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这门“无中生有”的技术 警察揪出了很多凶手(画像镖头凶手模拟警方)

悬赏内容:2008年2月10日(年初四)凌晨,浙江德清县舞阳街道(原武康镇)上柏村黄前岭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
警方悬赏10万元寻找此人,他原籍可能是江苏宿迁。

浙江第一案的宁波绍兴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中,凶手徐利的画像,就是“大猫”画的!
罪犯归案之后大家现在看看,是不是画得很像。

刑事科技中有一门最奇特的技术,几乎能算是“无中生有”,那就是给人画一张模拟画像。

靠这门“无中生有”的技术 警察揪出了很多凶手(画像镖头凶手模拟警方)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前不久,浙江湖州德清公安发布了一则悬赏通告,公安机关请广大群众帮忙一起寻找11年前一起命案的凶手。
警方公布了一张画像,画的是“现在的他可能长这样”。

你看,当年警方得知命案的时候,他已经跑了,没有警察见过他;过了11年,一个青年进入了中年,加上隐姓埋名的逃亡生涯,他的容貌也应该发生了变化,警察又怎么知道他现在长什么样呢?

如果这样都能破案,你说这种破案方法神奇不神奇?这种画法算不算是无中生有?

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刑侦画像专家的故事吧。

一个叫“大猫”

一个叫“镖头”

在浙江公安里,有这么两位很厉害的画像专家,对犯罪嫌疑人来说,他们堪称双子杀手。

刚见面的时候,他们俩都让钱报吃惊。

第一个吃惊是他们俩的办公室都十分整洁,并没有我想象的那种满屋子挂着画的场景。

“那您是怎么画的呢?”钱报问。

一位打开笔记本电脑就开始示范,“用电脑画啊。
”另一位拿出了画夹,他用炭笔素描。

他们都画得很快,“顺利的话一般20分钟吧。

第二个吃惊,两位都长得慈眉善目,要在大街上遇到,你肯定当作是邻家的大叔。

钱报见过的警察,有的浓眉大眼,一脸正气,一身杀气;有的石骨铁硬、高大威猛;有的干瘦机灵、敏捷善战;也有各种风格的刑侦高手:英俊优雅的、朝气蓬勃的、亦正亦邪的……但是这两位都不是。

警号340这一位,看上去德高望重,浓密的眉毛还特别长,颇有点仙气;警号087086那一位,虽然寸头已经花白,伸出胳膊尤有线条,但一开腔也是温声细语。

岁月已经把他们表面上的棱角磨去,但是聊着聊着加个微信吧,第三个吃惊来了:这两位的网名,太有个性太有锋芒啦。

一个叫“大猫”,一个叫“镖头”。

画像缉凶

是古老的法门

模拟画像这活儿,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
大家可能知道“一夜白头”这个成语吧,传说伍子胥这样才得以从楚国逃脱,奔到吴国。
那楚国的城墙上可不就挂着他的悬赏画像!

在古代传奇或者古装戏里,每到捉拿江洋大盗时官府都得张贴人像,不但挂在城门口,还让捕快拿着挨家挨户地找人。

这是不是跟现在警方发通缉令、发悬赏布告一样一样的?

中国的历史这么悠久,所以画像缉凶这个招数,自然也有着历史渊源。

“大猫”和“镖头”,也都是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先后对刑事侦查的画像技术感兴趣而拿起了画笔。
有些事,让这对“双子杀手”说起来是一样的风趣。

“大猫”说,他本来是刑侦总队的文秘,写了几十年文书材料。
浙江警方刚刚引进电脑画像软件的时候,他感兴趣就自告奋勇地上手试用起来了。
琢磨来琢磨去,领导就让他在大案现场一块儿画像。
从此,他就有了两支笔杆儿,一支笔写文章,一支笔画画。

第二天钱报采访“镖头”的时候说起这事,“镖头”赶紧摇摇手说:“他那是谦虚!
这哪能信啊。
他的素描功底可好了,不然怎么能一上手就用电脑画人像呢。

“镖头”自我介绍的时候也低调,他说自己是法医出身,虽然有解剖经验,但是没学过画画,真的是在工作以后,零起点学画的。
第一幅作品是个碗,“不太像”。

追求传神

就是在像与不像之间

钱报作为外行,第一个问题就是:画得不像怎么办?

