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考经验2019西南交大建筑考研四方独家分享

希望以下的经验能够能给决定要考研,特别是跨考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帮助吧。

PART1:时间

有人说考研时间战线不要拉的太长,不然到了后期会感觉疲惫,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偷

专业确实很辛苦,这意味着你可能要花跟本专业学生相比,两到三倍的精力才行,但路是自己选的,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不顾一切的坚持。

跨考经验2019西南交大建筑考研四方独家分享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而且在我看来,跨专业的考生只有越早准备,才有机会在暑假过后,把更多的复习时间留给两门专业课。
所以在前期,大家可以多花时间在英语和政治这两门变数不太大的统考科目上。

PART2:各个科目复习经验

说完了时间,我们继续把目光聚焦在考研过程中实际会遇到的一些科目上面。
英语,政治,专业理论,快题这四门科目。

--英语--

我是从大三的下学期就开始着手慢慢的复习了。
一开始我是看的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一天或者两天看一个单元,先将词汇量慢慢刷上去。
然后再看田静老师的长难句解析。
英语就是基础很重要,大家时间充裕的话,不要急着碰真题。

到了大四上学期我开始看李旭老师的阅读课,我的步骤是先自己做一遍真题,再看一遍网课分析,再逐字逐句翻译全文,之后把原文的翻译抄写一遍,最后再分析自己选错的原因。
这样一遍下来才是真的把一篇阅读题理解透了。
这个过程真的花了我很多时间,可能一篇阅读题要用三天时间才能完整的做完。
我周围的同学10年的真题已经刷了一遍了,而我才做了10到16年的真题。
但是我觉得题做的多做的快,并不代表你就学好了,真正的吃透了一篇阅读题,胜过草草了事四篇阅读题。
大家切记不要盲目努力,假装努力。

从大四的暑假开始,就可以着手复习写作了。
这里非常推荐新东方刘畅老师的作文课,老师长的很帅又很博学,教的方法也很好哈哈。
我认为作文也是要一步一步的打好基础才行,我不赞成有的同学背10篇范文上考场的想法,最好是总结适合自己的写作模板。

9月份开始就可以做第二遍的阅读题,复习翻译、新题型和完形填空了。
建议英语的复习不要拖,不然到了11、12月的时候就会和专业课复习时间打架。

同时背单词这件事情也不能中断,是要从决定考研开始一直持续到考试前一天的,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背单词app。

--政治--

我政治开始的时间比大多数人都要早,从4月份开始我就在慢慢接触政治了,有时间就听听政治的网课,相当于在看书疲惫了的时候给自己放松放松。
我认为网课是必须要看的,基础还是很重要的。
不要冒着风险尝试背好了四套卷就上考场。

肖秀荣1000题我觉得可以选择性的刷一刷,但是八套卷和四套卷要认真对待,选择题我都是做了至少三遍的。

四套卷的大题一定要背的滚瓜烂熟,12月份的政治复习,集中精力做好八套卷的选择题还有背好四套卷的大题就行了。

--建筑学基础--

理论复习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主要是因为复习的书目比较多,所以我建议跨专业的同学要早一点开始看专业书。
所有的复习参考书目我都在暑假前就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然后选择性的看了一些网课以加深理解。

到了暑假我参加了四方的理论班,四方的老师们给我们梳理了一遍专业课的重点,复习的思路,答题方式,并且也提供了非常齐全的复习资料,这让我省了不少精力。

9月份我开始看第二遍书了,我是一边看书一边抄写背诵笔记的,所有的书通看一遍下来,我的笔记本也整理出来了大体的知识框架,这时候也可以尝试着开始画图。

10月中旬,我开始做真题了,建议大家把能找到的年份的真题都要刷一遍,这样才能掌握西交的命题规律,培养答题的手感。

11月中旬开始,大家可以着手整理自己的笔记和做过的真题,集中精力开始背诵了,建议采用默写的方式,不仅可以练字,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写字速度,以防在考场上时间不够用。

--快题--

对于没有建筑学基础的跨专业学生来说,最头疼的应该就是快题设计了。

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学习建筑手绘了,为画快题打下基础。
虽然寒假班在四方画快题时我还是一脸懵,但至少我知道了快题设计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了西交出题的风格,在回去的练习过程中可以有侧重点的选择性学习。

