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 |“中国好人”刘显保:带领团队便民维修让利260万(居民劳模维修电梯让利)

回顾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涌现出了一批在岗位上辛勤劳动、发挥才干、精益求精的劳动模范,他们秉承工匠精神,无私奉献,团结带领广大市民群众全身心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用实际行动生动阐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理念。

为弘扬传承劳模精神,周到上海与闵行区七宝镇总工会合力推出“人民城市人民建·学习劳模,继往开来”专栏,带您走近我们身边的劳模,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本次推出的是 “中国好人”刘显保。

视频加载中...

劳模风采 |“中国好人”刘显保:带领团队便民维修让利260万(居民劳模维修电梯让利)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视频: “中国好人”刘显保

“等有一天,你有能力了,一定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父亲的殷殷嘱托,12岁的刘显保铭刻在心。

20年来,刘显保积极投身公益志愿服务,带领团队便民维修近24万件家用电器,累计让利于民260多万元。
他多年如一日的志愿服务,如今已经制度化,引领着更多人加入公益暖心行列。

孜孜不倦、甘于奉献的刘显保也因此收获了2008年度“全国优秀农民工”、2010-2014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2017年度“中国好人”、2018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

幼小心灵埋下“助人”火种

1974年,刘显保出生于安徽芜湖南陵县农村。
1986年汛期,一场大水冲垮了他的家,刘显保姐弟3人跟着父亲住到了父亲的工作单位南陵师范学校。
很多老师给他们捐钱捐物,刘显保姐弟还可以在学校食堂吃上价格特别优惠的饭菜。
为报答大家,刘显保的父亲在业余时间义务为教职员工磨刀。

等有一天,你有能力了,一定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父亲的殷殷嘱托,12岁的刘显保铭刻在心。

父亲一人工作养活3个孩子,生活捉襟见肘。
懂事的刘显保高中毕业,便在同学姐夫的帮助下来到上海中诚电脑有限公司工作,由于没有技术,只能做最简单的空调安装。

从安装工到维修技术骨干

在上海,每天早上6点,刘显保准时起床,从普陀桃浦住处,骑着一台永久自行车到杨浦曲阳上班。
接到工单后,他便骑车奔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门安装空调。

一天下午3点,刘显保从曲阳出发,骑到浦东张江一户客户家,把空调安装好,已经是凌晨1点,精疲力竭的他舍不得花钱住宾馆,又骑车回到桃浦家中,此时天已蒙蒙亮,他稍微休息一下又出门了。

1997年6月,由于过度劳累,刘显保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幸好被同事发现,送医院抢救。
经医生诊断,刘显保胃部大出血,今后不适宜再做重体力劳动,这对于初到上海打拼的他而言,简直是晴天霹雳。

病床上,默默流泪的刘显保,脑袋里盘桓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今后该怎样生活下去?”

出院后,刘显保白天工作,晚上参加各种技术学习班。
3年苦读,他收获了一沓电器维修证书。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人。
1998年,刘显保被上海市春兰空调有限公司录用,半年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维修工,快速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白天上班维修空调,晚上主动加班,把其他师傅没修完的空调都修好。
” 刘显保心想,“夏天天气炎热,空调坏了客户都很着急,我快点修好,客户高兴,我也积累了实践经验,双赢。

免费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为了学习更多电器维修技术,获得更大发展,2002年3月,刘显保离开春兰,与几个朋友一起在闵行区航华新村菜场角落里,开了个不起眼的家电维修服务店,月租金只有2200元,如果开在街边较好的位置,“租金要乘以3”。

“做好口碑”是刘显保和朋友们最看重的事,他们把服务对象定位为工薪阶层,制订了一整套优惠政策,维修质量高,收费低,免收上门费、检查费,维修彩电、冰箱等大型电器还有专车免费接送,龙柏街道凡是80周岁以上老人维修电器一律免费。

2002年7月,一位老大爷颤颤巍巍、气喘吁吁从龙柏五村远道而来,要修一个老式收音机。

老大爷说:“虽然生活改善了,但对这个收音机有感情,不舍得扔掉。
但很少有人愿意修。

这件事让刘显保想起父亲的话,反复问自己“有手艺了,怎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于是,刘显保萌生了“把服务送到家”的想法。
他们与龙柏新村一个居委会沟通,希望每月安排一天上午9点到11点,在小区开设摊点,为居民修理小家电,只收材料费,免收服务费。

