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梯的6层学生公寓、干净卫生的独立卫浴、学训区的自动售货机、咖啡吧、WIFI……”享受着“五星级”教学待遇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新生苏勐难掩喜悦之情,“除了优越的硬件环境,更喜欢的是学院的课程安排,不仅有公共基础课、汽车专业技术课,还有汽车文化课,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脉络。”苏勐说。
带给学生们兴趣化的教学感受,营造浓郁的汽车教学氛围,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创新办学理念始于津南区引进的一片汽车产业园区。“我们最初是在葛沽镇投资创办了一家汽车4S店,在把脉中国汽车业发展市场中发现,项目引进后更需要大批的高技能汽车专业人才支撑。”学院理事长贾秀芳说,“办汽车类院校的想法一提出,就得到了津南区领导的大力支持。”
然而,“工业用地到教育用地的转变”成为了摆在贾秀芳面前的最大难题。她说:“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想拿到办学证几乎是不可能。但是津南区领导为助力企业发展,先后4次往返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等相关单位,从土地到办证,政策沟通、手续办理、递送‘明白纸’,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与动力。”

2017年7月,本市第一所聚焦汽车职业教育的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在津南区葛沽镇正式建成。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在成立之初便同本市60多家汽车4S店“牵手”合作,打通校企壁垒。学院拥有国内唯一的德式学训车间2座,教学一体化教室60个,可实现每班不超20人的全景可视化特色小班教学,同时,打造了占地10000平方米的国内大学唯一的动态体验试车场,设置马蹄坑、馒头路、正波路、短波路、鹅卵石路等数十种测试路面,让学生能够深入一线,体验汽车动力和操控技术。
在2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学训中心,教师张宇正带领学生认知和研究汽车变速箱的各部件功能。
“我每天大约要教4节理论课、4节实操课,学生们上完理论课后直接参加实训。”张宇说,“在拆组的反复操作中大家就能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解决汽车维修过程中的种种‘疑难杂症’。考核中,我们可在手机APP上设置车辆故障,学生排除故障后,手机页面会实时显示,这项汽车教学考核平台APP已申请专利。”
“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定制化培养是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顺应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浪潮的全新举措。学院副院长赵春田介绍:“学院的育人培养分‘三元’,即理论+实操+功夫训练。”学院为学生量身设计以研发、生产、维修等一线实践为主题的课程,教学中实现工厂训练和返校学习结合的模式,在入学的第三年,学生自主选择岗位分科,并通过“岗位胜任力考核”获得资质证书,拿着“双证”的毕业生技能水平已基本达到中级。“定制化的培养不仅极大地节省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更提高了毕业生的收入待遇,我们培养的毕业生预计平均月收入能在8000元左右。”赵春田说。
创办不到两年,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现已招收学生近700人,从最初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4个专业发展到包括智能网联、汽车金融、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紧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在内的9个专业,也逐步成为本市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新兴力量。
来源:天津日报·津南时讯