。

桌上的台灯由手电筒加摄影伞组成,连同沙发和方桌都是主人自己设计、定制而成的。
墙上的摄影作品来自设计师余平拍摄的中国乡村。桌子是一棵树的木材分片平铺而成的。
人们之所以迷恋手工感,往往是迷恋人与物件之间深深的介入感,期待与之建立一种长久、温暖的关系。Ben在近期一次公开演讲中说道,“人是生来被爱的,东西是拿来使用的。但在消费社会,刚好倒了过来。收回你的生活,把时间用来创造,而不是去消费。”创造物件,还是消费物件,在Ben看来是两种生活态度的选择。他选择前者,并在其中自得其乐。
于是,九星建材市场、北京路五金店、东台路半真半假的古董市场,甚至花鸟鱼虫市场都是他最爱光顾的地方。在工作中一直需要思考设计的商业空间,在生活中却是避之不及,这也是在工作室里,他不把自己的建筑作品挂在墙上的原因,“那将会是一个灾难”。 而在这个新家里的艺术品,主题不是关于城市和建筑,就是关于女人。
玄关的艺术品是主人儿子的摄影作品,柜子来自旧时的米仓,上面用毛笔写着某户人家的族谱。鲜花是这个家里唯一的“软装饰”。
电视机藏在柜子里面,墙上的摄影作品来自余平。
一个男人16岁青睐的姑娘类型和5岁时钟爱的玩具,大概到老也不会改变。在这个年近70的单身汉的玩具名单里,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飞机。他习惯隔段时间就从上海回美国的农场飞上几次,“开车是二维的,开飞机则是三维的,这种经验使得我做建筑设计的时候,仿佛能够从图纸走进我设计的空间里,清清楚楚地知道每一个角落的样子”。
在厨房对面,炉具、牛排烤盘和中式炒锅被整合在一起,绿色路牌墙面也是偶得而来的,夜里还会发光。
吧台是Ben自己设计完成的,里面还嵌了一个小冰箱。
上海新天地是Ben在中国的成名之作,当时50岁的他正处在一个建筑师精力和经验的高峰阶段,他非常清楚新天地的设计意图,以及对他个人和整个城市的意义。作为一名在剑桥(据说是人均读书数量最多的城市)和波士顿(充满自由与开放精神的城市)生活多年的美国人来说,上海这座发展中的城市所提供的巨大机遇,之于爱冒险的他是不可抗拒的诱惑。
厨房从来不是摆设,各种瓶瓶罐罐在说,主人喜欢自己下厨做饭。
之后他搬来上海定居,与新天地的开发商合作了一系列的“天地”。尽管有时会被认为是建筑改造专家,他的兴趣却从来都不在修旧如旧的建筑保护上,“小而美的建筑组成的建筑群,着重设计出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一直是我的喜好。如果需要解决高密度的问题,请设计高高瘦瘦的建筑,没有人喜欢像我这种身材的姑娘吧?设计瘦高的建筑不是什么难事儿,请把街道美美地留出来,这里才是发生艳遇的地方”。 在他眼里,新天地的魅力在于为Spontaneous Happiness (即兴的快乐)提供了空间。
二层卧室的门曾经被用在主人的店铺里。
Ben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单调,他总是尽可能想办法获得丰富——一层起居室里,用了多种颜色,但大部分都不是“室内系”的,他选择的都是“建筑系”的——那些用在建筑外立面的颜色。
一层洗手间门被漆成黑色,地面上的原木本是肉铺里的菜墩。斧头来自美国一家购物网站。
黑色门内的洗手间用了黑色的台盆,甚至黑色的纸巾。
二层洗手间内的墙面用的是户外地板材料。
不仅如此,起居室里的那面墙也是建筑垃圾的再生。伴随他生活了十几年的街区,最后一个地块正在拆迁,“这些石库门住宅建筑美丽异常、保存良好,完全有成为上海顶级豪宅的潜质,很可惜就要被一片千篇一律的高层住宅区所取代”。愤慨之余,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收建筑垃圾的人攒了几百块废弃的绿色门牌,随即把它们全部买了下来。这些城市拆迁的遗存,在他的创意之下,变成了起居室的一面背景墙——复兴路142号、吉安路190号、自忠路123号、海伦路241号……满满一墙城市的碎片。“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城市也活在我们的身体里,”Ben说,“惊喜在于,我发现夜晚的时候,这面墙竟是‘夜光’的。”城市需要更新,时代随之改变。家的更新自然也带着对生活更新的期望。
二层楼梯转角处的书房。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Ben会步行到自己的DR Bar(Design Resources,设计资源)里喝一杯,他是这家酒吧无可替代的“海明威”式的灵魂人物,DR Bar也给Ben提供了很多素材。往往工作之外的生活,才是人生的丰富所在。
Ben Wood设计作品回顾
上海新天地,上海,2001
武汉天地,武汉,2002
DR Bar,上海,2003
岭南天地,佛山,2003-2009
虹桥天地,上海,2009-2015
photographer Manolo Yllera
stylist Patricia Ketelsen
writer Ting
editor Beryl、Doreen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