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绵阳这样提升“转速”→(转速提升企业生产示范)

  今年以来,绵阳市坚定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引领,实施“科技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按照“广泛宣传发动、示范典型引领、专业机构赋能、政策支持保障、专班统筹推进”工作思路,全力推动“智改数转”工作,制造业加速“迭代换芯”。

行业标杆“示范带动”

以点带面促进同行业“看样学样”

看绵阳这样提升“转速”→(转速提升企业生产示范)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入夏以来,位于绵阳市经开区的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各条生产线如流水般运转。
据公司副总经理蔡劲松介绍,一季度产销两旺,生产订单接近160万套,同比增长30%左右,产值接近40亿,同比增长2%左右。

  长虹空调为何能获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单?在长虹空调电控厂,一条外电控自动化生产线给出了答案。

  相比传统生产线,这条外电控自动化生产线不仅用人从47人减少至25人左右,其单人单位时间内产值还翻了两倍。
同时,传统生产线大量的人工关键工位,如异型插件机、功能测试及写程等,全部用自动化方式取代。

  此外,在长虹空调各大生产厂区,全自动机器人下线堆码冷凝器(黄色机械臂)、协作机器人安装空调压缩机(白色机械臂)随处可见……

  目前,长虹空调拥有行业先进的AT装备400余台(套),已实现关键质控点工序智能化设备100%全覆盖,实现关键制程核心数据的100%自动采集。

  长虹空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贺羽介绍,公司围绕“智改数转”,每年都投入几千万元对整机总装厂、两器厂、电控厂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改造。
通过这三年的提升,生产效率累计提升了44%以上,自动化率累计提升了16%以上,生产效率和产能都得到了极大地释放和提高。

  作为全市龙头企业,长虹率先迈上“智改数转”新赛道,典型成果运用遍地开花,为其他中小企业加快推进“智改数转”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和“参考”。

  这也是绵阳市在推动“智改数转”过程中的重要举措。
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王敏告诉,绵阳市在推进“智改数转”过程中,着力“示范带动”,支持打造行业标杆,通过龙头引领示范,带动同行业“看样学样”,以点带面,促进数字化转型从“盆景”到“风景”。

  今年以来,绵阳市以标杆典型示范引领——

发布“智改数转”10个典型案例

培育富临精工等17个“智改数转”领先实践企业

建成雅化等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推动长虹入选全国国企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名单

  这些企业,成为各领域“智改数转”的领头雁,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精准对接“畅通供需”

分业分类帮企业“扶一把”

  位于三台县永明镇团缘村七组的绵阳市朝育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从事汽车、家电零部件,农业机械整机研发和生产经营的传统制造企业,率先迈进了“智改数转”行列。

朝育机械设备 视觉绵阳资料图

  据公司总经理王毓民介绍,公司“智改数转”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对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公司由原来的7台设备生产一个产品,变成4台设备生产一个产品。
过程中还加入了4个机械手,取代了传统的生产工序。

  同时,公司引进了新的复合钻攻中心,建立了物联网系统,这个系统成为整个生产环节的“大脑中枢神经”,实现设备数据自动抓取,原材料入库、订单下派、质量管控自动化,有了新系统的加持,原来生产一个大功率散热器需要8个工序、8台设备、8个工人,如今只需1台设备1个工人就能完成。

  在绵阳,像朝育机械这样率先开展“智改数转”的传统制造企业不在少数。
企业愿意改、及时改,政府和主管职能部门更要精准对接、分业分类推进、必要时“扶一把”。

  据永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浩介绍,在朝育机械“智改数转”过程中,永明镇切实发挥属地政府服务协同作用,邀请市、县工信部门专家团队对企业进行“一对一”上门巡诊和指导,并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兑现在升规入统、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的奖励,助力企业率先迈入“智改数转”行列。

  永明镇的做法,深度契合全市“智改数转”大局。
王敏告诉,绵阳市着力畅通供需两端——

  在需求端,对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宣传发动、全覆盖专题培训、全覆盖免费诊断,摸清企业需求,找准问题症结;

  在供给端,强化“小快轻准”产品供给体系,推动长虹、九洲等本土企业牵头成立服务商联盟,引进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以市场化方式组织路演活动,分业分类推进供需精准对接。

  今年以来,通过政府“买单”聘请专业机构、市县联动为企业实施深度诊断,绵阳已帮助全市1419户规上企业对“智改数转”有充分认识。

  “智改数转”是一场持久战。

  目前,绵阳已有25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智改数转”,预计全年有望突破400家。
当前,绵阳正加快川北智算中心建设,赋能千行百业转型、提质,并依托全国“千兆城市”试点,实现园区物联网基础全覆盖,实现面向制造业数字化建设的5G专网数量全省第一,筑牢数字底座。

  王敏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强化协同创新,汇聚更多创新资源、形成更好创新生态,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加快培育发展工业细分领域大模型,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和工业企业深度协同,不断提升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智慧化水平。

(涪江观察 谢艳 唐云峰 文/图)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