古今中外,一直都有人争论,画画儿到底是不是要画得跟真人一样才叫画得好?摄影技术出来以后,这样的争论更激烈,甚至还有一位中国现代画家,他真能把油画画到跟照片一模一样的程度,连姑娘的皮肤和毛衣都画到跟真的一样,让好多人以为是照片PS的,这技术水平也是绝了。

而且,刑事画像比起一般的画肖像来说还有巨大的困难,就是“无中生有”啊。

一般能用到刑事画像的,大多数是命案吧?对,他们俩都这么说。

目击者很可能只是路人,跟凶手匆匆忙忙擦肩而过,或者不经意地瞄了一眼;也可能跟歹徒打了个照面,受到惊吓,情绪高度不稳定,等情绪稳定下来了记忆却遗忘得差不多了;还有一个问题,你看见了一个人,不等于你能描述出来这个人长什么样子。
用瞎子摸象打比方是极端了点,但是比如让你自己、让你爸妈、你同学同事分别描述一下你的长相,很可能听上去都不像同一个人呢。

“是啊,是啊,”“大猫”和“镖头”听到钱报提问的时候,倒是连反应和回答都是一样一样的。
他们都笑了起来,“不用太像。

“大猫”说,“能有个七八分像就很不容易了。

“只要是让人猛一看,感觉有点像就行。
”“镖头”也这么说。

仔细想想也对,逃犯往往会故意改头换面,激情杀人后逃亡时高度紧张的神态,平时躲躲闪闪藏匿的样子,肯定也大不一样。

答案确实就在像与不像之间!

中国人画画,一向来讲的是写意,追求的是传神。
传神这两个字,应该已经解释了一切。

监控侦查广泛应用 为啥还要模拟画像

有了现代化武器,解决疑难杂症有时还得靠这门传统手艺

年轻时的“大猫”。
(自画像)

拿着画板的是“镖头”。

监控和模拟画像在侦破中结合使用。

说起浙江公安两个画像师“大猫”和“镖头”的故事,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听着听着,可能有读者会问了,如今监控那么多,我们还需要画像吗?

好,那我们就接着讲。

有了监控

为啥还要模拟画像

以前没有监控的年代,刑事模拟画像都是根据目击者的描述来画的。
“第一代画像师都以素描为主,”“镖头”说,“最早应该是广州警方,招了一批学美术的人,画这个。

“大猫”虽然是用电脑画模拟画像的,其实也是用素描的思路:先把脸型、眉毛鼻子眼睛等五官特征选出来,把零件拼接在一起,再进行手动修改。

“大猫”第一次进行模拟画像,画的是一个抢劫杀人案的嫌疑人。

后来警方抓到凶手后回头再看画像可能和本人有点差别,但是当地派出所的民警愣是一看这张画像,就想起来了他见过一个叫冯×森的人,跟这个画像“感觉非常接近”。

这个案子发生在2004年6月25日,是一起针对美容美发店老板娘的抢劫杀人命案。
案发后两天,也就是6月27日,“大猫”就跑去专案组帮忙画像。
刑警们拿着画像四处排查,排查到7月6日,离案发现场二十多里地的一个派出所,辖区民警认出凶手了。
7月12日,专案组抓获了凶手。
这是浙江公安第一次使用模拟画像加速破案,大大节省了警力,减少了人财物的耗费,当时非常轰动。

有了监控以后,是不是用不着画像了呢,完全不是。

用一则案例来说明——警方通过监控提取了抢劫杀人的凶手形象,但是太模糊了。
最后还是“大猫”出手,把糊里糊涂的人形变成了比较清晰的一张画像,最后警方逮到了人一看:真有那么七八分像的!

最绝的是另一系列图了,一开始警方从监控录像里只抠到了一个戴面罩的脸。
这是一个蒙面大盗啊!