第一次设摊,刘显保和两名员工从早上9点开始,一直忙到晚上,没赚钱还倒贴了一千多元材料费。
居民将感谢信、表扬信送到居委、街道,更多居委慕名而来……居民的热情感动了刘显保。

从此以后,刘显保坚持每月两小时公益服务,将免费服务“大篷车”送到闵行区千家万户。

我们付出了劳动,收获了居民的认可。

刘显保说,“夏天居民送来冷饮,冬天送来热毛巾,他们把我们当家人看待。
每每看到修好了电器,居民满脸的笑意,我感到那一刻,我是最幸福的。

便民之花开遍“邻里中心”

2015年,闵行区开始探索建设邻里中心,满足居民最后一公里的生活需求。
刘显保感到,这个理念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成立了上海七宝显保家电便民服务中心、上海新虹新云社区服务中心两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定期为街镇指定的特殊困难家庭、空巢老人提供家电维修和安全检查服务。
他们将新研发的电器清洗服务在全区推广,每年服务七八千户居民>


如今,显保家电便民服务中心开设了18个分中心,服务范围覆盖整个闵行。
免费服务“大篷车”也从三五个人的1支队伍拓展到10支队伍,共计50多人。

为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刘显保的团队还积极配合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策划晚会、节庆活动,参与到“美丽楼道”创建工作、绘制“艺术长廊”、拍摄“全家福”等文化活动中,共同创建社区和谐氛围。

居民手工制作的艺术品

在宣传垃圾分类的工作中,3个月内,刘显保的团队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为闵行区100个邻里中心举办了500场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约15000人受益。
就连为民服务的“大篷车”也变身流动的垃圾分类宣传车。

刘显保20年如一日,积极投身公益志愿服务,带领团队便民维修近24万件家用电器,累计让利于民260多万元。
他的志愿服务,如今已经制度化,引领着更多人加入公益暖心行列。

加装电梯创造“显保速度”

加装电梯,是刘显保团队承接的一项新任务。

2018年,有一次在上课时,老师说,上海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很多家住高层的老人腿脚不便,长期下不了楼,亟需加装电梯。
但如何征得一个单元全体居民的同意,是最大难题,希望更多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入。
”刘显保思前想后,参与了闵行区加装电梯项目的建设,并交上了出色答卷。

2019年初,南国花园某单元成为他的第一个服务对象,5月即签下该小区另一单元12户居民的第一份加装电梯协议,创造了2个月做好群众工作的领先记录,之前,这个时间往往需要一年多。
当年年底,2台电梯安装竣工,创造了加装电梯的“显保速度”。
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刘显保说,每到一个有需求的单元,他都会与楼组长和几位党员成立工作小组,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居民需求,倾听居民心声。

针对低层居民提出的加装电梯带来的遮光、噪音、房价下跌等问题,刘显保带着居民到已经加装好的电梯现场参观,耐心解释:

电梯安装在楼北面,对采光基本不构成影响。
电梯选用无机房的,噪音可以控制在国家规定的55分贝以内。
解决老人上下楼的不便,是国家民心工程的出发点,变成电梯房,整个小区的品质都会提升,而不是降低。

“吃透政策并让居民理解,打消低层居民的顾虑,征得他们的理解、谅解,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都是必经之路。
比如,有人家里下水管道堵塞长时间修不好,我就答应他,一定修好。
有人想要补偿费,我们前后上门30多次耐心解释,并帮助他缓和紧张的邻里关系,最终业主分文不取。
” 刘显保说,实际上,每部加装的电梯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截至2021年6月,2年多时间内,刘显保成功签约的电梯数已经超过100台,正在施工10台,竣工3台。

回首来路,刘显保感慨万千,

从带着500块钱来上海,到现在有了自己的企业,成为上海市劳动模范,成为‘中国好人’……我觉得,都是党和政府对我的培养和关怀,唯有把‘显保’做大做强,用我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参与到整个的社会治理当中,(才能)为闵行区的建设,为七宝的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周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