在暑假之前我都还是在进行抄绘和手绘练习。
我觉得参加暑假的快题班是很有必要的,在这里可以和同学们一同练习,多吸取本专业同学们的经验,同时也有老师帮助我们进行马克笔配色、方案指导、规范作图等,在这里也非常感谢细心负责的四方老师们。

我认为快题设计最注重的还是方案。
方案做对了才是快题考试拿分的基础,所以从九月份开始我每天都会看一套真题的解析,学习优秀快题的方案构思,快题表现,作图规范等。
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效果的,这个习惯我一直坚持到了考试的前一天。
同时从9-10月中旬,我每周都会抄绘一套优秀快题,从中可以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快题风格。

此外,我还报了快题的秋季周末评图班,这保证了我每周画一次快题的节奏,四方的老师十分的负责,通过他的指导,我在做好了方案的基础上,开始考虑怎么让自己的快题更优秀。
总结了属于自己的门厅、庭院、楼梯间、效果图造型等的画法,这些在自己画快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用,慢慢的快题水平以及速度也就会提高了。

同时,我认为作图的规范性也是很重要的,像剖切符号、指北针、车位的大小、车道宽度、家具摆放的尺度感、总平面图景观的设计等等。
这些细节反映在阅卷老师眼中,就是你对于快题设计的态度,整洁细致的图面,会加很多的印象分的。

说这么多,我觉得快题想要提高还是要靠自己多练,疯狂看一大堆的经验和技巧分享都不如自己画一套快题,然后分析其中的问题来的实在。
从前期的追求质量到后期的追求速度,只要大家态度够端正认真,快题一定会有进步的。

--面试--

在我看来,面试环节最主要的就是拼心理素质和临场表现。
像是中英文的自我介绍大家一定要背熟,提前准备一些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很多跨专业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自己建筑学专业知识储备不够,所以在面试过程中会紧张,回答老师提出的专业性问题也吞吞吐吐。
但是大家要明白,面试的考官也知道你是跨专业的考生,他们可能更加注重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对于这个专业的热爱程度,自身学习生涯的规划,还有对专业领域的一些见解。
所以大家不要不懂装懂,也不要过分紧张,摆正好心态,以坦诚的态度回答各面试官的问题就好了。

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一些建筑专业相关的资讯和知识,多看看纪录片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从而保证在面试过程中不会冷场。

PART3:总结

回顾考研复习的这段日子,我觉得考研让我学会了怎样保持良好的心态,怎样坚持下去,还有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效率。
我看过有很多的同学,每天在图书馆从开馆呆到闭馆,但是坐在那里玩玩手机,睡睡觉,再上网搜集点学习资料,学习效率并不高,总之就是心静不下来。
这样的学习模式还不如开开心心的出去玩一天,等状态好了再回到图书馆,手机关机安安心心的学一天。
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不要盲目努力,假装努力,这样不过是在麻痹自己。
每天做好计划,有条不紊的复习,考研也就没那么难了。

最后送大家一首歌,“犀安路999号”,这首歌是写给西南交大120周年校庆的,也是我每周末清晨从床上爬起来去上快题班的精神支柱,希望可以给每当想要放弃的考研学子们一些鼓励和支持。
愿大家有前程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回首。

跨考优秀学长:作者02

W学长

四方手绘成都基地优秀学员

2019成功跨考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硕士研究生

前言

各位学弟学妹们你们好,作为一名刚上岸的学子,希望通过自己一点薄弱的经验分享帮助到你们,也希望来年听到你们的喜讯。

先介绍下自己,我本科是川内的一所211理工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大概是很早就喜欢建筑,所以在大三前的假期就下定决心去考建筑学的研究生。
最早我自己的打算是考重大的学硕,但因为自己的英语不好,所以在还有一年的时候改成了交大,开启跨考之旅。
在这里介绍一下交大的考研录取情况(学硕)。
学硕一般每年招收20人,今年没有保送的,全部是统考招生。
去年招生21人(一人保送)。
每年学硕的报录比大概是7.5/1。
但一般设计方向(工学硕士)的只有10人,另外10人会是建筑技术方向(这个不考快题)。
就最近10年学硕和专硕的初试分数线来说,一般每隔两年学硕会比专硕低一次,所以明年的你们可能压力会更大。

PART1:时间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因为我准备的比较早,所以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没有把自己压的很紧,每天都睡到自然醒才去自习室,但一般会待到10点半自习室熄灯才回宿舍。
就我个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你每天一定要超额学习12个小时,而且要坚持每天都去坐到教室里,有效率的学习。