但是,“大猫”硬是把蒙面大盗复原出了一张脸。

最后警察抓到了人,一看,身份证照片,真人抓拍照片,都非常接近啊。

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像?“大猫”说,前面讲过了,传神啊。
就是不追求“画得像”,才会做到“画得像”。

浙江警方开始推广模拟画像技术的年代,“大猫”真的是刑事模拟画像的浙江第一人。

他参加了上百起重大案件的侦破,积攒的素材不但汇编了一本讲述刑事模拟画像技巧和实战案例的小册子,他还编了一本厚厚的书,叫作《刑侦改革理论与实践》。

钱报还在“大猫”的书柜里发现了一本类似麻衣相术的书,哈哈。
虽然“大猫”不迷信,但是明显是为了画像,钻研过这一套说法。

钱报问他:“相貌和性格、命运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

“大猫”轻轻巧巧就怼回来了:“优秀的演员演啥像啥,你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服不服?钱报服了。

现在,视频侦查已被广泛使用,模拟画像和视频追踪的结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警方一遇到疑难杂症,依然得请这两位高手出山。

5G时代驾到,高清抓拍的监控、大数据基础上的人像比对技术,依然需要刑事模拟画像的辅助。
那些藏匿多年的逃犯,警方手上掌握的往往是他们从前的模样,现在需要缉凶时,就还得请模拟画像专家根据人体衰老的规律,在头面部的骨骼、肌肉、皮肤上“做点手脚”,画出他们如今可能是什么样子,再根据人像比对在人潮人海中找到他们。

有时是最后的希望

有时是最后的慰藉

2008年有一则发布,记录了“镖头”的一天:

4月1日8时45分,从杭州搭乘D685次动车赶往义乌。
走进义乌殡仪馆,掀开黑色裹尸袋内,查看破碎的尸块。
死者约20岁,身高1.74米,经过一夜的停放冷冻后,高度腐烂的人头上,面部软组织收缩了,轮廓更加突出清晰。

“对颅骨画像模拟来说,这一细微变化十分关键。
”“镖头”十分冷静地完成了画像,义乌警方将画像张贴到大街小巷并在电视台里连续播放,希望能找到认识“他”的人。

“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
”义乌刑警这样对“镖头”说。

随即他又接到温州乐清警方请求画像、协助破案的电话:两个孩子在公园里玩时被拐骗,7天后在两公里外的一座山上发现了尸体。
“镖头”迅速赶去汽车站,从义乌前往温州。
“镖头”跟当时在公园里一起玩耍的两个孩子谈话后,画出了带走被害儿童的男子肖像——一个40多岁、戴帽子、穿墨绿色衣服的尖脸瘦子,身高约1.68米。
孩子们看了画像都叫了起来,“就是他,就是他!

深夜,“镖头”坐在汽车里赶往温州火车站,等待搭乘火车返回杭州。
一天赶三个城市,这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钱报翻阅“大猫”的刑事模拟画像小册子时,翻到其中的十几页也会手抖。

那一个个高度腐败的、烧焦的、血糊糊的人头,有时候直接就是一具白骨,虽然看上去很可怕,但“大猫”给他们画像的时候显然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钱报没有问他们是否经历过恐惧,是否会有各种不适的生理反应,那是一定的,但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害人最后的希望。

他们的笔记里,都还有一系列尚未破案的嫌疑人画像。

他们也有自己的乐趣。

他俩都偷偷告诉钱报,来找他们画画的警察现在大大减少了,这主要是因为杀人命案、抢劫之类恶性犯罪大大减少了。

他们还是那个常常给人免费画像的老好人。
不管是人们怀念家里长辈的音容笑貌,还是想挽救日渐糊化的老照片,只要找上了门,他们都会挤出时间,给需要帮助的人找回温馨美好的旧时光。

最后让我们向这两位老警察致敬:

“大猫”,大名蔡鸿鸣,生于1963年。
“镖头”,大名徐志标,生于1967年。
两位是同行更是战友,经常一起探讨画像。

(本报 陈蕾)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