--政治--

我大概是八月份开始政治学习的,最后算是达到了一个合格的水平,我一直跟的是徐涛,把他的优题库认真的做过两遍,政治前期把一本习题书吃透就好。
在后期,肖四肖八!
大题往“死”里背就是了。

--英语--

说实话我就是个英语菜鸡,考了五次四级才过的那种。
所以英语对我来说主要得分点是阅读和大作文。
因为英语不好,所以不想说太多来误导你们,给你们推荐一个单词APP叫有道背单词你们可以试试,然后作文推荐一个学长自己编写的(店铺叫 学长讲考研),我背了几篇,最后20分的大作文我估计有16或者17分。
(这适用于英语不太好的,英语好的可以无视我)。

--快题--

作为跨专业考生来说,快题是最弱项了,但交大的快题一般给分比较松,所以对跨专业的同学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
主要是注重练习,可以去多看看好的快题作品,方案可以参加打卡活动,还有建筑学院这个网站也是不错的选择。
并且在后期一定要定一个好看且适合自己的快题风格套路,毕竟6小时的快题,再临场创造一个新风格的很难。

--理论--

今年交大理论压分,所以希望各位考生在估成绩的时候,不要把理论估的太高。
交大这几年的理论考试难度提升较大,不过每年还是有很多原题,所以真题一定需要认真对待。
真题的获取可以从四方购买的,淘宝里交大红宝书也有。
因为跨考理论经验的欠缺,所以多看几遍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光是初试有用,在未来复试乃至你整个人的建筑素养都很有帮助。
我有一些建筑理论的视频资料,你们有需要可以联系我。

PART2:复试

当你需要这一段,说明你已经过了初试线,先祝贺你,复试其实很重要,因为初试的成绩10分的差距会直接被缩小成1.2分,所以复试的准备尤为关键。
今年交大复试改革,取消了理论考试。
只有设计笔试和面试。
因为我复试成绩相对较好,我会着重讲一下这个方面。

--设计笔试--

首先是设计笔试,笔试为3小时,但因为建筑面积不大,或者功能较为简单,一般绘制完成的难度不大,大家不用过分担心花不完的问题。
但从今年考题《校门设计》来看,大家需要对交大的历史,以及办学情况等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面对一个很新的考题,大家一定不要害怕,我认为在3个小时的快题中表达出你的设计理念是最重要的,甚至超过你的效果图表现(不是表现不重要的意思)。

--面试--

面试又分为中文和英文两个部分。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作品集是首先你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像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大学五年里有丰富的作品素材,跨考同学缺乏作品集素材,我的建议有以下几个

1. 在本科期间的毕业设计可以选择建筑设计,以用来充当作品集素材。

2. 从快题中选择部分你喜欢的作品,用建模渲染绘制出来,以提高你作品集的专业性

3. 放置自己的快题手绘作品

4. 放置一些可以体现你个人优势的东西,比如摄影作品,绘画作品,平面设计等

5. 作品集的制作不一定说要弄的多么昂贵,简单质朴的作品集一样会让老师欣赏,重要的是内容。

面试还需要注意的点是,跨考的同学由于在专业背景上无法与本科建筑学专业同学抗衡,你需要找到自己的本科专业的优势,比如计算机的同学可以说自己能在未来学习中把建筑和计算机更好的结合起来等等。
面试自我介绍里,各位一定要记得你所说的每句话都可能会是老师接下来考察的点,所以在诉说你喜欢的建筑师和风格的时候,必须认真的去了解,而不是随便说一个建筑师,否则老师一问这位建筑师的作品,风格,理念的时候发现你回答不上来,老师便会觉得你建筑素养低,假喜欢。
同时你需要对当代的建筑思潮有一定的了解,还有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性建筑,乡土建筑乃至新地域主义。
当然也会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情况,问一些专属的问题。
不过老师都很和蔼,很温柔,放心大胆的去表达你内心所想就好了。
英文面试每年可能都会有不同,自我介绍是一定要准备的,以及介绍家乡,介绍喜欢的建筑师,介绍喜欢的建筑等等,还有可能会有文献翻译(英译中),所以平时积累一些建筑术语是很重要的。

PART3:写在最后

各位跨考的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但切记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最后的最后,大家可以在考试前去买一个小蛋糕吃,hhhh,吃了考上的概率up up!
最后也很感谢四方!
同时希望大家都可以圆梦交大。

-------我是分割线-------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